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封佳帝
(河北工業大學,天津 300401)
河北省位于中國華北平原,年降雨量400至600毫米,雨季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屬于半干旱地區,水資源稀少。同時華北平原以農耕為主,區域耕地面積較大,農業灌溉對水資源壓力較大,因此雨水作為該區域的非常規水資源,非常寶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鄉村建設導致地面硬化使雨水資源流失嚴重,地下水資源過度超采使水位下降等問題日益嚴峻,鄉村雨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需求迫切。隨著觀光旅游業的發展,城市人更希望來到鄉村享受農家樂時光,這對鄉村環境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鄉村庭院景觀設計也有更廣闊的前景。
龍泉關村位于河北省阜平縣西部,距保定市和石家莊市約160公里,距京津3小時車程,距保定和石家莊1~2小時車程,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龍泉關村周圍具有豐富的景觀資源和地域文化資源,吸引了很多渴望體驗農家樂、向往自然風光的城市游客。因此,鄉村庭院景觀設計也顯得尤為重要。位于太行山區的龍泉關村也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全村20世紀70年代以前依靠村旁的龍泉井吃水用水,現如今雖然全村已鋪設供水管道,基本完成了村里的供水改造,但仍存在種菜澆不上水,不下雨河里就沒水等情況。與此同時村民缺少雨水收集的意識,大部分庭院沒有雨水收集設施。另一方面,村戶大面積硬化庭院地面,導致雨水資源流失嚴重。在種種原因綜合影響下,傳統庭院形式也需要改善,如何有效地收集雨水,實現雨水資源循環再利用是龍泉關村庭院景觀建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雨水花園(Rain Garden)是低影響開發體系中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通常指天然形成的土壤綠地或人工挖掘的淺層綠地。雨水花園通過土壤和植物對雨水進行凈化、滯留、滲透排放,使小型匯水面如道路、庭院、屋頂等的雨水得到凈化,是一種高效的雨水處理設施,同時可以減少雨水徑流污染,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同時由于雨水花園具有建造成本低,規模小且維護簡單,高效能、靈活等方面的優勢,經常被用于商業區、住宅區、公園等景觀設計中。目前,我國對雨水花園設計的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還不夠,相關項目實踐較少且項目的介紹還處于初級層面。主要應用在城市雨水花園的建設中,在鄉村景觀設計中缺乏應用研究。但作為一種新興的景觀探索,雨水花園在鄉村庭院景觀設計和應用方面有著廣闊的前景,同時雨水花園在鄉村庭院景觀中的探索對于鄉村景觀的生態修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圖1 龍泉關村雨水利用網絡示意圖(作者自繪)
龍泉關村地處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西部,是龍泉關鎮最大村莊,始建于永樂年間,因其村北側皇帝親封“龍泉井”而得名。同時也是歷史上重要的軍事要塞,明清時期在此處修建長城和兵營,近現代史時期也是多次戰爭的中轉站和戰略要塞。
