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莉莉

周末,奧斯陸Grensen大街
瑞典作家奧斯坦·貝里(Osten Berg)喜歡把北歐四個國家臉譜化。
“瑞典是北歐的高富帥:左手生物科技,右手醫藥器械,還坐擁諾貝爾和宜家兩大IP;丹麥是精明的生意人:不茍言笑,一板一眼,是北歐的德國人;芬蘭是北歐的農民:它是圣誕老人的故鄉,是坐擁有機農業的大地主。挪威?談到挪威,第一反應就是石油和三文魚,除此之外……還有索爾斯克亞吧(前曼聯球星,現曼聯主帥)。”
但貝里對挪威,尤其對挪威首都奧斯陸的印象,在這兩年開始發生“巨變”。“近兩年,我看到了一個和暴發戶形象相悖的奧斯陸,一個參與到全球公共事務里的奧斯陸,一座典型的未來城市,一個擁有自己獨特‘城市學的城市。”
在2019年的歐洲未來城市峰會上,奧斯陸市長雷蒙德·約翰森宣布,奧斯陸將成為全球第一個“無車城市”,“在不遠的將來,奧斯陸的市中心將看不到燃油汽車”。
面積約450平方公里的奧斯陸和北京海淀區差不多大,卻在全球碳減排的浪潮中一馬當先。
但其實,奧斯陸是一座“漫步之城”:這里的城市尺寸,讓無論是游客、觀光者還是本地人,都可以步行看文化,暴走觀風景。但這也是一座“能量之城”—漫步其中,你會發現這座北歐小城的肌體內,蘊含有讓人意想不到的藝術和文化力量。
奧斯陸的心臟,無疑是被稱為“挪威宇宙中心”的卡爾·約翰大街。
比北京長安街狹窄,比香榭麗舍大街低調,比蘭布拉大道神秘,卡爾·約翰大街的存在,讓人感嘆街道的曼妙與精致。
“海明威把巴黎比喻為‘流動的盛宴,說明巴黎是流動的,是通過不同的運輸方式在發生改變的,每天都是不一樣的。但你看看眼前的奧斯陸,卡爾·約翰大街燈火通明,你卻看不到那些開車拉風接女生游玩,或者全家開車出游并下館子相聚的場景。”瑞典作家貝里說。
奧斯陸和北京海淀區差不多大,卻在全球碳減排的浪潮中一馬當先。
如果推薦一條“奧斯陸暴走路線”,卡爾·約翰大街絕對能入選。這條被稱為“挪威的心臟”的主干道,其中一側插滿了挪威國旗,沿街都有各具特色的咖啡館、畫廊和酒吧。其中,文學大家易卜生當年最常光顧的格蘭德咖啡館,至今依然開門迎客。他生前的專屬座位可供參觀,也可以讓那些從中國、日本、法國、葡萄牙、阿根廷和尼日利亞遠道而來的游客落座并打卡拍攝。

奧斯陸街頭,人們或擦肩而過或駐足交談

奧斯陸Olav Vsplass公園
每個在易卜生當年座位上點餐、休憩或者飲咖啡的個體,都會不禁想起他筆下《玩偶之家》那個娜拉。“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人,起碼我要盡力去做一個人”的聲音,不僅震動了整個歐洲,也震動了五四時期的中國。
1993年,奧斯陸市中心卡爾·約翰大街的另一側路面,出現了2000張紅色傳真。挪威人發現,這些傳真紙上寫滿了話,通過傳真“說話”的人則來自藝術家、宗教人士、科學家、艾滋病患者、醫護人員,甚至還有一些國家的元首,比如尼日利亞總統。傳真紙面上洋溢的,是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社會人士對艾滋病的態度和看法。
這個獻禮給世界艾滋病日的行為藝術,策劃者是當時33歲的中國藝術家米丘。他把用傳真抵抗對艾滋病患者歧視的行為,稱作“FAX行動”。之所以選擇奧斯陸,是因為他認為這座城市“面積很小,但能量很大”。在“艾滋病”還等同敏感詞的上世紀90年代,即使在觀念更開放的西方世界,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對艾滋病患者群體存有偏見。米丘自認有責任為這個群體“脫敏”。他想描繪出一幅公共話題討論圖,而這個討論圖的圓心就落在奧斯陸的卡爾·約翰大街上。
包括挪威在內的北歐人,在國內似乎是“高冷”的代名詞。如果漫步在奧斯陸,你會發現,在卡爾·約翰大街的盡頭,是一個黃土累積的陡坡。而這個陡坡上,便是無數高冷挪威人前往朝圣的挪威王宮。
一邊是商務休閑,一邊是王室圣地,一條并不狹長的卡爾·約翰大街,串起了奧斯陸人融合又分裂的日常生活。每個喝完咖啡、飲過下午茶的奧斯陸人,都會走出咖啡館和酒吧,在黃昏來臨之際外出散散步,而最適合他們的目的地就是挪威的王宮。在王宮門前的玻璃欄里,你可以盡覽挪威王室的各種“秘照”。在某個悠閑的午后,說不定你還能碰上國王外出,或者王妃回宮。
三艘古船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甚至是奧斯陸的鎮市之寶。
從奧斯陸的中軸線卡爾·約翰大街步行十分鐘,便可來到紅磚壘砌的挪威市政廳。先別著急照相,這里的風景又別有特色:遠處是2008年開業的奧斯陸歌劇院。占地超過3.8萬平方米,相當于4個國際標準足球場的它,如今已是奧斯陸的新地標。


