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 劉宇煬 李昆陽
摘? 要:在工程造價結算過程中,施工單位造價中往往虛開列支部分工程量,達到提高造價的目的,增加其企業的利潤,但在實際工作中業主方往往由于工作疏忽造成把關不嚴,通過了審核,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本文將實際工作中的事例一一進行剖析,供造價專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工程造價;虛開列支;審計
中圖分類號:TU72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318
在建設投資過程中,工程審計既是對工程造價的審計也是對工程責任的確定,工程審計伴隨工程建設期間全過程監督,審計過程對工程質、量、價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已成為控制工程造價的主要手段,起到了“吹哨人”作用,工程審計作為第三方做出的審計結果,即保證了工程建設方的權益也保證了參建方的合理利益,解決了工程竣工造價標、價不統一的難點,推進了建設投資有序進行。
一、工程造價虛開列支的表現行為
工程造價虛開列支是指施工企業通過各種方法增加工程造價的行為,其主要受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這一根本動力驅使,由于其信息不共享、違規成本低、監管漏洞大等原因,造成虛開列支現象屢禁不止,幾乎所有的工程項目都會采取一種或多種方法來獲得更多利益。主要有以下五種表現形式:
一是通過虛增工程量多計工程款。新建道路工程項目采取虛增道路面積、管道長度、擋土墻鋼筋等工程量多計工程款;改造道路工程項目采取虛增土方、雨污水管等工程量多計工程款;綠化工程觸采取虛增綠化、檢查井等工程量多計工程款;市政道路配套工程采取虛增道路、綠化、土方等工程量多計工程款。此種方式最常見,工程表面已做,但總是“缺斤少兩”,需要實地勘測辯真假。
二是通過虛假簽證方式多計工程款。主要是施工單位編制虛假簽證、監理單位未認真把關,甚至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串通編制虛假簽證,多計工程結算價款。如某施工單位通過辦理虛假工程量簽證,將實際外運距離5公里的土方按外運12公里計價,將不足1米厚的碎石工程量按2.4米計價,虛報多計工程款。
三是采取高套定額價格多計工程款。主要是施工單位通過套用價格高的工程消耗量定額或抬高材料價格多計工程款。如某學校項目高套混凝土、運距、管道接口定額等方式多計工程款;高套各類材料價格多計工程款。
四是違背合同及計價規范多計工程款。某工程未按合同約定總價下浮,稅費等未按計價規范執行,違規計取利潤和規費等方式多計工程款。
五是虛報其他成本費用。施工單位將已由建設單位承擔的費用計入工程價款,如項目建設管理費、技術服務費、基本預備費或建設期貸款利息等,從而提高工程造價。
二、工程造價失實的主要原因
一是項目管理存在信息“孤島”現象,立體監督網絡尚不完善。當前,對政府投資項目負有管理監督職責的財政、發改、規劃、住建、公共資源交易等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履行相應環節的審批、管理、監督職能,各自建有相應的信息數據平臺,由于未建立數據關聯通道,這些平臺相互獨立,各自“閉環”,如同信息“孤島”。同一項目在不同部門的平臺中的項目名稱、項目內容、項目編號、投資額等基本信息不統一,以及相關審批、執法、監督、處理等信息不對稱,極易形成“九龍治水,各管一攤”的局面,這既不利于發揮監管合力和構建立體化的監督網絡,增加了溝通成本,降低了辦事效率,還容易被施工單位等“鉆空子”。
二是虛增造價行為追責問責難,惡意虛開列支行為成本低。一方面,在單一的工程造價審計模式下,建設單位以審計機關出具的報告作為結算工程款依據,即使施工單位存在惡意虛開列支行為,但由于未造成實際損失結果,難以對其進行追責或處罰;另一方面,現有法律法規并未規定工程結算造價文件需要由相應資質的造價咨詢機構或造價師簽章,審計機關對惡意虛開列支的造價編制機構或人員難以追責問責。
三是施工單位抱有僥幸心理,造價咨詢機構能力參差不齊。一些施工單位抱著“發現了無非少賺一點,沒發現就賺了”的僥幸心理,肆意往工程造價里虛開列支;一些施工單位為節省成本,聘請資質能力欠缺的工程咨詢機構及人員閉門造車,編制的工程結算文件脫離項目實際;有些中介機構及人員缺乏職業操守,將行業計價規范拋諸腦后,全憑委托人說多少就是多少,將未施工的內容計入工程造價,將不應辦理簽證的事項辦理簽證,將低品質材料按高品質材料計價,將簡單的工序按復雜工序計價等等,這些是造成政府投資項目造價失實的直接原因。
四是建設施工現場把關不嚴,監理等單位履職不到位。在建設項目中,監理應代表建設單位履行項目質量、安全、計量等管理職能,但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監理單位往往派駐一兩個現場監理管理幾個甚至數十個現場,監理人員不認真記錄監理日志甚至照搬照抄施工單位施工日志,而且對施工過程不按規范記錄、對隱蔽工程不按規定現場旁站、對施工單位申報的簽證不實地復核、對工程進度款不審核把關等問題普遍存在,造成工程造價結算依據失實。
五是建設單位存在“甩手掌柜”心態,管理主體責任缺位。投資項目普遍存在違反招投標程序、先開工后簽訂合同、合同計價方式不明確等問題,為施工單位虛增造價留下了空間。加上部分建設單位內部未建立審查稽核機制,未嚴格按規定履行工程造價審核主體責任,建設程序不規范和內部監督缺位是造成工程結算造價失實的重要原因。
三、對策建議
一是打破信息“孤島”,構建項目監管“一張網”。要打破部門間信息“孤島”,進一步明確項目代碼規則、代碼錄入方式、完善數據接口、確定數據規范等等,以項目統一代碼作為項目唯一身份,進行后續的審批、建設、監管業務,各相關部門必須將項目統一代碼錄入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統中,使之貫穿項目審批和實施的全過程。
二是完善內審機制,強化自身功能“免疫力”。對于資源富集、資金密集、項目集中的部門和單位,要盡快成立內部審計機構,配備專職審計人員,加強年度內部審計工作與審計部門審計項目的銜接,強化建設單位自身“免疫”功能,進一步壓實建設單位工程管理和造價審核主體責任,把好項目建設第一道“關口”。
在工程造價審計過程中,很多虛報列支的費用往往以合法合理的形式出現,我們需要以專業的知識、翔實的數據和合理的猜想來判斷,做好工程造價的把關人,為工程提供互相認可的專業造價數據。
(遼寧永安產業轉型升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 遼寧沈陽?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