1.河道分布。阜平縣城西南30多公里處分布著中國北方最大的瀑布群——天生橋瀑布群,山泉水從太行山傾瀉而下流入各村河流、湖泊。龍泉關村三面環山,屬于太行山脈,村北側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河道水系,村內分布著兩條河道支流,村內水域面積和水網水系分支較少,并且地表水大多干涸,只能看到保留下來的部分水源和河道。目前龍泉關村整體水源不足,雨水排放方式主要依賴于山地系統的自然排水,全村沒有系統的河道體系,鄉村環境難以適應極端、多變的強降雨天氣。
2.供水方式。目前,村內的供水方式采用集中供水,集中供水設施建于2000年,供水管道鋪設至全村各住戶,村內安裝水泵、水塔各兩座,基本完成了村里的供水設施建設。雖然村民飲水得到保障,但目前還存在水源水量不足的情況,無法保障農耕用水。龍泉關村地處山區,地形高差大,村內無任何排水設施,污水未經處理任意排放,處于自然蒸發的狀態,污染地面和土壤。
3.地方文化特色。阜平縣龍泉關鎮是通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五臺山的必經之路,在佛教文化的影響下,龍泉關村內現存四座寺廟,城陛廟、觀音廟、財神廟、五道廟。當地廟會時會舉辦具有地區特色的文化活動。不僅如此,龍泉關是歷史上重要的軍事要塞,村內至今還存留著明長城的歷史遺跡。在紅色文化資源方面,阜平縣有著豐富的抗戰歷史,阜平縣城東北20公里處和城南40公里處分別有史家寨晉察冀邊區機關舊址和革命紀念館。
鄉村庭院景觀設計與發展鄉村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在當今鄉村傳統文化缺失的環境下,這些特色鮮明的鄉土元素有利于促進鄉村文化的保護和恢復。在進行庭院景觀設計時可把其中的歷史文化和不屈不撓的人文精神傳承下來,這些元素不僅反映著鄉村的歷史和人文特征,而且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能夠喚起人們對時代的記憶。
1.優化景觀格局,構建多等級雨水利用網絡
構建鄉村多等級的雨水利用網絡,以應對不同程度降雨,有效地收集和排放雨水。網絡結構能夠有效地引導雨水流向,形成區域水系生態安全格局。龍泉關村的雨水利用網絡通過“線性廊道”和“點源斑塊”來進行雨水的收集和排放。將雨水匯集到“線性廊道”和“點源斑塊”中形成網絡狀集水排水系統。通過等級不同的“線性廊道”和“點源斑塊”組成完整的雨水利用網絡(表1),增強龍泉關村的雨水調蓄能力。

>表1 雨水利用等級建構
2.結合河道、街巷空間,構建雨水連接通道
河道和街巷是整個鄉村雨水利用網絡的基本骨架,也是雨水的重要接受面。河道和街巷一方面根據雨水利用等級的劃分,相互連通形成雨水連接通道。另一方面考慮“點源斑塊”的分布,雨水連接通道與“點源斑塊”相互串聯,保證兩者之間有效地進行雨水收集和排放。
龍泉關村屬于地形差異較大的山區,而村內大部分道路為硬化路面,易形成高速的地表徑流,從而加速雨水資源的流失。村內河道處于干涸狀態,是很好的雨水聚集場地。根據龍泉關村的現狀,應結合設計有針對性地進行雨水引流。路面以透水性鋪裝為主,將雨水引流到街道溝渠中,通過雨水連接通道,引導雨水流入干涸河道。
3.結合雨水花園設計,構建集水節點
通過雨水連接通道,各等級“線性廊道”相互連接,并串聯“點源斑塊”形成網絡狀的空間結構。部分小型場地所形成的區域無法被網絡狀結構直接連通,可適當增加公共綠地,結合雨水花園設計,形成集水節點。

>圖2 劉家大院平面圖(作者自繪)

>圖3 劉家大院雨水花園庭院示意圖(作者自繪)
調研發現,龍泉關村住宅庭院用地面積占整個村域面積的一半以上,因此,研究適宜的雨水花園庭院景觀設計模式并加以應用尤為重要。在設計時,不能生硬地復制城市雨水花園景觀的設計模式,必須充分考慮到龍泉關村的現實情況,在雨水花園的結構、類型選擇、植物選擇和儲水排水方式上進行適當改進,并研究適當的方法,以期在鄉村雨水花園庭院景觀設計方面取得進展。
龍泉關村庭院景觀設計以劉家大院為例。劉家大院屬于四合院為主的北方合院傳統民居體系,在設計時要考慮傳統四合院的空間布局形式以及植物、鋪裝與庭院景觀相融合,庭院與周邊環境相一致,且設計要滿足村戶日常的生活需要。
