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娜,杜志謙,李無陰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河南 洛陽 471000]
藥物療法是平樂郭氏正骨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形成了以祖傳方、經驗方、協定方為主體的平樂郭氏正骨傳統藥物治療體系。中藥外治法是平樂郭氏正骨的特色療法,其中平樂止痛膏是在平樂郭氏正骨長期臨床實踐中形成的治療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經驗方藥。本研究系統觀察了平樂止痛膏治療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病例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旨在為其進一步推廣應用提供臨床數據支持。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門診就診的急性軟組織損傷(氣滯血瘀證)患者120例,采用中心分組法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研究組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18~58歲,平均(39.9±12.5)歲;小腿外側軟組織挫傷26例,踝關節扭傷3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齡18~59歲,平均(43.2±12.9)歲;小腿外側軟組織挫傷21例,踝關節扭傷39例。120例患者均為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2組患者年齡、性別、損傷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納入標準 (1)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和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骨傷科專業教材《中醫筋傷學(第2版)》[2]中有關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挫傷和關節扭傷的診斷標準;(2)急性軟組織損傷病程3 d以內;(3)年齡 18~60歲,男女不限;(4)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作為受試對象參加臨床試驗并簽署相關文件。
1.1.3排除標準 (1)妊娠或哺乳婦女,過敏體質;(2)骨折或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完全斷裂;(3)合并心、腦血管,以及肝、腎及造血系統、神經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及精神疾病;(4)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1.2.1.1研究組 使用平樂止痛膏,藥膏組成:大黃20 g,白芷15 g,紅花15 g,蘇木15 g,姜黃15 g,肉桂15 g,乳香10 g,由本院制劑中心研制成外敷劑,貼于軟組織損傷部位,每次1貼,24 h換貼1次。
1.2.1.2對照組 使用扶他林乳膠劑(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91)涂抹患處,每天1次。
1.2.1.3療程 2組患者均治療1周。治療期間患者不得使用影響本藥療效評價的其他藥物,并詳細記錄合并疾病所必須服用的藥物或其他治療方法。
1.2.2觀察指標
1.2.2.1臨床癥狀和體征(疼痛、壓痛、腫脹、瘀斑、功能障礙)評分 (1)疼痛: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2組患者疼痛程度[3]。0分為無疼痛;1~3分為輕度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為中度疼痛,影響患者睡眠;7~10分為劇烈疼痛或疼痛難以忍受。(2)壓痛:0分為無疼痛;1分為按壓時輕微疼痛;2分為按壓時疼痛較重,患者有痛苦表情;3分為輕壓時疼痛劇烈并拒按。(3)腫脹[4]:0分為無腫脹;2分為輕度腫脹,中心高度小于0.5 cm或伴局部皮膚灼熱;4分為中度腫脹,中心高度0.5~1.0 cm并伴局部皮膚灼熱;6分為重度腫脹,中心高度大于1 cm并伴明顯局部皮膚灼熱。(4)瘀斑[4]:0分為無瘀斑;1分為瘀斑面積小于4 cm2;2分為瘀斑面積4~16 cm2;3分為瘀斑面積大于16 cm2。(5)功能障礙[5]:0分為無障礙;3分為大幅活動時無明顯疼痛,關節活動度大于原關節活動度70%;6分為大幅活動時有明顯疼痛,關節活動度大于原關節功能活動度30%~70%;9分為小幅活動時即疼痛難忍,關節活動度小于原關節功能活動度30%。(6)踝關節周徑測量:由同一位評定者采用雙盲法評定踝關節腫脹程度,每一處評定測量3次,取平均值。
1.2.2.2血清5 羥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 采集2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收集血清,采取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2組治療前、治療后1周血清5-HT、PGE2、TNF-α、IL-6水平。
1.2.2.3安全性觀察 (1)觀察2組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包括體溫、血壓、呼吸、心率等;(2)觀察2組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皮疹、瘙癢、紅斑、惡心、嘔吐、過敏性休克等。
1.2.3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判定療效。總積分減少大于或等于95%且關節活動正常為痊愈;總積分減少70%~<95%且關節活動不受限為顯效;總積分減少30%~<70%且關節活動改善為有效;總積分減少小于30%且關節活動無改善為無效。總分值下降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和體征比較 研究組患者中因合并腦梗死要求退出試驗1例(小腿外側軟組織挫傷患者);對照組患者中因依從性差退出試驗2例(小腿外側軟組織挫傷、踝關節扭傷各患者1例)。與治療前比較,2組小腿外側軟組織挫傷患者治療后疼痛、壓痛、腫脹、瘀斑積分,以及踝關節扭傷患者治療后疼痛、壓痛、踝關節周徑、功能障礙積分均明顯下降,且研究組踝關節扭傷患者治療后疼痛、壓痛、踝關節周徑、功能障礙積分較對照組下降更為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表1 2組小腿外側軟組織損傷患者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比較分)

