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博,張月泉,潘貴成,魏建軍,劉江華,李欣容,盧偉霞
(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0)
鄭州市為缺碘地區,通過實施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人群碘營養狀況得到改善[1-3]。為進一步了解人群碘營養狀況,積極推進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和科學補碘的防控策略,更好地了解掌握鄭州市碘缺乏病碘缺乏病的病情消長和人群碘營養狀況、評價干預措施落實情況及效果,本研究對市屬11個縣(市、區)8~10歲兒童和孕婦進行了碘缺乏病監測,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根據《全國碘缺乏病監測方案(2016版)》,于2019年4-9月在鄭州市11個縣(市、區)抽取8~10歲學生和孕婦開展碘缺乏病監測工作。共監測8~10歲兒童2 200名,孕婦1 100名。
1.2方法
1.2.1抽樣方法 在鄭州市11個縣(市、區)內(非高碘轄區)按東、西、南、北、中劃分5個采樣區,每個地區各隨機抽取1個鄉鎮/街道,每個鄉鎮/街道各抽取1所小學校,每所小學抽取40名8~10歲非寄宿學生(不足40人可在鄰近的學校補齊)。每個監測縣(區)從5個鄉鎮各抽取20名孕婦(人數不足可在鄰近鄉鎮補齊)。
1.2.2調查方法 調查對象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采集調查對象家庭食用鹽樣與尿樣,進行鹽碘與尿碘檢測,并測定8~10歲學生的甲狀腺容積。
1.2.3鹽碘含量檢測與判定標準 采用《制鹽工業通用試驗方法 碘的測定》(GB/T 13025.7)[4],川鹽及其他強化食用鹽采用仲裁法。根據《食用鹽國家標準》(GB5461-2000)和《食用鹽碘含量》(GB26878-2011),鹽碘含量在 21~39 mg/kg為合格碘鹽,鹽碘含量為5~21 mg/kg(不含21 mg/kg)或大于39 mg/kg為不合格碘鹽,鹽碘含量小于5 mg/kg為非碘鹽。
1.2.4尿碘含量檢測與判定標準 采用尿碘的砷鈰催化分光光度測定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標準WS/T107-2006)進行測定[5],計算尿碘中位數及頻數分布。碘營養狀況判定標準以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控制碘缺乏病理事會提出的碘營養狀況評價標準(WHO/UNICEF/ICCIDD,2007年)[6]。兒童中位尿碘小于100.0 μg/L為碘缺乏,100.0~<200.0 μg/L為碘適宜,200.0~<300.0 μg/L為碘充足;≥300.0 μg/L為碘過量。孕婦中位尿碘小于150.0 μg/L為碘攝入不足,150.0~<250.0 μg/L為適宜碘攝入量,250.0~<500.0 μg/L為碘超足量,≥500.0 μg/L為碘過量。
1.2.5兒童甲狀腺容積檢測與判定標準 采用B超檢查,按《地方性甲狀腺腫診斷標準》(WS276-2007)進行判定[7]。甲狀腺容積8歲小于或等于4.5 mL、9歲小于或等于5.0 mL、10歲小于或等于6.0 mL為正常,否則為甲狀腺腫大,并計算甲狀腺腫大率。
1.2.6質量控制 由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疾控)中心制訂《碘缺乏病監測技術方案》,對參加調查的縣(市、區)級技術人員均進行專業培訓。鹽碘和尿碘由縣(市、區)級疾控中心實驗室開展檢測,尿碘、碘鹽檢測實驗室均參加了國家碘缺乏病碘鹽、尿碘外質控考核并合格。鄭州市疾控中心負責兒童甲狀腺容積B超檢測。鄭州市疾控中心抽取5.0%的鹽樣、尿樣進行復核,數據相對誤差均在允許范圍內。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Excel2007軟件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中位數表示,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
2.1鹽碘監測結果 鄭州市11個縣(市、區)共采集家庭食用鹽樣3 300份,其中合格碘鹽3 143份,不合格碘鹽112份,非碘鹽45份,碘鹽覆蓋率為98.5%,碘鹽合格率為96.6%,合格碘鹽食用率為95.2%,非碘鹽率為1.5%,鹽碘23.9~28.6 μg/L,中位鹽碘26.6 mg/kg。各縣(市、區)均達到“合格碘鹽食用率大于90.0%”消除標準[8]。見表1。

表1 鹽碘監測結果
2.2兒童甲狀腺與尿碘監測結果 800名兒童中甲狀腺腫大1名,甲狀腺腫大為0.1%。2 200份兒童尿樣尿碘為11.0~831.4 μg/L,中位201.1 μg/L。尿碘小于50.0 μg/L的比例為2.1%,<100.0 μg/L的比例為12.8%。金水區兒童尿碘最低(11.0 μg/L),中位尿碘大于200.0 μg/L者有中原區、惠濟區、滎陽市、新鄭市和登封市,其他縣(市、區)兒童尿碘為150.0~<200.0 μg/L。兒童碘營養總體處于適宜水平。見表2。

