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真真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河南省兒童醫院/鄭州兒童醫院超聲科,河南 鄭州 450018)
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為全身性急性血管炎,嬰幼兒為疾病高發群體。川崎病發生后如患兒未能及時獲得有效治療可引發心血管疾病,病情嚴重時甚至可威脅患兒生命安全。有研究表明,川崎病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1]。加強早期診斷、及時明確病情并給予針對性治療對提高療效、改善患兒健康狀況極為重要。目前,超聲心動圖在諸多疾病的臨床診治中獲得廣泛應用,并表現出無創、操作簡便、可重復率好等諸多特點[2]。本研究探討了超聲心動圖診斷小兒川崎病的應用效果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兒45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6個月至6歲,平均(2.4±0.6)歲。選取同期入院健康體檢的健康嬰幼兒45名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5個月至6.2歲,平均(2.5±0.4)歲。2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2納入標準 (1)符合川崎病臨床診斷標準[3],后天感染所致;(2)研究對象的家屬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3)臨床診治資料保存完整。
1.1.3排除標準 伴全身免疫性疾病、傳染疾病、嚴重心臟疾病、白血病及精神性疾病者。
1.2方法
1.2.1檢查方法 2組研究對象均接受超聲心動圖檢查。應用儀器為Philips EPIQ5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2.5~4.0 MHz。檢查時受檢者取平躺臥位或左側臥位。配合度差者給予水合氯醛灌腸,然后讓其進入睡眠狀態后再進行檢查。行常規性各切面檢查,仔細查看心內結構及血流狀況,探查冠狀動脈情況及分支情況。此外還對胸骨旁大動脈短軸切面進行仔細檢查,將探頭右轉至1:00~3:00點位置觀察左冠狀動脈主干狀況及開口情況。再按順時針方向將探頭轉動30°左右清晰顯示左前降支、回旋支近端。稍傾斜探頭,使聲束偏斜于右上方,在主動脈根部10:00~11:00點位置獲取右冠狀動脈中、上段長軸圖像。同時,測量冠狀動脈壁厚度,觀察內膜光滑情況,觀察管壁粗糙狀況,對回聲增強情況進行分析,判斷管徑是否存在局限性擴張或狹窄等。
1.2.2觀察指標及診斷評估 觀察冠狀動脈前降支峰值流速、主動脈根部內徑情況。比較觀察組患兒中有無冠狀動脈損害患兒心功能改變情況,觀察指標包括左心房擴大、左心室擴大、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降低情況。觀察患兒超聲心動圖表現情況,包括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流速增加、主動脈根部擴張等。冠狀動脈擴張內徑大于或等于4 mm判定為冠狀動脈瘤;年齡大于3歲、冠狀動脈內徑大于3.0 mm或年齡小于或等于3歲、冠狀動脈內徑大于2.5 mm判定為冠狀動脈擴張;管壁及其周圍有明顯增強回聲、內膜顯示光滑度差、外膜與周圍分界線模糊判定為管壁與管周圍異常回聲;冠狀動脈前降支舒張期峰值流速超過33 cm/s判定為冠狀動脈流速增加:以16節段劃分法作為根據室壁運動表現為明顯減弱或完全消失、不同步判定為室壁節段性運動異常;以健康兒童主動脈根部內徑均值的95%可信區間作為參考值,大于上限值判定為主動脈根部擴張[4]。

2.12組研究對象冠狀動脈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兒冠狀動脈前降支峰值流速明顯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研究對象主動脈根部內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研究對象冠狀動脈情況比較
2.2觀察組中有無冠狀動脈損害患兒心功能改變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有冠狀動脈損害組患兒左心房、左心室擴大,以及LVEF降低發生率明顯高于無冠狀動脈損害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患兒中有無冠狀動脈損害患兒心功能改變情況比較[n(%)]
2.32組研究對象超聲心動圖表現情況比較 對照組研究對象未存在冠狀動脈損傷。觀察組患兒中超聲心動圖檢查主要表現為冠狀動脈流速增加33例(73.33%),室壁節段性運動異常31例(68.89%),管壁與管周圍異常回聲28例(62.22%),冠狀動脈擴張19例(42.22%),二尖瓣反流9例(20.00%),心包積液3例(6.67%),主動脈根部擴張2例(4.44%),冠狀動脈瘤1例(2.22%)。超聲心動圖表現情況見圖1。

A.無冠狀動脈損傷;B.存在冠狀動脈擴張。圖1 超聲心動圖表現情況
川崎病是一種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顯著特征主要為全身性血管炎,好發于年齡為小于5歲嬰幼兒,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目前,尚未明確川崎病的具體發生機制。有研究表明,其主要因皮膚損傷、發熱、淋巴結腫大引起全身血管炎,進而引發疾病[5]。多數患兒臨床表現為高熱,體溫通常高于39 ℃,病程一般不短于5 d。川崎病發生后如患兒病情未能及時獲得準確診斷,耽誤疾病治療時間,隨著病情的加重可引發休克、巨噬細胞活化綜合征等多種嚴重并發癥,嚴重威脅患兒健康狀況,甚至是生命安全。臨床研究表明,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川崎病發生率具有明顯的逐年遞增趨勢,已成為嚴重影響嬰幼兒身心健康狀況、威脅其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6]。因此,應高度重視并深入研究對此病的有效診治方式。
川崎病病理檢查主要表現為冠狀動脈損害,隨著病情加重,可引起發冠狀動脈受損,主要表現為瘤樣病變、冠狀動脈擴張[7]。此種擴張的加重可進展為冠狀動脈阻塞,嚴重者能引發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因此,在先天川崎病診斷中及時、準確判斷冠狀動脈病變情況極為重要。冠狀動脈造影用于川崎病臨床診斷表現出較高的靈敏度,但此種診斷方式屬有創性技術,不適于年齡較小嬰幼兒,因此,無法作為川崎病診斷的常規檢查技術[8]。
超聲檢查是目前臨床諸多疾病診治中普遍應用的一種手段,應用過程中可通過多方面、多角度觀察和測量獲得人體相關生理、組織結構形態及數據,獲取的數據、信息在疾病的早期診斷、治療方案制訂等方面均發揮具有指導意義。臨床應用顯示,超聲檢查可良好地顯示冠狀動脈近端病變狀況,但遠端分支變化診斷存在一定難度[9]。
超聲心動圖技術應用過程中表現出操作簡單、無創傷、可重復性好、安全性高等特點。此種技術是以超聲測距原理脈沖超聲波作為根據,應用過程中憑借透過軟組織及胸壁對瓣膜、心室、心壁等結構周期性活動進行全面觀察,并測量相關數值,通過顯示器清晰顯示不同結構發生的活動及時間關系曲線,再通過記錄儀記錄曲線,獲得數據及圖像在疾病診治中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10-11]。超聲心動圖技術用于川崎病臨床診斷時能對冠狀動脈的擴張狀況及演變過程進行動態觀察和分析,同時,可準確測量出受檢者冠狀動脈內徑,有效評估其心功能狀態[12-14]。
本研究結果顯示,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時川崎病患兒冠狀動脈前降支峰值流速較健康者顯著增加,發生明顯的左心室擴大、左心房擴大、LVEF降低等心功能改變。超聲心動圖表現主要為冠狀動脈流速增加、室壁節段性運動異常、管壁與管周圍異常回聲等。劉潔瓊等[15]指出,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可清晰顯示冠狀動脈形態、管腔內是否有血栓形成、管壁厚度狀況等,在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判斷中具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超聲心動圖技術用于小兒川崎病患者診斷可較好地顯示冠狀動脈病變狀況,對提高診斷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