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睿哲
2020年年末,張嘉益主演的都市劇《裝臺》很有看頭,收視火爆,口碑爆棚。人們在贊賞張嘉益作為大男主給大家不斷帶來優秀作品的同時,還發現他與劇中飾演鐵扣的孫浩再次合作,只要是張嘉益主演的電視劇,就少不了孫浩。張嘉益和孫浩究竟是什么關系呢?
張嘉益和孫浩是西安老鄉,年齡相仿,孫浩比張嘉益大1歲。論成名,早年,孫浩是家喻戶曉的歌手,而同期的張嘉益名不見經傳。張嘉益開玩笑說:“其實孫浩比我成功,他才是真正的大腕,1995年他就已經名揚四海了,而我還是一個為生活奔波的小演員。”當時25歲的張嘉益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后,分到西安電影制片廠,長相沒有什么鮮明特點,這導致他沒戲可演。直到2000年,張嘉益從西安漂到北京,終于在2009年憑借《蝸居》中宋思明一角走紅。這時的他已40歲,可謂大器晚成。
在北京,張嘉益和孫浩才真正有了交集。因為老鄉的緣分,兩人在一些活動中見面,總是格外親近。但人生有高峰亦有低谷,當歌手的孫浩雖然發行了單曲《老朋友,你好嗎》《陽光天堂》《心比天高》,但始終無法達到《中華民謠》的高度,連唱片都賣不出去。那幾年,孫浩經常被邀請出席各類晚會,但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一首《中華民謠》,雖然這首歌廣受歡迎,百聽不厭,但是一連唱了多年,孫浩自己都不耐煩了。唱不出更好聽的歌,加上唱片業的不景氣,孫浩陷入了迷茫,不知何去何從。
就在這時,張嘉益要拍攝電視劇《懸崖》,他不僅是男主角,還擔任藝術總監一職。有一天,孫浩和張嘉益再次相遇,聊天當中,孫浩說:“看看身邊,我們這一代的歌手幾乎沒留下幾個,難免還是會覺得挺傷感的吧!”一聽這話,張嘉益感知到老鄉在歌唱事業上的低沉窘迫,不由得勸孫浩:“你要是沒什么事,不如徹底轉行當演員算了,就跟著我全職演戲吧,你又不是沒有表演基礎。”這樣的想法把孫浩驚到了。他當然很期待,覺得這是個好出路,就欣然答應。很快,張嘉益向導演推薦了孫浩,起初導演并沒同意,因為導演不太愿意用非科班出身的歌手來拍戲。但在張嘉益的全力游說下,孫浩出演《懸崖》里的劉魁一角,盡管是一個配角,但卻象征著他邁出了嶄新的一步。這部電視劇讓張嘉益獲得了飛天獎“優秀男演員”,而孫浩也得到很大的關注度。大家對他的記憶不再是那個唱著“朝花夕拾杯中酒”的黑小子了。
從此,兩人的關系更親密了,雖然張嘉益比孫浩小1歲,但是孫浩開始親切地叫張嘉益為大哥,因為在生活中,張嘉益確實像一個兄長,幫助他,愛護他。
接著,張嘉益又帶著孫浩出演了多部電視劇,在《一仆二主》中,孫浩將造型師皮特何大壯塑造得很成功,顛覆他以往的形象,徹底改變了觀眾的印象,劇中的插曲也是由孫浩演唱的;在《后海不是海》中,孫浩將呂新巖的詼諧、幽默演繹得活靈活現;在《白鹿原》中,孫浩飾演經常魚肉百姓的楊排長,他將表演的力道拿捏得恰到好處,自然流暢的演技深受觀眾好評和認可。雖然他不是科班出身,但經過多部影視劇的磨礪,也已成為實力派演員。孫浩由衷地說:“張嘉益是我生命中的伯樂和貴人,是幫我開啟演藝這扇大門的關鍵一人,讓我得以延續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性。我特別感謝張嘉益,他十分信任地以演員的身份看待我,我跟著他這個老戲骨才理解了演員的真正含義,看到他在現場的狀態,我才明白想做到一個真正的好演員,并不是在鏡頭面前松弛就夠,認真永遠都是做事最好的催化劑。多虧了張嘉益,讓我從歌手成功轉型為演員。”
兩人合作6年后,孫浩正式簽約張嘉益的公司,成為他名下的藝人,雖然是老板與員工的關系,但是兩人更像是朋友、導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孫浩說:“認識的十幾年時間里,我倆就跟親人一樣,是鐵哥們。我有一段低谷,是嘉益一直幫助我,給我機會,他也是我演技提升道路上的導師。”時下人們常以“男神”“暖男”“小鮮肉”幾種類型劃分男星,張嘉益對孫浩說:“我們不是‘小鮮肉,只能算作是‘老臘肉的行列了。要時刻保持對藝術的執著,對生活的責任感,這應該是‘男神的標準。”
孫浩對父母十分孝順,他對張嘉益說:“我身邊很多人的父母都不在了,年齡小的人不懂得這一點,但是我們現在確實應該多陪陪父母。”張嘉益深以為然,并被他的孝順所打動。所以在過年和平時節假日,張嘉益都不會給孫浩安排工作,只想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他去陪伴父母家人,好好盡孝。
如今的孫浩能文能武,能唱能演,是個全能型藝人。跟他同期的很多歌手早已銷聲匿跡,而孫浩的發展卻如火如荼,不得不感慨,孫浩能有今天,張嘉益功不可沒。這么多年,孫浩一直都是跟著張嘉益的步伐前進,兩人的合作多達10余部劇,孫浩成了圈內有名的黃金配角。
一對老鄉兼好友,搭檔兼兄弟,羨煞多少人!有人羨慕孫浩,難得有張嘉益這樣的好老鄉,自己事業起來了不忘拉老鄉一把。更有人打趣說,因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直不起腰”的張嘉益,以善為人,立人達人,讓落魄歌手孫浩在演藝界里挺直了“脊梁骨”。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