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聯碧
摘? 要:目的:探討應急系統與基層應急工作的深度融合,從而解決當前基層應急系統中存在的問題。方法:從基層應急系統與基層應急面臨的問題出發,分析當前基層應急業務,為應急系統設計和總體框架提出構思。結果:形成應急預警系統、安全生產執法、應急風險評估、指揮調度等功能為一體化的業務平臺,為實現應急系統現代化改革提供堅實基礎。結論:通過整合現有各行業相關業務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讓應急管理的各級人員都能夠變“事后監管”為“事前預防”。
關鍵詞:應急預警;安全生產執法;應急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D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018
2019年應急管理系統成立以來,隨著各種職能職責的不斷劃轉到應急管理系統中,但是由于成立時間短,業務量增大,基層業務人員參差不齊,基層應急管理工作人員面臨著高風險、高強度、高工作量的“三高”狀態已成常態。同時,現有應急系統多、雜,并沒有達到為基層應急力量減負增益的效果。作為一名基層應急人員急需一個整合過后的集應急預警系統、安全生產執法、應急風險評估、指揮調度等功能為一體化的業務平臺,為實現應急系統現代化改革提供堅實基礎。
一、當前應急系統平臺存在的問題
1.各類預警平臺、災害統計直報系統、風險監測系統、執法檢查系統“派系另立”。各級系統多、雜是現狀,并且許多系統涉及保密等條款還需要另搭“專線”,國家、省、市各種系統造成部分基層辦公室電腦比工作人員還多的現狀較為突出,加之基層干部人才匱乏,造成“懂行”的工作人員一個人要面對多個系統、處理多個專線專網。
2.各類系統功能單一,沒有形成合力以及建立共同的數據庫,造成同樣一件災情事故要通過多個系統報送,很多數據要經過多個系統多次填報。
3.少數系統數據缺乏與其他部門數據的銜接整合,時效性與實用性大打折扣,以至于淪落為單純的上報數據的端口或者“打卡顯示”的端口。
4.缺乏大數據分析研判,大部門基層部門在是否開展相關專項行動的問題上還停留在“依靠經驗”和上級部署,系統平臺因缺乏大數據統計分析沒有為日常應急管理提供良好的參考數據。
二、整合方向的幾點建議
1.災害預警平臺的云數據研判。通過整合水利、國土、自然資源、林業、氣象等部門的預警平臺,從而對各個地區各個時段的災害預警信息做出標注,一是定時為應急管理人員提供工作重點的方向;二是對應急救援物資儲備的分布情況進行有效調配,三是為各類時段安全隱患專項整治活動提供第一手參考數據,同時這也是應急系統平臺構建基礎。
2.執法檢查數據庫的建立與大數據執法的應用。企業庫與安全生產執法數據庫的建立,一是通過已建立安全生產執法數據為執法人員提供執法參考依據。例如:執法檢查A企業時,執法人員端口即可查詢出A企業相關詳細信息(包括所經營行業、負責人信息、以前對此企業執法檢查情況、是否有過生產安全違法案件等等)以及相關類企業一般安全風險隱患點有哪些、相關違法案件都有哪些、相關行業規章制度、行業規范等等,即便在查處相關違法案件過程中也可查出同類型違法案件處罰情況。二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出轄區內各類企業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分布情況、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情況,以及一般類生產安全違法情況、風險安全隱患分布等數據,為執法檢查計劃提供數據基礎,甚至依據安全風險隱患大數據分析情況制定出事前安全風險專項檢查,從而降低安全生產事故發生。三是利用大數據為雙隨機執法提供兼顧風險管控和隨機執法兩項變革。首先通過兼顧風險評估平臺在隨機抽取企業時進行風險分級,在風險登記較高的時段抽取相應企業接受檢查,其次兼顧執法覆蓋面,避免雙隨機的“隨機性”造成部分企業隨機不到,以及降低部分企業反復迎接檢查。
3.依托應急系統平臺與各個應急指揮部的協調聯動。首先,通過各年度以及未來影響行業安全形式的數據分析出本行業重點監管方向以及監管時段,從而為應急指揮部提供安全專項治理行動的參考依據,并提出個成員單位的相關責任分工意見。其次,應急管理系統的工作人員也可以在相應的時段對各個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安全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針對性的督查、檢查。
4.為轄區、企業安全管理人員提供有效的工作依據。一是為基層轄區安全管理人員分析出“轄區應急安全一張清單”,其中包括:轄區基本情況、企業分布情況、災害隱患點分布情況、歷年來安全與災害事故分布情況、各個重點時段安全風險登記分布情況等等。二是為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分析出“企業安全生產一張清單”,其中包括:企業基本情況、安全隱患風險點分布情況、本企業安全生產情況、各個風險隱患點檢查情況、同行業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情況以及事故分析資料、各類行業規定規章等等。
三、整合后的應急系統應用實現的功能構想
1.預警檢測:應急管理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監測過程中,通過監測系統得知某條風險等級因天氣等因素升高后,告知相關責任人員,聯系相應指揮部根據風險等級研討是否制定隱患排查治理措施后,展開區域性隱患排查治理。同時應急管理人員依據系統提供風險等級數據向相關職能監管部門出具“安全風險提醒提示函”。
2.指揮調度:通過應急系統中風險等級數據,直接調度相關安全監管部門,并對安全風險等級做出相應安排和部署。
3.執法數據參考:安全生產執法人員通過應急系統雙隨機抽取的企業開展執法檢查活動,同時在系統中調取該企業相關數據以及依據系統提供安全隱患重點部位制定出相應的執法檢查計劃并開展執法活動。在執法過程中對重點隱患部位檢查情況實時上傳并向企業安全管理人員指出同行業企業先進做法等等,同時執法數據庫也會根據本次執法相關情況不斷更新上傳到執法數據庫,并未后續執法做出參考。
4.行業監管:各個行業監管部門安全管理人員依據各年度本行業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情況以及本年度安全風險等級時段等情況做出具有針對性的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5.轄區監管:基層轄區管理人員通過應急管理系統提示,現所管轄轄區中某企業某條風險程度較高,并提醒相關企業做好防范措施以及監督監察。
6.企業監管:企業安全管理人員通過應急系統風險分析結果,針對性地對員工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同時查詢通過應急平臺中本行業各種安全事故對員工開展最直觀的安全教育,以及定時完成應急系統中對各風險監測點的監管任務。
(巴中市巴州區應急管理局? 四川巴中? 6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