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文,梁 闐,何為中,謝金蘭,譚宏偉,覃振強,盧永鋒,梁承周,唐仕云
(1.廣西扶綏縣農業農村局,廣西 扶綏 531000;2.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廣西 南寧 530007)
扶綏縣是我國甘蔗種植面積最多的縣域,常年種植面積達125萬畝以上,入廠原料蔗600萬噸/年以上,混合糖產量70萬噸/年以上,全縣擁有南華糖業、東亞糖業兩家大規模制糖企業,是名副其實的“甜鄉”[1]。蔗糖產業在扶綏縣工業總產值中占據半壁江山,2011年全年制糖業實現產值49億元,同比增長34.5%;制糖業年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55%以上,蔗糖產業提供的年財政收入占總值的44.4%,當地農民收入的80%也來自蔗糖業[2-3],蔗糖業在農民脫貧致富、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財政收入乃至全縣經濟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甘蔗良種是提高甘蔗單產、蔗糖分,增加蔗糖業整體經濟效益的重要基礎。多年來,扶綏縣重視甘蔗新品種引進種植,相繼引進新臺糖22號、桂糖42號、桂柳05136等優良品種并大面積推廣種植,但因常年連種導致種性不同程度退化、病害危害,尤其是黑穗病日趨嚴重,宿根發株差、產量和品質下降。因此,需要引進推廣種植更優良甘蔗品種,確保扶綏甘蔗生產可持續發展。
甘蔗品種具有明顯的區域適應性,不同生態環境下的產量及品質表現有異[4-6];加強甘蔗新品種的引進力度,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甘蔗優良品種,是當地甘蔗生產和農業科研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7-8]。為此,由扶綏縣農業農村局農科所與廣西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共建的扶綏甘蔗試驗站引進區內外甘蔗優良品種(系),進行一新一宿2年種植試驗,通過調查各品種(系)農藝、產量性狀及產量、品質等,探討這些品種(系)在扶綏蔗區的生長表現,篩選出適宜扶綏蔗區種植的品種(系),為扶綏甘蔗生產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供試品種:桂糖08-120(桂糖55號)、桂糖08-1180(桂糖57號)、桂糖08-1589(桂糖58號)、福農41號及新臺糖22號(CK),共5個品種(系)。
1.2.1 試驗設計
采用大區對比試驗,每個品種(系)種植面積約0.05hm2,行距1.2m,下芽量105000芽/hm2。
1.2.2 試驗實施
試驗在扶綏縣昌平鄉糖料蔗“雙高”基地進行,供試地塊為旱地、地勢平坦,土壤類型為紅壤土、肥力中等,前作物為甘蔗。2018年3月8日種植,選取無病蟲害、蔗莖均勻、蔗芽飽滿的半莖種或梢部種,砍成雙芽段,雙行品字型擺種,蓋3~5cm厚細泥、覆蓋地膜。
新植蔗施肥量,基肥25%復混肥(12-6-7)750kg/hm2,6月23日施攻莖肥,45%復混肥(15-15-15)2250kg/hm2,其他田間管理與大田生產相同,2019年2月28日砍收;宿根蔗2019年3月中旬破壟,5月5日施壯苗攻蘗肥,46.6%尿素450kg/hm2,6月1日施攻莖肥,45%復混肥(15-15-15)2250kg/hm2、大培土,2020年1月13日砍收。
新植蔗:調查甘蔗萌芽率、分蘗率,收獲前調查甘蔗有效莖數、株高、蔗徑和分析蔗糖品質等,采收時稱量小區的蔗莖產量,換算單位面積產量。
宿根蔗:調查出苗率(盛苗期苗數/上茬甘蔗有效莖數×100%),發株率(宿根蔗有效莖數/上茬甘蔗有效莖數×100%),收獲前調查甘蔗產量性狀和分析蔗糖品質等;砍收時稱量處理區的蔗莖產量。
調查數據采用Excel 2010處理。
表1調查結果顯示,各品種(系)的萌芽率在62.6%~68.7%,相差不大,除桂糖08-1589萌芽率(68.7%)高于對照新臺糖22號(67.5%)外,其余品種(系)的萌芽率(62.6%~64.1%)均低于對照新臺糖22號;福農41號分蘗率最高110.1%、桂糖08-1589次之102.0%、桂糖08-120為96.3%,分別比對照新臺糖22號高18.9%、10.8%、5.1%,桂糖08-1180分蘗率為85.4%,低于對照新臺糖22號5.8%。宿根出苗率從高至低順序為:桂糖08-1589>福農41號>新臺糖22號>桂糖08-120>桂糖08-1180;引進的4個品種(系)宿根發株率均比對照新臺糖22號高,其中,最高的桂糖08-1589為93.1%、其次是桂糖08-120為92.4%,福農41號、桂糖08-1180分別為89.3%、82.7%。

