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秀珍
(廣西百色靖西市祿峒鎮祿峒衛生院,廣西 百色,533809)
腰椎盤突出癥也可稱之為腰椎鍵盤纖維環破裂癥,由于退行性變化或者椎體內外平衡失調,進而使得纖維環、軟骨板破裂,髓核突出,壓迫刺激神經根,產生腰腿痛。現階段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逐步呈年輕化趨勢,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常規護理以叮囑患者康復鍛煉為主,中醫護理時則依據不同證型,進行康復護理,可有效幫助患者疾病恢復,提升生活質量[1]。為提升患者康復效果,現選取我院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對比各種護理方式效果。
選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40例,對照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42~58歲,平均年齡(47.90±2.27)歲,病程5~52個月,平均病程(16.27±0.64)個月;觀察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齡41~59歲,平均年齡(47.81±2.15)歲,病程6~53個月,平均病程(16.21±0.51)個月,基礎信息差異小P>0.05。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入院后評估患者病情,安排床位,并為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知識宣教。叮囑患者多攝入清淡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多攝入蔬菜,促進排便。
觀察組則為中醫辨證護理。對于肝腎虧虛患者,叮囑患者臥床休息,以溫陽補腎護理為主,飲食上可攝入甲魚、山藥或者補腎壯筋湯進行干預。叮囑患者多做握固運動,大拇指扣于手心,其余四指彎曲,用力握牢,重復多次。憂思傷腎,叮囑患者保持樂觀情緒,可多看報紙或者聽音樂。
氣滯血瘀患者護理。以行氣活血、化瘀通絡為主,叮囑患者多采用三七和紅花泡水喝。并接受腰部按摩,主要采用按、揉、推、扣手法進行下肢和腰部按摩,每次20min,1次/d。
寒濕型患者護理。護理時注意為患者保暖,將室內溫度調整為適當程度。飲食上則以羊肉,骨頭湯等滋補食物為主。患者也需接受中藥熏洗,將中藥熏洗劑倒于熏洗設備內,于患者腰部熏洗,溫度為45度,熏洗30min。
康復護理。所有患者均需接受康復護理,當患者疼痛得到有效緩解之后即需在護理人員指導下進行腰背肌鍛煉,下肢抬腿訓練,主要以適當堅持為原則,避免出現副作用。指導患者在鍛煉過程中保持正確體位和姿勢。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或者久站,腰椎維持適當彎度。臥位休息時選擇硬板床,防止無準備彎腰,持重物時禁止驟起或者持重物急轉,防止再次受傷。參加輕度勞動或者長途旅行時佩戴腰圍,禁止重度勞動。
(1)對比患者康復效果。主要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制定[2]。治愈:腰間盤突出癥所引發的腰腿疼痛完全消失,直腿抬高可達80°,并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好轉:患者疼痛癥狀完全消失,偶有疼痛,直腿抬高可達70°,可從事輕便活動;無效:患者癥狀并無有效改善,神經根受壓依然存在,甚至有加重趨勢。
(2)對比患者生活質量。采用QLQ-C30(生活質量量表),對比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功能評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3)對比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分量表,總分為100分,十分滿意為96~100分,滿意90~95分,89~0分為不滿意。
SPSS23.0,以X2檢驗計數資料(%、n),以t檢驗計量資料(±s),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接受護理后康復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較大(P<0.05)。

表1 康復總有效率(n,%)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較大(P<0.05)。
表2 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2 生活質量評分(±s,分)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物質功能對照組 20 24.61±4.19 35.27±4.28 38.64±5.24 35.68±4.26觀察組 20 31.48±3.25 43.19±3.19 42.19±2.49 43.69±3.16 T 5.794 6.635 2.737 6.754 P 0.000 0.000 0.009 0.000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較大(P<0.05)。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中老年患者常見疾病,對于此種疾病關鍵在于消除神經根充血以及水腫,多數患者可通過保守治療痊愈,但有效護理方式也十分重要。常規性護理時以用藥叮囑等為主,無法發揮護理作用。中醫護理則更為重視患者證型和特征,中醫認為此種疾病屬于“腰痹”、“腰痛”范疇,患者以老年人為主,正氣不足則可外感風寒、濕邪侵襲腰部,影響血運,使得腰部經脈不通,誘發疾病[3]。中醫護理時主要以辨證干預為主,對于肝腎虧虛患者,由于無法運動,因此叮囑其多臥床休息,通過甲魚等食物進行補腎壯骨。通過握固運動提升健腎補脾。也通過情緒干預使得患者保持心情愉悅,減少情緒干擾。氣滯血液患者則以行氣活血干預為主,也通過三七泡茶,祛瘀活血,通過按摩幫助患者疏通氣血。對于寒濕患者則進行保暖和滋補,也通過熏蒸松解組織粘連,調和血氣[4-5]。為幫助患者盡快康復所有患者均進行基礎性康復護理,患者疼痛得到緩解之后即可為其進行腰背肌鍛煉,通過此種方式幫助患者恢復腰背功能。在護理過程中也進行站位和坐姿、睡姿指導,通過此種方式可防止患者出現腰部損傷,有效提升康復效果和腰部功能。對比患者康復總有效率時發現,觀察組患者康復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此種情況主要原因為,當患者接受中醫護理后不僅需進行飲食控制,調整身體素質,同時也接受情志護理和康復護理,可有效幫助患者提升腰背功能,緩解疼痛,因此患者接受護理后總有效率更高。對比其他學者研究結果,分析認為,通過中醫護理時可有效提升患者整體康復效果,和本次研究結果一致[6]。比護理方式分析時發現,觀察組患者接受中醫護理后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有極大提升P<0.05。此種情況表明,當患者接受中醫護理后腰部功能得到逐步恢復同時軀體也可正常活動,因此生活質量評分更高。對比患者護理滿意度時發現,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此結果則表示采用中醫護理時患者對護理過程,康復效果更為滿意。
綜上所述,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