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芳 孔春會
(武警廣西總隊醫院,廣西 南寧,530003)
糖尿病是臨床上多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其主要與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息息相關,同時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降低[1]。據相關數據顯示[2],我國糖尿病發病率高達10~12%,并呈日益上升趨勢發展。若不能給予科學、有效的干預,極易出現糖尿病足等慢性并發癥。
糖尿病足主要是指下肢遠端神經異常與不同程度的周圍血管病變相關的足部感染、潰瘍及深層組織破壞,約有85%的糖尿病患者截肢與足潰瘍有[3],給患者的機體健康、生活質量構成極大的威脅,也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有效控制、延緩疾病發展。循證護理強調護理人員在計劃護理活動中,明確地、慎重地將也科研結果與患者愿望向結合,獲得有據可循的證據,提升護理干預的有效性與科學性。為此,本文就糖尿病足患者接受循證護理對其自我管理行為與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納入本院2019年1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4例,根據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2例,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40~78歲,平均(57.45±3.41)歲,病程1~8年,平均(4.14±1.24)年。實驗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42~78歲,平均(57.52±3.37)歲,病程1~8年,平均(4.17±1.21)年?;颊呋A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1 入組標準
所有患者均明確診斷為糖尿病足,且Wagner分級1~4級;②患者及其家屬對本實驗知曉,并簽訂知情同意書;③實驗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1.2 排除標準
①伴有酮癥酸中毒的患者;②伴有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的患者;③合并心、肝、腎等器官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即為患者營造舒適的病室環境、給予常規健康教育、用藥指導等。
實驗組基于此開展循證護理,具體如下:(1)建立循證干預小組,由科室護士長帶領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由循證醫學專家統一指導,促使小組成員嫻熟掌握;并定期強化小組成員糖尿病足護理知識與操作技能。(2)提出循證問題:通過查閱病歷、調查問卷、詢問患者等方式對其進行評估,確定護理中潛在的問題。(3)查閱循證證據:對國內外數據庫進行檢索,整理歸納相關文獻,針對循證問題制定個體化護理干預方案。(4)實施方案:①健康宣教:根據患者的認知、文化程度給予有效的認知干預,尊重個體差異,采取一對一指導、思維導圖、案例分析、視頻動畫、知識講座等方式宣教疾病相關知識,例如糖尿病足的危害、發病機制、治療與護理流程等;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積極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靈活使用移情、正性暗示、共情、誘導等方式安撫其情緒;囑咐家屬多陪伴患者,提升患者身心舒適度;③足部護理:遵醫囑給予藥物干預,并指導患者開展足部護理措施,例如正確修剪趾甲、溫水泡足、觀察足部變化、選擇正確的鞋襪等;足部按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足部感覺恢復。由足尖開展雙足及下肢按摩,5min/次,2次/d。④生活指導:遵醫囑給予定時、定量、營養搭配合理的飲食。根據患者自身狀況制定糖尿病飲食方案,保障其每日必須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同時為控制病情禁食含糖量及膽固醇較高的食物;注意足部保暖,指導患者選擇舒適、柔軟的棉襪,盡可能避免足部受壓。冬季避免使用熱水袋取暖,以防足部燙傷。
詳細記錄患者干預前后足部功能、自我管理行為及生活質量,并進行組間對比。①足部功能[4]包含足部疼痛、下肢麻木、足背動脈搏動,均采取0~4分評估,分值與足部功能呈反比。②自我管理行為使用糖尿病足自我管理行為量表進行評估[5],共7個項目,總分35分,分值與管理行為呈正比。③生活質量使用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6]進行分析,共囊括8個維度,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足部功能各項指評分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足部功能組間對比(n=42,分)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生活質量評分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自我管理行為及生活質量組間對比(n=42,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較為常見的并發癥,該病經早期篩查及規范管理能有效預防45~85%的足潰瘍。糖尿病足的發病機制繁雜,危險因素較多,例如下肢血液循環障礙、不良生活習慣、保護性感覺喪失、足底壓力分布不均等。因患者對糖尿病足的相關知識缺乏,且伴有心理問題,對其生活質量構成極大的威脅。臨床常規護理措施相對更注重診療操作,護理方案經驗性、隨意性強,再加之部分護理人員缺乏心理干預相關知識,能力不足,導致整體護理效果不佳。
本文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足部功能各項指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自我管理行為、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循證護理是循證醫學的分支,其以循證證據為支持的標準化、規范化且安全的護理模式。在制定護理措施的過程中,需結合既往科研成果、臨床經驗與患者需求,根據護理問題,查詢循證依據,給予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案,從而提升護理措施的權威性、專業性。同時,為保障循證護理的價值充分發揮,建立循證干預小組,對小組成員開展定期培訓,保障其嫻熟掌握糖尿病足相關知識,以便護理工作順利開展。本次研究對患者開展有效的健康宣教,使用多種干預方式,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有助于緩解不良情緒。并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調節其心理狀態,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遵醫行為。同時給予足部護理、生活干預,有效提升其足部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從而提升生活質量。
總而言之,將循證護理應用于糖尿病足患者,能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足部功能,改善生活質量,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