表1 各品種(系)萌芽率、分蘗率及宿根出苗率和發株率
2.2.1 株高
從表2可以看出,新植蔗桂糖08-120株高最高為329cm,桂糖08-1180、桂糖08-1589分別為320cm、314cm,略低于對照新臺糖22號的321cm,福農41號最低為278cm;宿根蔗株高最高為新臺糖22號(286cm),桂糖08-120次之為285cm,桂糖08-1589、桂糖08-1180、福農41號分別為278cm、267cm、258cm。
2.2.2莖徑
表2中各品種(系)新植和宿根甘蔗莖徑從大到小排序為:桂糖08-1589>桂糖08-1180=新臺糖22號>桂糖08-120>福農41號,新植蔗的莖徑相應比宿根蔗粗;其中,桂糖08-1589、桂糖08-1180和新臺糖22號新植蔗莖徑在2.80~2.82cm,桂糖08-120、福農41號新植蔗莖徑分別為2.77cm、2.65cm;桂糖08-1589宿根蔗莖徑為2.65cm,桂糖08-1180、新臺糖22號及桂糖08-120宿根蔗莖徑在2.53~2.59cm 之間,福農41號宿根蔗莖徑為2.43cm。
2.2.3 有效莖數
表2顯示,新植桂糖08-120單位面積有效莖數最多為76530條/hm2,桂糖08-1589和新臺糖22號分別 為74700 條/hm2、72600 條/hm2,桂 糖08-1180 為69420條/hm2、福農41號為67755條/hm2;宿根蔗桂糖08-120單位面積有效莖數最多,為70714條/hm2、桂糖08-1589次之,為69546條/hm2,福農41號為60505條/hm2,桂糖08-1180、新臺糖22號各為57410條/hm2、53579條/hm2。
2.2.4 甘蔗產量
測定產量結果如表2所示,與對照新臺糖22號新植產量124.53t/hm2相比,桂糖08-120產量128.42t/hm2、增產3.12%,桂糖08-1589產量126.93t/hm2,增產1.93%,桂糖08-1180產量119.04t/hm2、減產4.41%,福農41號最低為90.42t/hm2、減產27.39%;宿根蔗產量,除福農41號外,其余品種(系)產量均高于對照新臺糖22號,其中,桂糖08-1589最高為89.45t/hm2、增產27.59%,桂糖08-120列第二,為84.18t/hm2、增產20.07%,桂糖08-1180為71.73t/hm2、增產2.31%,福農41號為62.82t/hm2、減產10.40%;新宿平均產量,相對于對照新臺糖22號97.32t/hm2,桂糖08-1589 為108.19t/hm2、增產11.17%,桂糖08-120為106.30t/hm2、增產9.23%,桂糖08-1180為95.39t/hm2、減幅1.93%,福農41號76.62t/hm2、減幅21.27%。

表2 各品種(系)產量性狀及產量
試驗蔗區2019年8月中旬至12月下旬連續120多天的無雨干旱極端天氣,甘蔗中期生長嚴重受阻,與正常年份相比,甘蔗平均株高減低30~40cm,產量大幅度減產。由此,本試驗的所有供試品種(系)宿根蔗株高偏低、莖徑偏細、產量較低。
表3的蔗糖分檢測結果顯示,引進參試的品種(系)新植或宿根蔗的蔗糖分均高于對照新臺糖22號。新宿平均蔗糖分:褔農41號最高,為15.67%。桂糖08-1589次之,為15.64%。桂糖08-120為15.62%,桂糖08-1180為15.58%,新臺糖22號最低為15.34%;與對照新臺糖22號單位面積含糖量14.93t/hm2相比,桂糖08-1589增幅13.30%,桂糖08-120增幅11.18%,桂糖08-1180減幅0.46%,福農41號減幅19.58%。

表3 各品種(系)的蔗糖分及含糖量
桂糖08-1589高產高糖,中大莖,蔗株直立、易剝葉;新植萌芽率、分蘗率及宿根出苗率和發株率高、宿根性強,有效莖數多,適宜水肥條件中等以上蔗區種植;為引進種植品種(系)中綜合性狀表現最好。建議大面積種植推廣。
桂糖08-120高產穩產高糖,中莖、實心,蔗株高、易剝葉,分蘗率和宿根出苗率、發株率高,宿根性強,有效莖數多,耐旱性強;該品系在本試驗中綜合性狀表現列第二。具有較好的推廣種植潛力。
桂糖08-1180豐產高糖,中大莖、實心,極易剝葉;出苗快而整齊,莖徑均勻,蔗株高、直立抗倒伏。適宜高水肥條件的蔗區種植。值得繼續種植觀察。
福農41號中、小莖;分蘗率和出苗率高;蔗株較矮、蔗糖分高。有待進一步試驗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