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
(長沙市第一醫院,湖南 長沙,410000)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癥。慢性盆腔炎反復發作,可導致月經紊亂、白帶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慢性盆腔炎的常見癥狀為:下腹墜脹、疼痛、腰骶酸痛、不孕等,根據患者的病理變化、臨床癥狀、檢查結果,確定合適的治療方法,應用安全的治療方案,更能體現出優質診療服務的滲透價值。基于此,本文特意分析了氧氟沙星與替硝唑等聯合腹腔灌注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希望能為醫務人員優化診療流程、提升服務水平提供參考。
隨機抽選100例符合“慢性盆腔炎”診斷標準的患者進行實驗研究[1]。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全部患者分成對照組、實驗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6-51歲之間,平均(30.39±0.74)歲;實驗組年齡29-54歲之間,平均(35.84±0.96)歲。
對照組予以氧氟沙星+替硝唑聯合靜脈滴注治療,具體為:取250毫升替硝唑進行靜脈注射給藥,1次/天;取100毫升氧氟沙星,開展靜脈注射用藥,2次/天。實驗組予以氧氟沙星+替硝唑腹腔灌注治療,具體為:取250毫升替硝唑和100毫升氧氟沙星,加入濃度2的升利多卡因5毫、1O毫克地塞米松及8000IUa胰蛋白酶,為患者開展腹腔灌注治療,灌注穿刺點取患者的髂前上棘與左側臍連線中外三分之一位置,1次/天,持續治療三天。
觀察療效,分析診療服務滿意度、不良反應發生率。使用SPSS 22.0專業軟件處理相關數據,計量資料實施卡方檢驗得出結果,以p<0.05表示組間結果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表2:患者診療服務的滿意度

表3: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慢性盆腔炎通常由急性盆腔炎演變而來,該疾病具有反復發作這一特征,且患者的病情均較為頑固。結締組織增生、導致粘連或分泌物聚集是該疾病的主要病變,同時產后感染、經期未注意衛生以及接受婦科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未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等均可導致患者出現慢性盆腔炎。目前臨床中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措施較多,但是臨床療效均不理想。需氧菌與厭氧菌的混合菌群是誘發患者出現盆腔炎的病原菌。通過氧氟沙星、替硝唑聯合靜脈滴注治療,雖然可以獲得一定療效,但是盆腔病灶部位藥物的濃度低,且極易誘發患者的菌群出現失調的情況,長時間為患者使用該藥物進行靜脈滴注,可導致患者出現耐藥情況,對疾病治療及患者身體的康復均存在不利影響。本次研究中給予患者氧氟沙星、替硝唑聯合腹腔灌注治療,可在患者的盆腔內直接注入藥物,使得藥物對病灶組織產生直接作用,進而充分發揮藥物的抗炎與殺菌作用。此外將糜蛋白酶灌注可以分解已經發生變形的蛋白質,消退炎癥;使用地塞米松可以對纖維母細胞增生進行抑制,將感染復發的概率降低,進而提升藥物聯合治療的效果[2]。除此之外,該藥物可以將藥物局部吸收的濃度提升,使局部藥物的濃度遠高于血漿藥物的濃度,有利于藥物直接對炎癥部位發揮作用,將其生物利用度提升,此外可以將患者的胃腸道反應減輕,具有容易掌握及操作簡便等優勢。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給予氧氟沙星與替硝唑聯合腹腔灌注治療的實驗組患者臨床療效顯著,患者診療服務滿意度更高,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因此,氧氟沙星與替硝唑聯合腹腔灌注治療方案的廣泛推廣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