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君 白雨昕
【摘要】 目的:探討全腹腔鏡全胃切除手術治療對胃癌患者的近期療效以及并發癥發生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6例。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3例。對照組給予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研究組給予完全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治療。觀察分析兩組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吻合時間、手術時間、淋巴結清掃數目等各項相關臨床指標情況,腹腔感染、吻合口狹窄、腸梗阻等并發癥發生情況,近期療效等。結果:研究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吻合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淋巴結清掃數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5.2%,低于對照組的30.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近期總有效率為93.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胃癌患者應用全腹腔鏡全胃切除手術治療效果理想,可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可有效減輕對患者身體造成的損傷,使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并有效縮短患者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以及吻合時間,降低多種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使患者能盡快恢復,臨床可推廣使用。
【關鍵詞】 全腹腔鏡全胃切除手術 吻合時間 淋巴結清掃數目 首次通氣時間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 of total laparoscopic total gastrectomy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Method: A total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20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3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otal laparoscopic total gastrectomy.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first anal exhaust time, anastomotic time, operative time, lymph node dissection and other relevant clinical indicators, abdominal infection, anastomotic stenosi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and short-term efficacy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anal exhaust time and anastomosis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perative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15.2%, lower than 30.3%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3.9%,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total gastric resection surgery effect is ideal, can further enhance the treatment effec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body, make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shorten the patients postoperative anal exhaust time, and for the first time match time,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a variety of complications, the patients can recover as soon as possible, clinical use which can be promoted.
[Key words] Total laparoscopic total gastrectomy Anastomotic time Number of lymph nodes dissected First ventilation time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musi City Central Hospital, Jiamusi 154002,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03.009
胃癌屬于臨床上發生率較高的惡性腫瘤疾病之一,具有高發病率以及高致死率,且大部分病情處于早期的患者其臨床癥狀并不是很明顯,僅有少數患者會存在惡心嘔吐以及同潰瘍疾病相似的上消化道癥狀等[1]。胃癌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持續性疼痛以及體重下降等,且伴隨著病情的不斷加劇會導致患者出現身體乏力、上腹部劇烈疼痛以及食欲不振等癥狀,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極大威脅[2]。當前臨床上大多使用手術方式對胃癌患者進行治療。因胃癌手術需要清除的淋巴范圍比較廣、解剖層面多,胃部附近的血管也比較豐富,在進行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期間,因手術時間過長、出血量較大,極易對患者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近幾年來,伴隨著醫療水平的逐漸完善,腹腔鏡技術在臨床中的使用越來越普遍,而全腹腔鏡全胃切除手術因其具有創傷性小、術后恢復比較理想等特點極易被患者認可[3]。本研究探討全腹腔鏡全胃切除手術治療對胃癌患者的近期療效以及并發癥發生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6例。(1)納入標準:①病情狀況符合胃癌的相關判斷標準;②接受胃鏡以及病理活檢檢查且被證實為胃癌;③病灶位置處于胃體下部以及胃竇等部位。(2)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的感染以及免疫系統疾病;②在手術之前已經進行過化療治療;③伴隨有嚴重的心功能障礙。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3例。患者及家屬對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且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手術前患者做全面檢查,對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況有一定的了解。同時主動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使其對手術治療方式以及過程有所了解,使患者的緊張、焦慮以及恐懼等負面情緒得到緩解。同時要確保患者腹部皮膚清潔完整。此外,對患者進行常規尿檢、肝腎功能以及影像學檢查等,以便于進一步對病變位置、淋巴結轉移以及腹腔轉移等情況進行確定。
