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芳,夏中衛,毛海艷,邵統響,魏 穎,張 芳
(1.睢寧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睢寧221200;2.江蘇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南京210009)
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又名秋黏蟲,屬鱗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屬,原產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并在美洲大陸廣泛分布[1-2],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跨國界遷飛性重大害蟲。其寄主廣泛,最多的記載是76科353種,主要為禾本科(106種)、菊科(31種)和豆科(31種)[3]。其對溫度的適應性強,11~30℃都是其適宜的溫度范圍。在28℃條件下,30 d左右即可完成1個世代[4]。由于其具有繁殖能力強、擴散速度快、突發危害重的特點,給作物正常生長構成嚴重威脅。據統計,如果田間55%到100%的植株被害,將導致玉米減產15%~73%[5]。在非洲很多國家,草地貪夜蛾一般為害可使玉米減產25%~67%[6]。根據非洲12個玉米產量最大的國家的統計結果來看,草地貪夜蛾為害可造成玉米年減產830~2 060萬t,相當于玉米年總產量的21%~53%[7]。
草地貪夜蛾于2018年12月入侵中國,2019年已經擴散至26個省(市、區)[8]。給我國農業安全生產帶來嚴峻考驗。目前,化學防治是防治草地貪夜蛾最常用的方法[9]。玉米種衣劑的使用能夠顯著減少玉米苗期病蟲害的發生,省時省工,符合國家“兩減”政策,對于玉米的農藥減施、增產增收具有重大的意義[10]。鑒于目前我國尚無玉米種子處理劑防治草地貪夜蛾效果的報道,筆者選擇含有對草地貪夜蛾毒力較強成分的50%氯蟲苯甲酰胺FS與生產中對玉米病蟲防效較好的種子處理劑進行比較,旨在篩選出對玉米安全,同時可高效防控草地貪夜蛾的種子處理劑,為玉米生長前期防治草地貪夜蛾、壓低蟲口基數提供科學依據。
35%苯甲·吡蟲啉FS(32%吡蟲啉+3%苯醚甲環唑),天津市漢邦植物保護劑有限公司;50%氯蟲苯甲酰胺FS,美國杜邦公司;40%溴酰·噻蟲嗪FS(20%溴氰蟲酰胺+20%噻蟲嗪),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
試驗共設5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3次,每個藥劑處理小區面積為1 000 m2,對照小區面積為300 m2。幾個處理分別為50%氯蟲苯甲酰胺FS 530 g/100 kg、50%氯蟲苯甲酰胺FS 680 g/100 kg、35%苯甲·吡蟲啉FS 500 g/100 kg、40%溴酰·噻蟲嗪FS 450 g/100 kg和空白對照。
試驗田設在睢寧縣雙溝鎮官路村(117°36′8″E,34°05′25″N),平均海拔28.3 m。種植玉米(Zea maysL.)品種為“萬糯2000”(河北華穗),總面積為2 000畝,前茬作物也為鮮食玉米。該試驗田肥力中等,土壤為沙土。所有小區的栽培條件均勻一致。
試驗于2019年7月9日上午進行拌種、播種。根據方案量取種子處理劑加入適量清水(1 100 mL/100 kg種子),藥液配好后將種子加入含有藥液的塑料盆內,充分震蕩20~30 s。待種子均勻著藥后,倒出攤開置于通風處,陰干后播種。畝用種量為2.5 kg,大小行播種,行距90 cm、40 cm,株距為33 cm。
播種后14 d調查各處理出苗率情況,并目測作物的長勢。出苗率調查按照五點取樣法取樣,每點縱向連續取10 m長度,按式(1)計算此長度下每行玉米的播種穴數、出苗穴數和出苗率。

