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201
《歷史課程標準》對史料實證素養的描述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和方法。”可見,“史料實證”既是歷史學習與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釋歷史和評判歷史的重要能力體現。
一、了解史料類型和搜集史料的基本途徑:
什么是“史料”呢?史料是歷史的根據,是學習研究和編撰歷史所用的資料。
按照史料的價值來劃分,歷史資料可分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或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透視歷史問題的史料,如:文物遺址、建筑、史書正文、當事人記憶口述……;第二手史料是指經過后人運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如:四書五經經注、研究歷史的論文、教科書等。
按史料形成目的來劃分,可分為有意史料和無意史料。官方組織編寫的史書和成文的歷史著述、回憶錄和公開的報道等,屬于有意史料;官方遺留下來的文書檔案、軍事文件及私人信件、日記等,這都是當時的人們在無意中留下的證據,屬于無意史料。
根據表現形式來分:史料可分為文字(獻)史料、實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此外,還有正史(官方記載)與野史(民間記載)之分……
了解了史料類型之后,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學生應掌握獨立搜集史料的基本途徑,為他們的歷史研究做準備。因此,如何去到正確的地方、找到正確的人、如何采用正確的途徑和方法,搜集到正確的史料,這是我們教師應該教會學生的。
主要有以下的途徑和方法: ①從現場考古發掘、或到當事人活動過的地方探訪遺址、獲取實物資料等搜集史料;②利用采訪和調查,參訪當事人或目擊者獲得口述等搜集歷史資料;③利用網絡報刊雜志,或去圖書館、博物館、相關機構查閱檔案等搜集資料;④通過平時讀書、觀看紀錄片、錄音等影視音頻積累資料……
二、是辨析史料的真偽和不同史料的價值:
一般來說,實物史料都是第一手的,文獻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口述史料輾轉相傳,更需要仔細甄。第一手史料比起第二手史料來,更具有客觀性、可信性,使用第二手史料時需要更加小心謹慎。實物史料比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可信度更高,影像資料的可信度高于純文本資料。正史可信度不如正史以外的史書和雜書,其原因眾所周知。
以上只是一般規律,要讓學生明白,衡量史料價值的高低真偽不能教條化、絕對化,所有史料都需要進行科學的實證和辨偽,既要考證其真實性,又要剔除其虛假的成分。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這種意識是培養“史料實證”素養重要的一步,因此,也是近年來高考命題??寄芰χ弧?/p>
三、能夠正確運用史料:
主要包括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為歷史研究的可靠證據,并據此提出自己的歷史認識;能夠以實證精神對待歷史與現實問題等各項能力。
在高中課堂教學中,從史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這項能力是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關鍵步驟之一,各教育考試專家都非常重視,因此,也是近年來高考命題常考能力之一。 要能夠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首先要注意材料體現的時代背景,把史料放到當時的時代背景、歷史情境中去分析體會。這既有利于我們正確分析材料,又能保證我們思維不誤入歧途?,F在學生在課堂上運用的史料,按形式來分,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文字類型史料:
對此種材料,我們首先要界定材料本身的屬性(是第一手材料還是第二手材料,是有意材料還是無意材料等),關注材料的時代背景,空間背景、作者的階級立場……;在此情況下,再反復研讀正文、注解、出處等,特別應該關注概括性、總結性等文字,然后提取核心、關鍵、全面、實質性的觀點。
2.數據型史料:(數字表格、餅狀圖、柱狀圖、曲線圖等)
此類材料,讀出數據變化是關鍵。首先要注意數據圖表和具體事項的名稱,這往往是題目要求研究考查的對象,然后注意數據的起點年代、終點年代、拐點、最高峰值、最低谷值……,根據這些準確把握數據圖表中數據的變化,反映的高低起伏,提取變化的趨勢規律,然后分析出數據所反映的背后歷史信息,透過現象看實質,從而挖掘出變化的原因、特點等
3.圖片型材料:(文物圖、漫畫、地圖等)
此類材料,找出隱含信息是關鍵。地圖、漫畫和圖片通常比較直觀,通常言簡意賅,它們往往只是一個輔助,信息在圖片中,答案在我們學習過的知識里。地圖類:根據地圖名稱、地圖圖示和地圖隱含的信息判斷地圖反映的時間、空間,鎖定關鍵地點,關注地點分布變化的特點,然后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出原因。漫畫類:漫畫只是一個表象,結合時代背景、人物、空間等因素,透過表象體會出畫面隱含的實質性信息。圖片類:人物圖、文物圖等,關注圖片上方或者下方的注釋文字,判斷圖片涉及的時間、人物、事物及相關聯的事件,由此解讀出圖片背后隱藏的歷史信息。
通過以上的敘述,我們不難看出, 歷史學是一門實學,對歷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實為目標,以史料為依據,通過對史料的辨析,將符合史實的材料作為證據,進而形成對歷史的正確、客觀的認識。史學研究和其他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重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史學研究者是根據歷史遺留下來的材料、痕跡進行研究,那些都是過去的東西,忠實過去、尊重史料、還原真實的歷史是史學研究的一個關鍵。所以我們的學生必須具有實證精神,即對待歷史與現實問題,只能在真實可靠,求真求實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和評判的品質。這對塑造學生真實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大意義。
(重慶市南坪中學? 重慶? 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