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慶陽市人民醫院,甘肅 慶陽,745000)
伴隨著女性生育觀點轉變以及產科臨床發展,高齡產婦比例不斷提升,和適齡產婦比較來說,高齡產婦面臨的生育風險更高一些,可能會危及產婦生命安全、胎兒健康,因此強化分娩護理非常重要[1]。產科助產護理模式能夠保證各產程順利進行,提高高領產婦的自然分娩率,基于人性化護理理念給予產婦針對性的護理服務,降低生育損傷,優化妊娠結局,這對于產婦的產后早期恢復十分有利。本次實驗以我科室臨床的高領產婦為實驗對象,應用助產護理模式,并探究其應用價值,結果報道如下。
為了便于對比護理,本次實驗按照數字隨機法抽取我科室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間參與分娩護理的產婦100例,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產婦年齡:對照組在34-40歲,均值為(37.12±1.24)歲;研究組在35-40歲,均值為(37.54±1.14)歲。孕周:對照組36-41周,平均(36.84±1.46)周;研究組36-41周,平均(37.18±1.56)周。對比以上數據,P>0.05。
對照組產婦應用常規護理措施,做好胎心監護,給予常規的心理疏導和疼痛護理。研究組產婦除了常規護理干預外,還增加助產護理環節,主要護理措施包括:(1)分娩前心理疏導。高齡產婦在分娩前擔心由于自己年齡較大而在分娩過程中發生異常情況,因此緊張、焦慮、畏懼等心理更加明顯,部分心理壓力較大的產婦還會出現產前抑郁癥狀。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該在產前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和產婦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詢問產婦感受,主動安撫、鼓勵產婦,使其能夠在產前以放松的心態、樂觀的態度面對分娩過程[2]。(2)分娩過程中護理。首先,環境護理,依照產婦需求優化住院環境,監測患者各項指標,密切關注產婦宮縮情況,科學評估產婦宮縮狀態。第一產程護理中,指導產婦放松身心,參與程度適當的有氧運動,進入到第二產程之后,護理人員以腹壓輔助產婦完成分娩[3]。及時告知產婦分娩技巧,鼓勵產婦自然分娩。(3)分娩后護理。分娩后,和產婦說明母乳喂養優勢和方法,指導產婦了解產后恢復注意事項;強化飲食指導,保證產婦能夠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
比較實施助產護理和僅參與常規護理的兩組產婦,最終的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和分娩結局的具體情況,評價高領產婦實施助產護理干預的可行性與安全性。
研究組產程時間比對照組短,產后出血量比對照組少,數據對比結果有差別(P<0.05)。
表1 產婦產程時間和產后出血量統計(±s)

表1 產婦產程時間和產后出血量統計(±s)
組別 第一產程(min) 第二產程(min) 總產程(min) 產后出血量(mL)對照組 453.6± 84.5 50.5±25.6 507.8±95.6 215.4±28.5研究組 376.5±71.2 39.4±18.9 415.7±94.5 173.4±25.6 P<0.05 <0.05 <0.05 <0.05
研究組產婦自然分娩率(80.00%)高于對照組(70.00%),剖宮產率(4.00%)低于對照組(10.00%),P<0.05。

表2 產婦分娩結局對比[n(%)]
基于高齡產婦的生理特點,多數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產程比適齡產婦更長,且疼痛感持續久,產婦心理壓力更大,對分娩過程過度憂慮和恐懼,這對妊娠結局會產生不利影響。為了降低高齡產婦分娩風險,臨床應該針對母嬰安全提出保障性護理對策,助產護理可以降低自然分娩難度,促進產婦產程正常進展。近年來,伴隨者生育政策放寬和女性剩余觀念轉變等因素影響,我國高齡產婦比例在不斷上升,這對臨床產科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降低產科事故發生率、減少醫療糾紛,產科臨床建議應用助產護理介入產婦分娩過程,可以改善不良分娩結局。
我科室為了優化高齡產婦妊娠體驗,特選擇應用助產護理模式介入產婦妊娠過程,采用分組護理的方式,在產婦及其家屬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將產婦按照入院順序號依次排列后分到對照組和研究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助產護理干預。本次實驗結果證明了兩種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對于妊娠結局確實產生了影響,結果接受助產護理小組中,產婦出血量和產程時間、剖宮產率三個指標水平更低,自然分娩率指標水平更高。
綜上所述,產科面對高齡產婦的分娩護理工作,可以選擇助產護理模式,能夠推進產程、降低剖宮產率,保障母嬰安全,該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由于常規分娩護理模式,建議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