分別于播種后14 d和播種后21 d調查玉米受害株數和殘蟲量,五點取樣法取樣,每點縱向連續取玉米20株,按式(2)、(3)計算保苗率和蟲口防效。

試驗數據采用DPS軟件處理,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
玉米播種后14 d調查各處理出苗率情況。結果表明(表1),各處理出苗率為85.23%~92.67%,明顯高于對照79.07%,其中50%氯蟲苯甲酰胺FS 530 g/100 kg種子處理的出苗率最高,為92.67%,40%溴酰·噻蟲嗪FS 450 g/100 kg種子處理次之,為90.07%,50%氯蟲苯甲酰胺FS 680 g/100 kg種子處理第三,為87.73%,最后是35%苯甲·吡蟲啉FS 500 g/100 kg種子處理。經方差分析,50%氯蟲苯甲酰胺FS 530 g/100 kg種子處理與40%溴酰·噻蟲嗪FS 450 g/100 kg種子處理無差異,與50%氯蟲苯甲酰胺FS 680 g/100 kg種子有差異,與35%苯甲·吡蟲啉FS 500 g/100 kg種子處理差異極顯著。
播種后14 d目測各處理間玉米長勢差異不大,苗壯均勻,顏色濃綠;對照相對瘦弱,顏色較淺。50%氯蟲苯甲酰胺FS 680 g/100 kg種子處理與50%氯蟲苯甲酰胺FS 530 g/100 kg種子處理相比,出苗率有所下降,但和其他3個處理差異不明顯。

表1 不同種衣劑處理對玉米出苗率的影響
玉米播種后14 d調查,未發現草地貪夜蛾危害。播種后21 d調查發現草地貪夜蛾為害,調查結果(表2)顯示,各處理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效最好的為40%溴酰·噻蟲嗪FS 450 g/100 kg種子處理,平均保苗率為89.97%,蟲口防效為91.21%;其次為50%氯蟲苯甲酰胺FS 680 g/100 kg種子處理,平均保苗率為80.18%,蟲口防效為82.1%;以及50%氯蟲苯甲酰胺FS 530 g/100 kg種子處理,平均保苗率為70.44%,蟲口防效為61.54%;35%苯甲·吡蟲啉FS 500 g/100 kg種子處理平均保苗率66.12%,蟲口防效為62.57%。40%溴酰·噻蟲嗪FS 450 g/100 kg種子處理防效與50%氯蟲苯甲酰胺FS 680 g/100 kg種子處理無顯著差異,與35%苯甲·吡蟲啉FS 500 g/100 kg種子處理、50%氯蟲苯甲酰胺FS 530 g/100 kg種子處理有極顯著差異。

表2 不同種衣劑處理播后21 d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
玉米種衣劑含有高效的殺蟲劑,種子播入土壤后即成為防治病、蟲的屏障,其藥效成分隨種子萌發、生長緩慢釋放,傳到到植株全身發生作用[11]。本研究表明,幾種種子處理劑對玉米生長前期的草地貪夜蛾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40%溴酰·噻蟲嗪FS 450 g/100 kg種子處理播種后21 d的保苗率和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效都處于較高水平,平均保苗率為89.97%,蟲口防效為91.21%。
50%氯蟲苯甲酰胺FS 680 g/100 kg種子處理播種后21 d的保苗率和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效與40%溴酰·噻蟲嗪FS 450 g/100 kg種子處理無顯著差異,但出苗率略低。50%氯蟲苯甲酰胺FS 530 g/100 kg種子處理平均出苗率最高為92.67%,播后21 d對草地貪夜蛾也有一定防效,但與40%溴酰·噻蟲嗪存在顯著差異。從王勇慶等[12]研究的氯蟲苯甲酰胺對草地貪夜蛾的室內毒力結果可以看出,使用氯蟲苯甲酰胺直接噴霧處理后,草地貪夜蛾幼蟲較容易被殺死,而使用帶藥葉片飼喂草地貪夜蛾幼蟲時毒力較低,毒殺效果較慢有關,在第1 d幼蟲死亡率較低,直至第3 d之后幼蟲死亡率達到較高的水平,與本試驗的結果相符。35%苯甲·吡蟲啉FS 500 g/100 kg種子處理無論是出苗率還是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效都是幾個處理中表現較為一般的。
本試驗各處理出苗率均顯著高于對照,各處理間玉米長勢差異不大,苗壯均勻,顏色濃綠;對照相對瘦弱,顏色較淺,說明本試驗的幾種種子處理劑對玉米生長有促進作用。這與鄭鐵軍[13]研究表明的玉米種子用種衣劑處理后有促進萌發、提高發芽勢、發芽率、促進生長和增產的作用相符。何發林[14]等研究表明,合適劑量的氯蟲苯甲酰胺拌種可以顯著促進玉米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與本試驗結果也相互印證。此外,也有研究表明使用福亮、吡蟲啉拌種對玉米生產前期(苗期、小喇叭口期)田間節肢動物的種類及數量均沒有影響[15]。
綜合考慮種子處理劑對玉米生長的安全性及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在生產上優先推薦選用40%溴酰·噻蟲嗪FS 450 g/100 kg種子進行拌種,其次為50%氯蟲苯甲酰胺FS 530 g/100 kg種子,二者可有效控制前期蟲口基數,降低農藥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