奧斯陸,國家美術館門外
《時代》周刊名記莫里森曾這樣描述奧斯陸歌劇院:“我戀愛了,她是挪威人,華麗至極,有趣至極,還有著令人驚訝的內涵。她,就是奧斯陸歌劇院。”
讓莫里森收獲“戀愛般的感覺”,奧斯陸歌劇院并非浪得虛名。午后或傍晚時漫步于斜坡上,望著遠處白色斜坡狀石制屋頂,峽灣上的微風拂面,這也許就是北歐版“小確幸”吧。
在歌劇院欣賞完建筑之美,游客還可以去參觀旁邊的諾貝爾和平中心。這個每年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的展廳,由奧斯陸的舊火車站改建而成,與奧斯陸市政廳遙相呼應。配以奧斯陸歌劇院的水光一色,這里堪稱奧斯陸自然+人文氣息最濃厚的區域,沒有之一。
真正能代表維京精神的國家,是斯堪的納維亞的半島上的挪威、瑞典和丹麥;而最能體現中世紀維京海盜生活風情的城市和地點,則是挪威首都奧斯陸和位于比格半島上的維京海盜船博物館。

(左圖)奧斯陸歌劇院外的景色;(中圖)奧斯陸街頭壁畫

(右圖)卡爾·約翰大街南端,被廣告包裹的電線桿
在奧斯陸比格半島的維京海盜船博物館里,三艘維京時代古船吸引了大批游客駐足拍照。它們的名字分別是奧賽貝利號、哥卡斯塔號和杜納號。這三艘古船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甚至是奧斯陸的鎮市之寶。它們的存在,還原了挪威民族歷史坐標中的某段軸線。
如果這時的你還有體力,那不妨放下身段,調整呼吸,來一次藝術暴走之旅:前往離奧斯陸市中心2公里遠的蒙克博物館。
前往蒙克博物館的路途堪稱探險。一路上你會先見識到城市風光,然后進入一片綠色森林,在不知前路何處的山重水復之時,忽然發現一塊挪威語和英語同時存在的路牌。循著這塊路牌一路向下,你便來到了表現主義大畫家蒙克的博物館。除了觀賞畫作,你還能在暴走半小時后休息一下—露天桌臺上,咖啡和各色茶點已經等候多時了。
除了人文漫步和藝術暴走外,來到奧斯陸當然免不了和這里的自然風光來一次零距離接觸。在奧斯陸中心碼頭,不同輪渡的時刻表,提醒著每個游客,乘船前往峽灣中心的小島觀光、度假。這些小島不失為在挪威旅行和度假的愜意選擇。如果你足夠慵懶,還可以在抵達這些小島后,到島中心的草坪上躺一個下午。這也是奧斯陸家庭在周末最喜歡的休閑方式—他們通常會拖家帶口來到輪渡碼頭,置辦好一身的戶外裝備,有時還會帶上幾輛自行車上船。小島上人少路寬,最適合那些資深車友肆意騎行了。
藝術家米丘曾這樣形容在奧斯陸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點到為止。大家都是點頭之交,或多或少會維系一定距離—我的領土在這里,如無特殊邀約,我們就是同一個時空里齊頭并進的兩條平行線。發生交匯、產生交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他這話其實說對了一半。在卡爾·約翰大街,在奧斯陸歌劇院,在奧斯陸市政廳,在海盜船博物館,在蒙克博物館,甚至在那些光憑腳力,一時半會兒無法企及的風景場所和公共空間,所有人都在感受著相同的文化、藝術、建筑、歷史,甚至不那么嚴肅的政治的氣息。所有人都在行走間,瀏覽這座“歐洲綠色之都”“節能減排之城”的風采—奧斯陸可以用腳步丈量,也可以用內心去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