劉家大院整體空間分為前庭開放空間、前院半開放空間、內院私密空間以及后院封閉空間這幾個區域(圖2),不同的空間區域具有不同的功能,布局時參考村戶的需要劃分出流動路線、娛樂活動區、種植區、雜物空間等板塊,同時考慮各板塊之間的尺度和比例,板塊的大小要滿足使用人數和戶外小品、家具擺放的需求。各功能板塊也可以通過鋪裝材料、地形高差、植物種植來進行分割,例如娛樂活動區以硬質鋪裝為主,分界邊緣使用植物隔斷板塊,同時營造圍合感。
1.劉家大院雨水花園結構設計
為了讓龍泉關村雨水花園庭院適宜鄉村環境,與鄉村庭院景觀更好地結合,設計中因地制宜地進行了改進。首先劉家大院雨水花園結構以基礎結構為原則,由5部分組成,其次由于鄉村滲水主要還是依靠自然地面,并且鄉村庭院面積較小,主要雨水徑流來自屋頂和地面,雨水量相對較小,因此,可適當增加蓄水層高度,減少砂層及礫石層的高度,增加雨水花園的雨水滯留能力。
2.劉家大院雨水花園類型劃分
根據龍泉關村用水需求,根據不同目的選擇不同類型的雨水花園進行設計建造。對于滿足日常用水需求的村戶可采用滲透型雨水花園,以控制徑流量為主,同時滲透涵養地下水;對于用水困難的村戶可采用蓄水型雨水花園,以控制徑流污染為目的,同時凈化雨水實現雨水再利用;部分庭院面積較大的村戶,可分區域選擇兩種雨水花園方式進行建造。劉家大院后院一般不作為主要活動區,通常用來擺放農作工具等雜物,雨水徑流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選擇凈化徑流污染的蓄水型雨水花園,而內院和前院因地勢雨水徑流量大,可選擇攔截雨水徑流的滲透型雨水花園。
3.劉家大院雨水花園植物設計
在城市雨水花園植物選擇的基礎上,龍泉關村雨水花園庭院植物的選擇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首先以龍泉關村鄉土植物為主,在庭院面積較大的區域,可適當選擇桑樹、柿子樹、石榴樹等耐水落葉喬木和小型果樹,不僅具有雨水攔截、滯留能力,同時還有庭院景觀與生產目的相結合的作用。在雨水花園庭院的蓄水區域可種植美人蕉、月季、野牡丹等花灌木,提高庭院景觀的觀賞價值,亦可以入藥而具備經濟價值;同時可以種植當地的生菜、菠菜、白菜、土豆等季節性蔬菜植物,實現村戶自給自足。在植物選擇上,后院的植物主要考慮對雨水的攔截凈化能力,以無需管養植物為主;內院則需要考慮觀賞性與農業生產相結合。前庭設有種植園,可選擇耐水的瓜果蔬菜進行種植。
4.劉家大院儲水、排水設計
庭院排水方面,考慮其地形的高差關系,設置好各部分雨水花園的溢水口,以人工管道或者溝渠連通,增設多個排水口進行排水,形成庭院雨水調蓄系統。劉家大院地形高差呈縱向遞減形式,從后院依次逐層遞減,雨水花園的溢水口設置成縱向連接,同時在前庭增設多個排水口方便雨水排出。(圖3)
龍泉關村傳統的生活習慣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庭院構造,每家每戶會建造菜窖來存放土豆等蔬菜,但隨著村民生活品質的改善,庭院中多數菜窖被廢棄失去使用功能。庭院中的菜窖可以通過改造發揮儲水效用,通過進行防水、防潮和通風等安全設備的設置,將雨水花園與菜窖相連通,形成具有特色的儲水方式,最大程度地收集利用雨水,經過雨水花園自然式水質凈化的雨水可以用于村民家庭生活用水或是澆灌等。
鄉村庭院景觀設計是改善居住環境的有效途徑,在鄉村庭院景觀設計中引入雨水花園理念,使雨水管理與景觀設計相結合,雨水花園設計與村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庭院景觀設計相結合,這是未來鄉村庭院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不僅可以緩解水資源短缺、鄉村內澇問題,同時優化居住環境,滿足人們的需求。目前,對于鄉村雨水花園庭院景觀設計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但隨著城市雨水花園的應用技術日漸成熟,相信未來鄉村雨水花園庭院景觀會有更全面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