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靜賢



【摘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應用黃連解毒湯治療的有效性及對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與中醫癥候積分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9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5例。對照組進行常規的二甲雙胍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黃連解毒湯治療。觀察對比患者的治療效果、中醫癥候積分以及多種血糖指標變化情況、臨床癥狀發生情況。結果:研究組的臨床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中醫癥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以及胰島素等血糖指標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各項臨床癥狀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中藥黃連解毒湯應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能夠有效降低臨床中醫癥候積分,同時有效減少患者臨床癥狀的發生,其得到極大的改善,同時有效控制患者機體內的血糖水平,具有極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糖尿病 黃連解毒湯 中醫癥候積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and its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TCM syndrome scores. Method: A total of 50 with diabet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8 to February 2020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Metformin treatment,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TCM symptom score, changes of various blood glucose indexes and clinical symptom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TCM symptoms in the study group wsa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glycated hemoglobin and insuli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incidence of all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 was applied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CM integral, at the same time,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it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blood sugar level in the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body at the same time, has the extremely ideal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Diabetes 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 TCM syndrome score
糖尿病在臨床上屬于一種慢性疾病,其在臨床上比較普遍,具有極高的發病率,同時患者數量逐年不斷增加,其成為現階段社會公眾比較關注的健康問題[1]。臨床實踐證明,如未及時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患者機體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態,極易產生多種嚴重并發癥,對患者身體健康有著極大的威脅[2]。傳統臨床治療糖尿病主要應用二甲雙胍,其具有見效快且效果明顯等優點,但長時間服用極易出現產生乳酸酸中毒情況。而患者停止服藥后,血糖水平極易發生波動[3]。所以,現階段臨床治療中逐漸使用中醫的黃連解毒湯治療糖尿病,其具有比較理想的治療效果[4-5]。本文研究分析了糖尿病患者應用黃連解毒湯治療的有效性及對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與中醫癥候積分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納入標準:(1)具有完整和有效的臨床資料;(2)均符合世衛組織對糖尿病制定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體重指數超過30 kg/m2的超肥胖型者;(2)患有惡性腫瘤;(3)存在比較嚴重的糖尿病并發癥;(4)存在其他嚴重的重大疾病;(5)存在精神障礙;(6)依從性較差[6]。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兩組,每組25例。患者和家屬均知情且同意參加本研究,本次研究經醫院的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對照組進行常規的鹽酸二甲雙胍(生產廠家: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3370,規格:0.5 g*20片)治療,主要是在餐中或餐后進行服用,其初始劑量為:服用0.25 g/次,服用2~3次/d,隨后依據患者機體的實際情況對劑量進行適當的加減,值得注意的是,單日最大劑量不能夠多于2 g。(2)研究組在常規的二甲雙胍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藥黃連解毒湯治療,其中二甲雙胍的用藥情況與對照組相同,黃連解毒湯處方中包括的藥材:梔子、黃連各12 g,黃柏、黃芩各9 g,用水進行煎服,服用300 mL/d,其主要分早晚2次進行服用,服用1劑/d。兩組患者均以3個月為1個治療周期。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1)臨床治療效果,標準為顯效:患者機體內的血糖水平降低幅度超過75%,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多種臨床癥狀完全消除;有效:患者機體內血糖水平降低幅度在50%~75%范圍內,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多種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無效:機體內血糖水平降低幅度小于50%,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多種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總有效=顯效+有效[7]。(2)中醫癥候積分,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和口渴喜飲、氣短懶言和多食易饑、手足心熱以及失眠、心悸等多種糖尿病中醫癥狀,其依據《中西醫結合糖尿病診療標準(草案)》為:每項癥狀分為無、輕、中、重等4種程度,分別賦值0、2、4、6分,總分48分,其積分越低則表明臨床癥狀改善更明顯。(3)血糖指標,其中主要是對患者的HbA1c(糖化血紅蛋白)、FPG(空腹血糖)、FINS(空腹胰島素)水平等血糖指標利用普通的血糖儀進行測定。(4)在臨床治療中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多種臨床癥狀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58~85歲,平均(71.5±1.6)歲;病程3~9年,平均(6.0±1.5)年。研究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56~88歲,平均(72.0±1.5)歲;病程2~9年,平均(5.5±1.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的臨床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6.640,P<0.05),見表1。
