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愛的理想生活》的熱播,演員宋軼在微博中寫道――
愛一個人之前首先得學會愛自己,懂得享受當下的每一刻精彩,在悅納自己的同時也活出理想自我。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說――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導演蒂姆·波頓曾在一次專訪中,說――
我這個人不太喜歡回顧過去,也不怎么展望未來。我努力活在當下,因為這才是你真正需要面對的。

坂口安吾在《青色地毯》中說――
人生不如意之事,一半來自求不得,一半來自得而又欲。沒有人過著如愿以償的順遂人生,所以大家都覺得別人比自己幸福。

播客《悲觀生活指南》主播Michelle說――
保持真誠、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同時保持開放,敢于推翻自己。
問及心態,曾獲得全球總決賽亞軍的電競選手Uzi在今年的微博之夜接受采訪時說――
我覺得自己真的是一步一步磨練過來的。如果你打了那么多年職業,如果每一年都沒有進步,不管是實力還是心態,你一定會被這個圈子拋棄。


撒切爾夫人的父親曾與她說過――
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用自己的大腦來判斷事物是非,不要人云亦云。

正在熱映的《我的姐姐》引起了很多女性觀眾的共鳴、共情,面對開放式結局,主演朱媛媛在采訪中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選擇,這部影片的目的也不是要給出一個結果。
歷史學家許倬云說道――
每個人都有抓不到的云,做不到的夢,抓不到的云讓它漂流吧,做不到的夢有機會再做也好,沒機會再做你就做別的夢。
在《創造2021》中,學員利路修說――
從喜歡到恨只有一步。

微博博主@王一聰Neil寫道――
年紀越大,好像越在活別人,無論什么時候,把自己“活明白”才重要。

清明節已過,電影《尋夢環游記》里有一句話――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遺忘。只要一個人記得住,你就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