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炎
(北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 北流,537400)
生活飲用水衛生質量的提高,對推進社會和諧穩定有積極的意義。為了解城鄉生活飲用水水質狀況,現對2016-2017年間城區和22個鄉鎮生活飲用水水質的檢測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
2016-2017年城區和鄉鎮飲水工程、各用水戶自備井水等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在當年的枯水期(3~4月)及豐水期(8~9月),分別進行31個衛生指標的檢測。
統計方法:城區和鄉鎮在枯水期(3~4月)和豐水期(8~9月)水樣檢測結果。檢測指標包括:微生物包括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等4項;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為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鋁、鐵、錳、銅、鋅、氯化物、硫酸鹽、揮發性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氨氮、硒等19項;毒理學有砷、鎘、鉻、鉛、汞、氰化物、氟化物、硝酸鹽等8項。檢測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檢驗方法》進行水樣的采集、保存、運輸、檢測。評價方法:按照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評價,每份水樣中有1項及1項以上指標不符即評為不合格。
用Excel 2007進行數據處理,兩率比較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基本情況:2016-2017年生活飲用水456份水樣,合格255份,合格率為55.9%。其中2016年水樣224份,合格127份,合格率為56.7%;2017年水樣232份,合格128份,合格率為55.2%,高于李葉青[1]等報道的30.17%,低于羅壽軍[2]的66.30%。經統計分析,兩年間的合格率差異不明顯(X2=0.11,P=0.74)。城區和鄉鎮水樣檢測結果分析:456份水樣中,城區106份,合格92份,合格率為86.7%;鄉鎮316份,合格163份,合格率為55.2%。城區和鄉鎮的合格率存在明顯差異(X2=53.4,P<0.05)。枯水期和豐水期水樣合格率分析:枯水期230份,合格133份,合格率為57.8%;豐水期226份,合格122份,合格率為54.0%。枯水期和豐水期的合格率差異不明顯(X2=0.68,P=0.41)。枯水期和豐水期超標情況:枯水期和豐水期的超標項目都是以微生物指標為主,豐水期不合格項目比枯水期有所增加,除鋁外,渾濁度、肉眼可見物、氨氮、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以及大腸埃希氏菌豐水期超標份數要高于枯水期,但超標項目在豐水期的檢出范圍有所下降,見表1。

表1 枯水期和豐水期超標情況
鄉鎮的生活飲用水多是小型集中式供水或分散式供水,水源類型以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為主,在檢測的31項指標中,金屬指標超標相對較少,與我市地質以紅土壤和黑土地為主的地表層,主要礦產為鐵礦、金、銀、稀有稀土砂礦、陶瓷土、水泥用灰巖、建筑用花崗巖、建筑用砂巖、礦泉水等,礦產資源中金屬礦藏的種類和含量都相對較少、蘊藏較深,且沒有大規模開采,地質不被人為破壞呈天然狀態相關;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在鄉鎮水污染較高,在超標的項目中比重分別占35.4%、33.5%,是重要的污染指標,豐水期雨水的沖刷增加了人和動物的糞便以及環境中的微生物進入水源,導致這兩個項目超標率增加,和王冠[3]的調查相吻合,存在介水傳染病發生和流行比較高的風險。
建議:加大飲水安全知識的宣傳,提高群眾飲水衛生安全意識,引導其加強對飲用水源的保護。對飲水工程的水處理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開展培訓,規范供水消毒工作,建立監督保障措施并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