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燕 江蘇省氣象服務中心
漢字是世界上至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人們對漢字產生的說法有很多種,像是結繩、八卦、刻楔、倉頡造字等,我們發現了公元前1300 多年的殷商時期,出現了甲骨文,在經歷了幾千年的演變之后,形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而世界上其他文明發源的文字都已隨著歷史而塵封,僅供欣賞研究之用,只有漢字經歷了時間的洗滌,在不斷的發展中,展現出它獨有的魅力。
漢字是我們先祖為記錄漢語而創造的符號系統。從它最初的產生,經歷不斷的演變到今天,已經有五六千年的歷史了。從公元前1300 多年殷商時期發現的甲骨文算起,也已經過去了三千多年。要說文化遺產,漢字應該是中國最重要的文化遺產,沒有漢字,中國的文化也不會發展成今天的絢爛多彩。漢字的字體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等階段。
古人在創造漢字時充分展現了他們的智慧和想象力。象形字就是他們觀察生活,發揮想象的最好體現,這些漢字不僅具備了靈動的形象美,展現出生活的自然美感,更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組合在一起就可以表達各種意境之美。每個漢字都像是一幅畫,一首歌,為人們表達著世界萬物的形態之美、意境之美。在關于氣象方面的古漢字中,古人也是有著豐富的見解。比如天氣的“氣”字,《說文解字》中解釋:氣,運氣也。古人看云,沒有簡單的看作一塊一塊,而看作是氣生成的。天地間的氣是怎樣的呢?其實是看不見的,但是存在。是流動狀的。甲骨文里的氣,看著好像是個“三”字,但其實不同。有人說“氣”的三橫是有講究的,上下兩橫分別代表天和地,中間一橫,指的是天地間運行的氣。到了金文時代,上下兩筆各多寫了個折,已經接近于今天“氣”的樣子了,只是在后來的演變過程中變得更加漂亮了。古代人用他們豐富的想象力造就了許多有關氣象變化的漢字,比如“雨”字的甲骨文像從天上灑落雨滴的形狀,到了金文的時候依舊是象形,只是在雨滴的連斷、多少上略有不同。小篆的雨字在金文的基礎上又加一橫,突出表示上天。最后隸書和楷書的雨字把線條變成了筆畫。“雷”“雪”“霜”這三個字在字形上也都含有雨字,極具形象性,在字的含義上更是和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雪”字,上半部的雨字有著雨水落下的意思,而下半部的羽似乎代表著雪落下的形態,像羽毛一樣隨風飄落,旁邊的小黑點,也是在形容雪花飄落時的狀態。《說文解字十二講》中記載,遠古時代,中原一帶氣候溫暖,很少下雪,大雪更是少見,所以甲骨文中的“雪”字并不多見。到了金文,“雪”字字形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上半部分不變,但是下半部變成了“彗”字,就像是人手在拿著掃帚在掃雪。小篆的“雪”基本承續金文字形。到了漢代,隸變先是沿襲小篆,以后對字形進行了簡化,的形體,只把篆書的“雨”頭和“彐”底留下來,中間的兩把掃帚卻簡省掉了。于是,楷書又發展成為“雪”字。說了這么多字,其實都和水有關,最初的水字就很象形,它像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比較柔軟,在后來人們的不斷修正中,變得越來越方正,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水了,雖說變得方正了,但仍然保持了外在的形象感。[1]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字都無法超越的,除了形、義,音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不同的字不同的音調表達了人們不同的情緒,同一個字不同的讀音又表達了人們不同的含義。有的時候相同的語句用不同的語調讀出來,又可以表達出人們在相同情境下不同的想法,變化萬千,令人難以琢磨。古代文人們把這些漢字精心排列,寫出了許許多多的千古名句,鏗鏘悅耳、慷慨激昂,將各種意境之美發揮到極致。古人關于氣象變化的詩句也是數不勝數,短短十幾字,在體現他們所認知的氣候變化的同時,還為人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畫作,讓人眼前一亮。例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詩人描述的時四月份春暖花開,花開過后便是凋零,但是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開放,展現著生機勃勃的春日美景。這句詩就體現了我們現在氣象中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這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氣溫隨著地市的上升而下降,正是這樣的特點造就了山上、山下開花時間不一致的現象。[2]又比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人在看到飄落的雪花堆積在樹枝上,白茫茫的一片好似梨花盛開,所以他用梨花來比喻雪花,這其中也蘊含了一種天氣變化過程,冷風過境時總是會先刮風再降雪,當然如果溫度不夠低的話,那降下來的就是雨水了。這也是為什么雨雪天人們會感覺到冷了。[3]再比如“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就體現了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氣候差異大的特點,在南方二月份已是春意盎然,綠色開始浸染大地,而在北方卻還是銀裝素裹。這里影響氣候的因素就是緯度因素。我國南北跨近50 個緯度,造成了我國南北氣溫差異很大。古人雖不明白這個科學想象,卻也能將其精確的應用到詩句之中,在江南春天繁花似錦的美好襯托下,更加顯示出自己生活的清苦,內心的憂郁悲傷。[4]
總而言之,漢字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被人不斷賦予更多的含義,不僅表現了大自然的氣象變化,更是體現了各種意境之美,美于簡凝,美于文雅,美于意境,美于音韻。暢游于古漢字之海,此中之妙,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