1.2.1 對照組給予傳統開腹手術治療。于患者劍突下4 cm正中間位置做一小切口,依次進腹之后,對患者腫瘤情況進行仔細查看,同時對胃癌轉移情況進行檢查,以便于確定腫瘤切除方案以及淋巴結清掃范圍,同時及時結扎患者的胃腸道供血系統,并將大網膜以及橫結腸系膜前葉等徹底分離出來,然后把相應的淋巴結充分切除,同時進行食管空腸吻合術,并將引流管放置進窗口處,并逐次關閉腹部。
1.2.2 研究組給予完全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處理,并引導其選擇平臥位,同時讓患者的兩腿保持分開狀態,手術期間醫生需要在患者的左側位置。腹部采用五孔法置入穿刺套管,臍下方切口氣腹壓力維持在1.3~1.6 kPa,置入腹腔鏡。使用腹腔鏡準確探查患者腫瘤的范圍及轉移的大體情況,然后對患者進行全胃切除手術治療,并應用超聲刀來充分游離患者的大網膜,肝區主要是指右側所游離的部位,脾區主要是指左側游離到的部位,同時要徹底清除患者的胰腺、系膜前葉和橫結腸等位置,并徹底分離患者胃網膜左右側位置的動靜脈,然后對周圍淋巴結做充分的清掃處理。充分剝離患者胃左右側的動靜脈,并將他們全部顯露,于患者動靜脈根部位置將其徹底夾閉,同時將其實現徹底的剝離以及斷開處理,然后徹底清掃患者局部淋巴結。同時在患者腹部正中間位置行4 cm的小切口,并進行全胃切除處理,同時使用吻合器確保空腸以及食管之間完全契合,并應用Roux-Y讓遠近空腸徹底吻合起來,最后用空腸雙腔來替代胃。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觀察分析兩組相關臨床指標情況 主要有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吻合時間、手術時間以及淋巴結清掃數目等指標。
1.3.2 觀察分析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包括腹腔感染、吻合口狹窄、腸梗阻。
1.3.3 觀察分析兩組近期療效 完全緩解:患者腫瘤病灶完全消失,且療效能維持4周左右時間;部分緩解:病灶面積減小程度≥30%,其療效能維持四周左右;病情穩定:病灶面積減小程度<30%,但不包括在進展范圍內;病情進展:病灶面積比治療之前增加≥20%,甚至再次發現新的病灶[4]。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病情穩定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齡43~73歲,平均(57.6±2.3)歲;病程0.6~1年,平均(0.81±0.16)年。研究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齡44~72歲,平均(57.5±2.4)歲;病程0.7~1年,平均(0.82±0.1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相關臨床指標情況比較 研究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吻合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淋巴結清掃數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5.2%,低于對照組的30.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研究組近期總有效率為93.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胃癌屬于臨床上比較多見的惡性腫瘤疾病之一,其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死率,而臨床上及時對早期胃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可進一步促進患者生活以及生存質量提升[5]。近幾年來伴隨著醫療水平的逐漸完善,微創外科手術因具有術后恢復快、預后效果理想、組織損傷較小以及有效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等優勢,使其在臨床中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同時微創手術中腹腔鏡的使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胃腸疾病手術的進程。相關研究顯示,現代腹腔鏡技術以及相關設備的不斷完善能為手術治療創造較為理想的物質基礎,同時還能進一步促進患者病情以及預后改善[6-7]。
對于大部分胃癌患者來說,手術方式是臨床治療的首選。近幾年隨著微創技術的逐漸完善,使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胃癌手術期間需要完成的解剖層面相對來說比較多,且清掃的淋巴結范圍也比較廣,其過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同時還會涉及大量的血管,因此手術治療需要花費較長時間,使患者極易出現大出血等不良癥狀,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8]。當前臨床上所使用的傳統開腹手術主要是利用開腹全胃切除術對患者進行相關治療,這種方式極易對患者機體造成較大的損傷,且提高了感染以及吻合口狹窄等多種不良癥狀發生的可能性,使患者恢復的速度明顯減慢[9]。同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較而言,腹腔鏡手術不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口,從而能有效減少多種并發癥以及感染的風險,并且這種微創式的手術對于一部分不耐受手術以及年齡較大的患者來說比較適合,因其手術后恢復的較快,其不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但是有一小部分患者并不適用全腹腔鏡全胃切除手術治療,比如說腫瘤組織過大的患者,這時使用微創手術并不能將腫瘤組織徹底清除干凈,需要接受傳統開腹治療。對于病灶已經發生轉移或者是周圍臟器已經遭受侵襲的患者來說,需要把該部分一并切除掉,這時只能應用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治療。本研究發現,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給予患者全腹腔鏡全胃切除手術治療具有理想效果,可有效增強治療效果,降低對患者機體造成的損傷,有利于進一步減少感染等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分析原因為傳統開腹手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清掃淋巴結,但是手術治療所造成的創口相對較大,且手術治療期間需要解剖的層面比較多,胃附近的血管相對比較豐富,因而極易使手術時間延長,術中的出血率也明顯加大[10-11]。同時因長時間暴露器官組織,也會進一步提高并發癥的發生率。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微創性手術,不需要完全向外界暴露胃部組織及器官,可有效降低術后發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12]。同時腹腔鏡可以將手術的視野放大,確保醫生能對患者腹腔內的解剖層面以及病灶范圍等情況進行準確的了解,有利于徹底對淋巴結以及病灶位置進行清掃以及切除處理,并且配合使用超聲刀可有效縮減切口的大小,使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有利于患者盡快康復[13-16]。
本次研究發現,研究組近期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給予患者全腹腔鏡全胃切除手術治療具有理想效果,可以取得較為滿意的近期療效。分析原因為腹腔鏡進行組織剝離時是使用超聲刀來完成,其操作相對比較簡易,且不會對患者正常組織造成較大損傷,能夠有效降低術中出血,在進行離斷組織時其端口可以迅速產生一種熱凝結效用,從而有效防止癌細胞脫落出病灶區域,有利于對病灶進行徹底清除,有利于進一步增強近期療效。