2.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中醫癥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糖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以及胰島素等血糖指標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臨床癥狀比較 研究組的各項臨床癥狀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近幾年以來,我國國內糖尿病患者的數量持續增加,并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8]。糖尿病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全身性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在短時間之內并不會對患者機體產生嚴重損害,但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極易產生一系列并發癥[9]。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存在超過2億的糖尿病患者,我國國內患病率達到3%,其中超過85%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等特征[10]。糖尿病主要以老年人為高發人群,因患者機體內胰島功能存在缺陷以及發生胰島素抵抗等因素造成的,即表明患者機體內所分泌的胰島素并不能滿足機體的需求,且機體長時間保持高血糖狀態,極易對機體內其他健康的重要臟器產生損害,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了威脅[11]。因此在糖尿病發展期間盡早且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是十分必要的,應該對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抗感染治療,對機體內胰島素抵抗情況進行有效緩解,盡可能延緩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控制患者的病情發展,其能夠有效保護患者機體內的重要臟器,進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12]。
臨床上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其主要遵循對胰島素抵抗情況進行改善,同時有效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治療原則,以往臨床上主要利用單純的西藥進行治療,其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13]。本研究主要利用二甲雙胍作為西藥治療的典型藥物,二甲雙胍本質上屬于一種雙胍類的降糖藥物,是現階段進行糖尿病臨床治療一種基礎藥物,能夠延緩胃腸道中葡萄糖的攝取操作,利用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進一步提高外周葡萄糖的使用率,同時其具有對肝、腎發生過度糖原異生情況的抑制作用,其在臨床上表現出良好的降血糖功效[14]。二甲雙胍中的鹽酸二甲雙胍是近幾年臨床進行降糖治療時優先選擇的藥物,可利用促進攝取和利用葡萄糖從而有效降低糖原異生情況。增強機體內糖的酵解功能,減少肝糖原的分泌量,有效增加機體內胰島素受體數量,提高機體內激活受體-γ的活性,從而對機體內的胰島素抵抗情況進行改善,從而實現降低血糖的目標[15]。二甲雙胍在臨床上的降糖效果比較明顯,其得到患者和家屬的普遍認可。但值得注意的是,雙胍類藥物在長時間服用后極易造成患者機體發生惡心嘔吐等多種胃腸道反應,病情嚴重者則會出現乳酸性酸中毒等癥狀,對臨床治療效果產生了極大影響[16]。現階段,臨床上在常規二甲雙胍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藥黃連解毒湯治療,能夠有效避免出現服用西藥所產生的不良癥狀,具有比較理想的治療效果[17]。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臨床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中藥黃連解毒湯能夠明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其對患者機體的傷害較小,更具安全性。主要是因為:糖尿病在中醫學中屬于“消渴證”范疇中。糖尿病主要是因為人們存在飲食不節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其出現過食肥甘,造成機體內出現痰濕內蘊和郁而化熱等癥狀,進一步使得患者機體內不暢通,耗費氣傷陰。在臨床上進行中藥黃連解毒湯治療,能夠有效對患者機體進行補養腎陰、生津止渴和益胃補脾以及清退燥熱等,盡可能使得患者的脾胃恢復到正常水平,從而進一步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進行緩解,同時其對患者機體的刺激性小[18]。
本文表2、4結果顯示,研究組的中醫癥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的臨床癥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將中藥黃連解毒湯應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降低了中醫癥候積分。其主要原因為:對糖尿病患者進行中藥黃連解毒湯治療,其具有比較明顯的效果,同時其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其處方藥方中,黃連作為主要藥物,自身能夠有效發揮瀉心火和清胃熱的藥效;黃芩為次要藥材,具有清肺火的功效;黃柏作為一種輔助藥材,具有瀉腎火的功效,從而有效改善腹脹的臨床癥狀;梔子具有瀉去體內臟器火的功效,上述藥材共同使用能夠有效瀉火解毒,從而有效的改善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臨床癥狀[19]。
本文表3結果顯示,研究組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以及胰島素等血糖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將中藥黃連解毒湯應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能夠有效降低患者機體內的血糖水平,緩解病情。主要是因為:糖尿病主要是因為患者情志不舒、飲食不節以及疲乏過度等因素造成的,患者機體內的血糖和胰島素等水平發生異常變化,而中藥黃連解毒湯具有比較明顯的降血糖極易對胰島β細胞功能進行改善的效果,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以及使得患者機體內的血糖水平盡可能維持在正常范圍內,極大地緩解患者的病情[20]。
綜上所述,將中藥黃連解毒湯應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能夠有效降低臨床中醫癥候積分,同時有效減少患者臨床癥狀的發生,其得到極大的改善,同時有效控制患者機體內的血糖水平,具有極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郭海洋,李春雨,趙廣明,等.益氣健脾中藥復方對糖尿病胃輕癱大鼠胃動力的調控作用及機制[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9,44(8):659-665.
