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坦茲核設施剛啟用一天就發生事故,顯然惹惱了伊朗。伊方將批評矛頭指向以色列,外交部長扎里夫表示要對“猶太復國主義者進行報復”。在他看來,以色列企圖通過破壞納坦茲核設施,“報復對解除美方制裁保有耐心和理性態度的伊朗人民”。
日前,伊朗總統魯哈尼下令啟動納坦茲核設施內的164臺IR-6型離心機,開始生產濃縮鈾。但電力系統當天發生故障,所幸未造成人員受傷或輻射污染。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薩利希認為,這是“核恐怖主義”行徑。以色列公共廣播電臺則披露,此次事件系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發起的網絡攻擊,伊方所受損失“比他們聲稱的要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事故發生之際,伊核協議相關方正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會談。扎里夫說,伊朗有必要避免落入以色列設下的“陷阱”,德黑蘭不會允許這起核設施遇襲事件影響在維也納舉行的旨在恢復伊核協議的會談,也不會削弱伊方立場。

2021年4月10日,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薩利希向伊朗總統魯哈尼(右二)介紹國家核技術日上展出的重要成就。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搭乘宇宙飛船完成人類首次太空航行,歷時106分鐘。近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館長、加加林長女葉蓮娜稱,當年蘇聯火箭航天技術總設計師科羅廖夫曾估計,加加林在首次太空旅行時活著返回地球的概率只有“50%甚至更低”。
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因飛機失事遇難,享年34歲。2011年,聯合國宣布將每年4月12日定為 “國際載人航天日”。

韓國外交部長官鄭義溶近日表示,中美兩國對韓國來說都非常重要,中美不是二選一的選項,韓國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兩國也“從未對韓提出相關要求”。
鄭義溶說,中國是近鄰,也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對象國,韓中兩國始終保持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美國是韓國的唯一同盟國家,韓美同盟是韓國外交政策的根基。韓方立場很明確,絕不模糊,且始終一貫,即基于穩固的韓美同盟關系,和諧發展韓中關系。

拉羅薩提到的“它”,是美國總統拜登的德國牧羊犬“少校”。它將接受訓練以更好地適應白宮生活,這些訓練預計將持續幾周。
拜登2018年11月在特拉華州的一個動物收容站收養了“少校”。他入主白宮后幾天,“少校”和另一只牧羊犬就跟著進了白宮,結束了特朗普時代白宮的“無犬時期”。不過,它3月初咬傷了一個人,被送回拜登老家。剛獲準返回白宮,它又在路上咬傷人。拉羅薩稱,這只狗“仍在適應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