伴隨著醫療技術以及設備的逐漸成熟,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腹腔鏡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利用腹腔鏡進行手術可以對患者的病灶部位、血管走向以及解剖層面等有更加精確的了解,從而能徹底清除病灶以及周圍淋巴結,同時還能進一步降低對患者身體造成的損傷[17-18]。本研究發現,研究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吻合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淋巴結清掃數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應用全腹腔鏡全胃切除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可使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且術后傷口吻合的時間也明顯縮短,能進一步促進患者病情以及改善預后。兩種術式在淋巴結的清掃和根治切除病灶上無較大區別。分析原因為腹腔鏡放大視野的特點可以更加仔細且全面地對患者腹腔內的狀況有效探查,有利于進一步防止并控制癌細胞病灶的擴散。在淋巴結清除以及血管處理上使用腹腔鏡手術均能順利完成,在空間相對比較狹窄的縱深區域也能實現最精準的手術操作[19-20]。因而在同開腹手術治療效果相同的前提下,腹腔鏡全胃切除術治療胃癌能充分應用并發揮微創優勢,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
綜上所述,胃癌患者應用全腹腔鏡全胃切除手術治療效果理想,可有效減輕對患者身體造成的損傷,使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降低多種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可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姚震旦,崔明,邢加迪,等.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在65歲以上胃癌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8,21(12):1396-1402.
[2]余盼攀,張健,孔文成,等.食管空腸改良Overlap吻合法在胃癌患者全腹腔鏡根治性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應用[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9,34(10):846-849.
[3] Sugiyama M,Oki E,Ando K,et al.Laparoscopic Proximal Gastrectomy Maintains Body Weight and Skeletal Muscle Better Than Total Gastrectomy[J].World Journal of Surgery,2018,42(10):3270-3276.
[4]楊闖,錢錦,汪洋,等.手工吻合在全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食管空腸吻合中的應用[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8,21(9):1068-1070.
[5]林宏明,周俊峰,王家興,等.腹腔鏡輔助近端胃切除雙通道吻合在治療早期近端胃癌中的應用[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9,34(10):891-893.
[6] Kaisar H H,Shafik Y S.Metabolic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J].Egyptian Liver Journal,2018,8(1):29-35.
[7]徐子鵬,汪文杰,熊詩萌,等.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輔助胃癌根治術的臨床療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18(5):453-458.
[8]楊昌東,石彥,謝紹輝,等.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后并發癥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18(9):864-872.
[9] Kumagai K,Hiki N,Nunobe S,et al.Impact of anatomical position of the pancreas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drain amylase concentrations after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J].Surgical Endoscopy,2018,32(9):1-9.
[10]程康文,王貴和,束寬山,等.加速康復外科在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及其對患者術后恢復、營養及應激的影響[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9(10):1228-1236.
[11]涂儒鴻,林建賢,鄭朝輝,等.吲哚菁綠熒光成像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18(5):466-471.
[12] Liu F,Qin X.Clinical research status of laparoscopic total gastrectomy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18,21(2):121-125.
[13]閔江,錢昆,吳曉醒,等.腹腔鏡輔助遠端胃癌根治術中經右側胰腺上方胃系膜完整切除的技巧與療效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8,98(42):3433-3436.
[14]林建賢,黃昌明,鄭朝輝,等.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臨床療效分析(附4 435例報告)[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18(3):235-243.
[15]白軍偉,張超,王志凱,等.3D腹腔鏡殘胃癌切除術的臨床療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8,17(6):588-591.
[16]葉善平,何鵬輝,唐博,等.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和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的傾向評分匹配療效分析[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18(3):244-249.
[17] Furukawa H,Kurokawa Y,Takiguchi S,et al.Short-term outcome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after laparoscopic subtotal gastrectomy with a very small remnant stomach for cStage I proximal gastric carcinoma[J].Gastric Cancer,2018,21(3):500-507.
[18]蔡春霞,方妙君,鄭日華,等.快速康復護理聯合臍敷對腹式全子宮切除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有效性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9,16(23):80-84.
[19]郗洪慶,藍炘,張珂誠,等.腹腔鏡輔助遠端胃癌根治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8,17(2):182-187.
[20]于建平,李洪濤,蘇琳,等.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后高位吻合口瘺三例診治體會[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9,34(1):80-82.
(收稿日期:2020-05-20) (本文編輯:姬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