表2 兒童甲狀腺與尿碘監測結果

縣(市、區)名稱尿碘檢測(份)尿碘頻數分布[n(%)]<50.0μg/L50.0~<100.0μg/L100.0~<200.0μg/L200.0~<300.0μg/L300.0~<500.0μg/L≥500.0μg/L中原區200017(8.5)72(36.0)53(26.5)54(27.0)4(2.0)二七區20014(7.0)36(18.0)91(45.5)41(20.5)16(8.0)2(1.0)管城區2001(0.5)3(1.5)184(92.0)12(6.0)00金水區20012(6.0)31(15.5)75(37.5)51(25.5)28(14.0)3(1.5)上街區200038(19.0)92(46.0)49(24.5)16(8.0)5(2.5)惠濟區2007(3.5)30(15.0)60(30.0)47(23.5)46(23.0)10(5.0)中牟縣2001(0.5)11(5.5)40(20.0)69(34.5)79(39.5)0滎陽市2004(2.0)22(11.0)66(33.0)67(33.5)40(20.0)1(0.5)新密市200011(5.5)102(51.0)87(43.5)00新鄭市2003(1.5)15(7.5)81(40.5)68(34.0)33(16.5)0登封市2005(2.5)21(10.5)49(24.5)65(32.5)53(26.5)7(3.5)合計220047(2.1)235(10.7)912(41.5)609(27.7)365(16.6)32(1.5)
2.3孕婦尿碘監測結果 1 100份孕婦尿樣尿碘為104.9~255.5 μg/L,中位175.3 μg/L。尿碘小于150.0 μg/L的比例為37.6%,150.0~<250.0 μg/L的比例為40.4%,250.0~<500.0 μg/L的比例為20.5%,≥500.0 μg/L的比例為1.5%,全市孕婦尿碘為12.5~1 217.4 μg/L,滎陽市孕婦尿碘最低(12.5 μg/L),尿碘小于150.0 μg/L者有新密市和上街區,中牟縣孕婦中位尿碘為255.5 μg/L,其他縣(市、區)孕婦尿碘為150.0~<250.0 μg/L。孕婦碘營養總體處于適宜水平。見表3。

表3 孕婦尿碘監測結果

續表3 孕婦尿碘監測結果
鄭州市屬11個縣(市、區)均屬碘缺乏病地區[8]。食用加碘鹽是一種持續、便捷、經濟、生活化的補碘方式[9-10]。1995年鄭州市開始實施全民食鹽加碘措施,為保障食鹽加碘質量,鄭州市每年按《全國碘缺乏病 監測方案(2016版)》在全市開展重點人群碘營養水平水平監測。2000年通過國家級碘缺乏病防治效果階段性評估,實現了消除碘缺乏病階段目標。2009年通過了省級消除碘缺乏病目標縣級考核評估驗收。
本研究結果顯示,鄭州市各縣(市、區)未發現新發地方性克汀病患者;8~10歲學生甲狀腺腫大率為0.1%(1/800),較2018年的0.9%(7/800)有所降低。人群尿碘是判定人體是否缺碘和評價碘營養水平的一項可靠指標,鄭州市8~10歲兒童、孕婦中位尿碘分別為201.1、175.3 μg/L,相比2018年的208.3、174.2 μg/L沒有明顯變化。兒童尿碘小于50.0 μg/L的比例為2.1%,<100.0 μg/L的比例為12.8%。說明鄭州市重點人群碘營養水平處在較為適宜狀態[11]。
食鹽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導措施,是各種補碘方法中最好的方法,不僅安全、有效、經濟、容易推廣,又符合微量、長期及生活化的要求。本研究結果顯示,鄭州市11個縣(市、區)共監測家庭食用鹽樣3 300份,碘鹽覆蓋率為98.5%,合格碘鹽食用率為95.2%,較2018年的98.3%和94.0%有所上升,各項指標均高于碘缺乏病消除標準的要求,說明經過十多年的全民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本次監測中發現非碘鹽45份,主要集中在鄭州市區的6區范圍內。2017年我國放開食鹽價格,取消食鹽準運證,食鹽企業可跨區域銷售。鹽業體制改革放開鹽業市場,為群眾提供了更豐富和方便的選購種類條件,各種非碘鹽的銷售,對鄭州市碘缺乏病防治政策帶來沖擊。所以,提示需要鹽業、衛生等各相關部門共同協作,加強鹽業市場監督管理,引導市民正確食用加碘鹽。
綜上所述,鄭州市兒童甲狀腺腫大率、中位尿碘、合格碘鹽食用率3項指標均在國家消除碘缺乏病標準范圍內,表明鄭州市碘缺乏病防治及干預措施落實良好,病情穩定,防治效果顯著。今后應繼續加強宣傳力度,使廣大居民切實認識到非碘鹽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性,特別是對孩子智力所造成的危害性,繼續落實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堅持科學補碘,鞏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