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
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進永無止境,時代在變,形勢在變,要求在變,教材在變,就連教育的對象事實上也在改變。語文教師想要教好書、育好人,我認為必須與時俱進,持經達變,保持語文教育的內核和特質,不斷更新教學思想,變換教育方法和手段。
著眼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語文教學必須著力實現的基本目標。因此,核心素養為語文教學指明了基本方向,可以作為下一步提升語文素質的突破口。
認真研究、熟練把握《語文課程標準》。在仔細研讀的基礎上,對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任務和階段性目標有清晰認識,準確把握課程標準和要求,對標落實。既要把標準要求落實到位,又不能超出課程標準,提出過高要求。課程標準是我們教學的標準、工作的尺度,教學既要達到“度”的要求,又不能過“度”。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國家對課程有計劃要求,在“度”以外著力多了,其他一些該達到標準的課程要求就很難落實,很可能做成“夾生飯”。另外,過度教育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
語文學科教學要把握自身的基本元素和學科教學規律。在字、詞、句、篇上著力,在聽、說、讀、寫上使勁,依標扣本,立足于語言文字進行教學。教師不能空洞說教,不能陷入漫無目的的課文分析陷阱,也不能死記硬背,機械抄寫。語文教學文道統一,有思想教育,最根本的是要體現學科的語文性,突出語言文字訓練,無論哪種教學模式都不能忽視這一點。死搬硬套地抄中心、抄習題、抄作文、抄句子、抄詞語的方法,更應該力戒。
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做到:積極學習教育心理學知識,熟知各個年齡段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特點;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巧妙設計,合理引導,科學指導,激勵調動,及時評價和反饋,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和學習狀態;注意針對學生認知差異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發揮小組合作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戰斗力;等等。
要注意形成語文學科教育的最大合力。教師備課時要積極參與集體教研,統一關鍵知識點和教學計劃,不能自說自話。教師要在向內部和外部學習的基礎上虛心求教,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和水平;形成大語文教育觀,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積極開展書香家庭、讀書小博士等評選活動;做好與家長的溝通,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與報業傳媒等機構配合,積極開展小記者采風、研學旅行、詩香校園等和語文學科有關的活動。
在教學中反思,在思考中改進,在改進中提升,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和教育質量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