表2 2組踝關節扭傷患者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比較
2.2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93.22(55/59)]明顯優于對照組[70.69%(41/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3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5-HT、PGE2、TNF-α、IL-6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血清5-HT、PGE2、TNF-α、IL-6水平均明顯降低,且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血清5-HT、PGE2、TNF-α、IL-6水平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5-HT、PGE2、TNF-α、IL-6水平比較
2.4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117例患者中發生不良反應5例,其中對照組2例,研究組3例,主要為皮疹、瘙癢,未給予特殊處理,停藥后癥狀均得到緩解。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17例患者均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
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在中醫骨傷科屬“筋傷”范疇,其主要病機為氣滯血瘀,脈絡不通。由于外界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機體致經絡受損,氣機凝滯,阻塞絡道不通則痛;血溢脈外,離經之血聚集局部形成血腫,瘀于皮膚腠理出現腫脹;若血道不宣,溢于皮下不得消散則成青紫瘀斑[7]。因此,臨床治療以舒筋通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法。
平樂郭氏正骨經200余年的臨床醫療實踐,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治傷理論和醫療方法,療效顯著,尤其以中藥外治法獨具特色。平樂止痛膏是由針對軟組織損傷氣滯血瘀的病機,集活血化瘀、行氣散結、消腫止痛之品于一爐,方中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之功效;白芷性溫味辛,功用為散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等;紅花味辛性溫,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之功效;蘇木性味甘、咸、辛涼,具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之功效。這4味藥共為君藥,共奏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之功效[8]。方中姜黃能行氣破瘀,通經止痛,肉桂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其2味臣藥具有增強君藥活血化瘀之效;并輔以佐藥乳香和沒藥,乳香性味辛苦、溫,沒藥性味辛苦、平,二者行氣活血,消腫止痛。同時,伍之以冰片辛香走竄,既可暢血行散瘀血,又可通氣機以止疼痛,還可促藥力之透達,是以為之佐使。本方君、臣、佐、使諸藥配合得宜,相得益彰,共奏活血化瘀、舒經通絡、行氣散結、消腫止痛之功。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大黃能使組織血液向血管內轉移,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9];白芷具有解熱鎮痛、抗炎解痙等作用[10];紅花的主要有效成分為紅花黃色素,具有延長全血凝固時間及凝血酶時間、縮短凝血酶原時間、抑制血小板鈣離子內流及抗血栓等作用[11];蘇木在細胞和分子水平均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以及抗炎、改善微循環、抗氧化等作用[12];平樂止痛膏中4味主藥通過以上藥理作用從而發揮減輕鎮痛、抗炎、減輕組織水腫等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經使用平樂止痛膏治療后,疼痛、壓痛、腫脹、踝關節周徑、瘀斑及功能障礙等均明顯改善,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平樂止痛膏對急性踝關節扭傷的療效更佳。
當機體發生急性軟組織損傷時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的缺血、缺氧引起無菌性炎性,表現為充血,漿液滲出及白細胞游出,血管活性物質5-HT、炎癥介質TNF-α和IL-6等釋放增加,代謝產物PGE2等堆積,加速炎性反應,導致局部出現紅腫疼痛[13]。本研究檢測了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5-HT、PGE2、TNF-α、IL-6水平,結果顯示,2組患者治療后血清5-HT、PGE2、TNF-α、IL-6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研究組患者各項指標下降程度更為明顯,提示平樂止痛膏能通過降低血清5-HT、PGE2、TNF-α、IL-6水平,從而顯著減輕機體炎性反應,且作用優于扶他林乳膠劑,這也正是中藥通過多靶點、多途徑發揮作用的優勢所在。
綜上所述,平樂止痛膏在改善急性軟組織損傷患者疼痛、腫脹、功能障礙等方面具有明顯療效,且安全、可靠。因此,平樂止痛膏是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較為理想的外用藥,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