葉天舒
(遼寧省河庫管理服務中心(遼寧省水文局),沈陽 110003)
2020年汛期(6月1日—9月20日),遼寧省平均降水量與多年均值持平,共發生12場降水過程。其中6月1日至7月31日發生4場降水過程,全省降水量較多年同期偏少6成;8月1日至9月20日發生8場降水過程,全省降水量較多年同期偏多8成,總體呈前期干旱、后期洪澇的水情特點。
降水在時間及空間上的集中,導致全省河流普遍出現漲水過程,共有6條河流的6個水文站發生新中國成立后有實測資料前10位洪水。碧流河發生大洪水,渾河干流、蘇子河、社河、渾江、大洋河上游發生了中洪水。截止汛末(9月21日),遼寧省大型、中型水庫蓄水總量均多于多年同期值。
文章對2020年遼寧省汛期暴雨洪水特征進行總結分析,對于水旱災害時空特征和區域水量平衡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可豐富遼寧省暴雨洪水中長期預報基礎資料庫,為提高中長期預報的準確性提供數據支撐。
2020年汛期,在副熱帶高壓、臺風、高空槽和東北冷渦共同影響下,共計發生12次較大場次降水過程,其中6月1次,7月3次,8月5次,9月3次。各場次降水特征值如表1。表中,西部系指朝陽、錦州、葫蘆島、阜新;中北部系指沈陽、遼陽、鞍山、鐵嶺、撫順;東南部系指本溪、丹東、盤錦、營口、大連。從表1可以看出,第7場即8月23日至25日的總雨量最大,第9場即8月31日至9月1日的最大點降水量最大。
1)總量持平、時空分布極為不均。6月1日至9月2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與多年均值持平。6月較多年均值偏少近5成、7月偏少6成多、8月偏多近8成、9月偏多7成多,其中8月中旬至9月上旬,全省降水量較多年均值偏多1.5倍;汛期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地區分布在200-1100mm。
2)場次多、間隔短、范圍重。8月中旬至9月上旬,發生7次較大降水過程;場次降水間隔時間多則3-4天,少則1天;且多次場次降水范圍高度重合。
3)連續三次臺風帶來暴雨洪水。8月下旬以后,我省連續遭遇8號臺風“巴威”、9號臺風“美莎克”、10號臺風“海神”侵襲,臺風“三連擊”為歷史首次,均帶來較強風雨影響。

表1 2020年汛期場次降水特征值
全省共有6條河流的6個水文站發生新中國成立后有實測資料前10位洪水,5條河流的6個水文站(大洋河岫巖水文站、沙里寨水文站,碧流河繭場水文站,遼河福德店水文站,大遼河三岔河水文站,清河八棵樹水文站)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大洋河岫巖水文站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各代表水文、水庫站洪水要素統計見表2。碧流河發生大洪水,渾河干流、蘇子河、社河、渾江、大洋河上游發生中洪水。

表2 代表水文、水庫站洪水要素表
1)洪水范圍廣,全省河流普遍發生洪水過程。106個有報汛資料的水文(水位)站中,100個水文站發生明顯漲水過程,部分河流發生較大洪水——碧流河發生大洪水,渾河干流、蘇子河、社河、渾江、大洋河上游發生中洪水。
2)洪水過程集中,復峰多。主要集中于7月末到9月上旬全省發生11場洪水過程,多條河流連續出現多次洪水過程。清河、柴河等多條河連續出現5次以上洪水過程。
3)洪水歷時長。受連續降雨及水庫調蓄作用,河道底水長時間維持在較高水平,遼河干流流量維持在500m3/s以上有13d,渾河干流流量維持在500m3/s以上有7d,太子河干流流量維持在500m3/s以上有13d。
遼寧省2020年汛期降水總量雖與多年持平,但時空分布極不均勻,呈現出前旱后澇、旱澇急轉情勢。汛期降水場次多、間隔短、范圍重復,且史無前例地遭受臺風“三連擊”。全省河流普遍發生洪水過程,且過程集中,復峰多,歷時長。
2020年汛期在省河庫中心(省水文局)的正確領導下已平安渡過。將如何應對歷年暴雨洪水進行及時總結,在充實流域水文特性資料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我省防汛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經驗如下:
1)超前部署,重視預報,完善方案預案。2020年遼寧省出臺了《遼寧省洪水作業預報工作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洪水作業預報制作、會商、發布等工作機制。完善了97處水文站、24座大型水庫站洪水預報方案,充分做好汛前準備。
2)協調聯動,開展河庫洪水優化調度方案制定。2020年遼寧省水文部門對暴雨洪水重點區的水庫進行洪水復核計算,根據水庫防洪保護目標和河道行洪能力進行調洪分析,供領導優化河庫調度方案決策時參考。
3)加大新技術裝備應用,提高測報響應時效。對近年來配備的側掃雷達測流系統、H-ADCP、電波流速儀、無人船、無人機等新技術裝備,開展了專項培訓和比測分析,提高水文測報響應速度和時效性。為情報收集的及時、準確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