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惫旁娝齐m未涉外邦,卻也正合疫情反復下某些國家的國民心態。何況,今年的清明節和西方的復活節都在4月4日。
地球人或許正在見證一場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身在防疫形勢大好的中國,我們或許難以想象那些過去10年原本就陷入經濟衰退或疲軟的國家的抗疫艱困局面。
墨西哥的新冠死亡人數世界第三,部分死亡原因是供氧短缺;巴西的累計確診人數世界第二,卻仍在無奈地“佛系”抗疫。不管是墨西哥還是巴西,其民間率先組織抗疫行動的竟然都是黑幫。
俄羅斯的累計確診人數世界第四,其率先研發出的疫苗“衛星-V”,是身處逆境的俄羅斯人的一劑強心針;希臘剛在2019年成功逆轉GDP的連年萎縮,就被疫情重擊其支柱產業旅游業,未來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而南非在結束種族隔離多年后,貧富不均問題依然嚴峻,底層黑人未被賦權;這次疫潮中,其底層平民再一次成為棄民。
隨著疫苗的出現與普及,疫情或許終將平息。然而,被疫潮“洗過”的這些國家,將繼續面對饑餓的人民、蕭條的產業,也許還將伴隨治安的敗壞、政治的動蕩。疫情在這些國家留下的刻痕有多深遠?它們將在迷途中衰敗,還是會在浩劫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