[2]白穎,叢佳林,程淑莉,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糖尿病人群的臨床特點及隨訪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9,40(6):692-696.
[3] Han L,Wang R Z,Zhang X,et al.Advances in Process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ptidis rhizoma (Huanglian):A Review[J].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2019,102(3):3.
[4]韋潔,李燕婧,陳曉軍,等.黃杞總黃酮對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大鼠主動脈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成藥,2018,40(7):1458-1463.
[5]張海平,吳翊馨,高巖,等.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體力活動與能量代謝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2019,35(10):1432-1434.
[6] Aroor A R,Manrique-Acevedo C,DeMarco V G.The role of dipeptidylpeptidase-4 inhibitors in 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focus on linagliptin[J].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2018,17(1):59.
[7]賈麗榮,趙印濤,王燁,等.益氣養陰、祛瘀化濁中藥復方對糖尿病腎病大鼠NO、TGF-β1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9,37(6):1377-1380,1551.
[8]鄭焱,於松達.中藥涂擦聯合營養神經活血藥物治療糖尿病下肢周圍神經病變及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9,37(4):988-991.
[9] Sarayani A,Mashayekhi M,Nosrati M,et al.Efficacy of a telephone-based interven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pharmacy pract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2018,40(5):345-353.
[10]馬宏杰,鄭燕林,王家良.生蒲黃湯加減方對糖尿病性黃斑水腫術后的療效及視網膜電圖震蕩電位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9,34(6):2823-2826.
[11]姚駿凱,高學敏,付璐,等.青錢柳葉對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謝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7):3138-3142.
[12] Lowe W L,Bain J R,Nodzenski M,et al.Erratum. Maternal BMI and Glycemia Impact the Fetal Metabolome.Diabetes Care 2017;40:902-910[J].Diabetes Care,2018,41(3):640.
[13]王家恒,陳維霞,徐云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現代中醫病機認識[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8,24(6):732-733.
[14]楊旭,岳仁宋,徐萌,等.探討糖尿病胃輕癱大鼠腸道菌群失衡致免疫功能失調的機制研究及半夏瀉心湯的干預作用[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9,38(2):17-21.
[15] Gillani S W,Ansari I A,Zaghloul H A,et al.Bridging glycated hemoglobin with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state;A randomized case-control study among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J].Diabetology & Metabolic Syndrome,2018,10(1):23.
[16]徐亞青,安艷軍,鄭宋宋,等.超聲清創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療效的Meta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8,37(12):1412-1415.
[17]李高申,郭梅珍,牛美蘭,等.活血生肌湯聯合干細胞移植干預糖尿病足作用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8,24(6):798-802.
[18]賈偉平.中國糖尿病防治的戰略思考及體系建設的創新實踐[J].中華內科雜志,2019,58(1):1-4.
[19]賈曉麗,王麗珊,朱梅華,等.活性維生素D3通過調節自噬活性發揮糖尿病大鼠足細胞保護作用[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9,35(3):240-247.
[20]吳偉婷,賴樹初,黃丹敏,等.GLP-1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及對心腦血管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17):92-95.
(收稿日期:2020-06-01) (本文編輯:劉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