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章節

第一島鏈一直被美國用來圍堵中國海軍進出太平洋。最近美國智庫又提出“新戰術”——“咽喉控制”,也就是讓日本潛艇“蹲守”第一島鏈上的咽喉要道“伏擊中國海軍”。中國專家認為,美國智庫此舉明顯是試圖忽悠日本等盟友充當西太平洋上的“炮灰”。
中國潛艇基地的致命缺點?
《日經亞洲》網站5日在“美國關注用日本潛艇封鎖中國海軍”的報道中稱,盡管中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建設,但先天的地理劣勢是難以克服的。新美國安全中心的高級研究員湯姆·舒加特表示:“仔細觀察中國的潛艇基地就可以發現,每個基地都瀕臨相當一部分淺海區域,他們的潛艇必須經過這些淺海才能到達深水區。”通常潛艇進入深水區后“幾乎不可能被找到”。但就地理環境而言,日本和中國臺灣的潛艇出海后就可以直接進入深水區,“這是解放軍潛艇不具備的奢侈品”。
舒加特強調說:“要讓潛艇從中國的近海機動到公海,他們將不得不穿過第一島鏈中不同的咽喉要道及海峽。這將為對手——美國和盟國的潛艇部隊提供機會,讓我們可以更密切地監視,并盡力在沖突發生前攔截他們。”
報道稱,蘭德公司的政治學專家杰弗里·霍農認為,控制“咽喉”可能是日本在與中國潛在沖突中最重要的貢獻之一。例如中國航母遼寧艦編隊4月就是經過沖繩和宮古島之間的宮古海峽前往太平洋。“日本的作用應該是控制咽喉要道。日本西南諸島擁有一系列這樣的交通要道,結合海上自衛隊的潛艇和防御性水雷,日本可以完全堵住它。這將迫使中國海軍進入美國和日本預先準備好的戰場”。
日本在前,美國在后
霍農在最近由五角大樓戰略與力量發展辦公室發布的“日本在東海突發事件中的潛在貢獻”研究論文中,也提出類似建議。霍農表示,日本專注于防御——要么用反艦巡航導彈,要么用P-3C海上巡邏機尋找或者獵殺中國潛艇——這將釋放更多的美國資源,從而能擊敗中國海軍。
報道稱,號稱“有25年服役經歷的資深潛艇戰軍官”舒加特則表示,日本的常規潛艇特別適合執行這樣的任務。“我們的盟國,如日本和澳大利亞,他們的柴油動力潛艇艦隊對于‘咽喉防御非常有用。”
他認為,這種任務相對靜止,潛艇不需要快速機動。“柴電潛艇非常安靜,所以在島鏈上的交通要道蹲守,對于柴電潛艇而言是非常合適的戰法。相比之下,美國海軍的各種核潛艇更適合開放的大洋,追逐敵人或準備在未被發現的位置發射導彈。”舒加特還說:“‘島鏈咽喉防御可能是諸如澳大利亞、日本甚至韓國等美國盟國的柴電潛艇艦隊發揮用途的領域。”
忽悠日本當“炮灰”
針對美國專家的“建議”,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中國軍事專家5日表示,“其中忽悠日本的味道過濃”。例如淺水反潛也有淺水反潛的難度,并非像報道所說的“潛艇在淺水更容易被發現”。實際上,淺水區域水聲環境復雜,淺水反潛受到地理水文環境的影響很大,難度不小。特別是美國的大型核潛艇而言,很不利于在淺水作戰。另一方面,解放軍在沿海淺水水域擁有制空權,并能利用空基反潛力量實施反潛,所以這類海域正是中國反潛的相對優勢海域。
另一方面,美國專家提到的“在交通要道部署潛艇蹲守”并非什么新奇戰術,從潛艇戰術上說,這屬于最傳統的陣地伏擊戰。這種所謂的“咽喉控制”戰術,實際上也是雙刃劍:美日潛艇可以這樣做,中國潛艇當然也能預先在這里蹲守,伏擊試圖對中國發起攻擊的入侵者潛艇。
中國軍事專家表示,美國智庫的這些建議,給人的感覺是一旦與中國發生沖突,美國對日本喊“你先上”——日本的柴電潛艇沖在前面,美國的核潛艇躲在后面,而且道理還說得很“充分”——美國潛艇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然而對于日本而言,主動卷入沖突對自身風險極大。一旦戰火燃起,遠離戰場的美國或許有機會隔岸觀火,但這些盟國注定成為炮灰。實際上,美國在西太平洋最需要的不是盟友,而是炮灰。▲
環球時報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