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體育大學排球學院 北京 100084)
神經肌肉訓練(Neuromuscular Training)是結合多種訓練手段來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表現和預防運動損傷的一種整合性訓練方式。近年來,神經肌肉訓練作為一種新的訓練理念逐漸應用到很多競技體育項目中。目前,采用神經肌肉訓練進行不同競技運動項目、不同人群和選用不同INT動作模式訓練的進行的實驗研究所產生的結果參差不同,所產生的訓練效果量也不盡一致,關于INT提高運動員下肢爆發力的研究結果的效果量存在爭議,然而相對于傳統訓練方法,INT是否能夠對運動員下肢爆發力產生影響,產生的訓練效果如何?本文旨在通過元分析方法對前人研究證據進行統計學上的處理來解決爭議和尋找問題根源。
以“神經肌肉訓練”、“Neuromuscular Training”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和EBSCO檢索共獲得中文98篇,英文823篇,通過閱讀文獻標題和摘要初步篩除綜述、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共篩除中文文獻52篇,英文文獻564篇,得到中文文獻46篇,英文文獻259篇。
本研究文獻納入標準:(1)實驗對象必須為健康運動員;(2)干預措施必須是獨立的神經肌肉訓練;(3)研究采用隨機對照試驗設計。文獻的排除標準:無下肢爆發力評價指標;無法獲取全文;文獻質量低。
本文文獻質量評價采用Cochrane評分標準。由兩名研究者根據評價標準獨立對納入的文獻進行評估,共進行了兩輪評估,第一輪進行了獨立評估,第二輪就第一輪評估結果出現的差異征詢第三位研究者意見后重新評估。
對于干預措施、效應指標相同的文獻2篇及以上者,采用Cochrane協作網提供的Rev Man 5.3軟件進行分析,主要分析過程包括:異質性檢驗、Meta分析、森林圖分析、敏感性分析。若異質性檢驗無顯著性差異,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當異質性檢驗存在異質性時,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并進行異質性分析。對于量綱相同的計量數據,使用加權均數差(WMD),均使用 95%的置信區間(95%CI)來表達。
由表1可知,納入研究的實驗對象有4篇是女性運動員,2篇實驗對象是男女混合,有1篇實驗對象是男性運動員。少年運動員有2篇,青年運動員有5篇。

表1 納入文獻研究特征表
CMJ常用于評估下肢縱向爆發力。圖1為實驗組和對照組CMJ效應量數據合并Meta分析的結果。神經肌肉訓練顯著性提高CMJ成績(P<0.01)。異質性結果顯示I2>50%,說明存在較高的異質性,應選擇隨機效應模型,并分析異質性來源。

圖1 CMJ效應量數據合并Meta分析
為了進一步探討異質性來源,使用敏感性分析,對納入7篇文獻逐個排查。排除Bonate這篇文獻之后,I2=46%,出現大幅度下降。所以,這篇文獻是CMJ效應量合并的異質性來源。
有2篇文獻測試了30m沖刺跑,1篇文獻測試了10m沖刺跑,1篇文獻測試了50m沖刺跑。測試距離的不同是因為實驗對象年齡不同。圖2是實驗組和對照組沖刺跑數據合并Meta分析的結果。神經肌肉訓練干預后,沖刺跑時間有所下降,但是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13)異質性結果為I2=0%(p=0.20),說明不存在異質性。

圖2 沖刺跑效應量數據合并Meta分析
本研究一共納入7篇文獻。4篇外文,其中3篇是來自核心期刊。3篇中文,其中2篇來自核心期刊。文獻質量評價結果表明,除了盲法風險較高外(兩篇使用盲法)其他方面都是低風險。因此,本研究納入的文獻質量是比較高的。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神經肌肉訓練對運動員下肢爆發力的影響。縱跳是一種需要下肢、軀干、手臂協調發力向上跳的復合動作。有很多研究都采用縱跳成績來評估運動下肢爆發力。本文CMJ成績的Meta分析結果表明,神經肌肉訓練能提高運動員縱向下肢爆發力,具有統計學意義。但是,結果的異質性很高。對結果進行亞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后可知,Bonate的文獻是異質性的主要來源。可能是因為該文獻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于將神經肌肉訓練作為熱身訓練計劃來加強運動損傷風險的預防,且該文獻訓練方案都是依據先前的損傷預防研究的理論和結果制定的,受試者來自15支女籃隊伍,以隊伍為單位進行隨機分組,這可能降低了組內的同質性。相對于對照組采用的傳統體能訓練或者常規訓練內容,神經肌肉訓練更能夠對運動員下肢爆發力產生積極影響。根據CMJ合并效應Meta顯示,神經肌肉訓練對不同年齡段CMJ的成績有不同幅度的提升,青少年運動員CMJ成績提升高于青年運動員,其部分原因可能受人體生長發育特征的影響,人體神經和肌肉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天訓練會帶來較大影響,青少年神經肌肉還處于發育階段,而青年運動員的神經發育的成熟度高于青少年,因此經神經肌肉訓練的刺激后,年齡小的運動員運動表現出現明顯變化。
本文沖刺跑成績的Meta分析結果表明,神經肌肉訓練對提高運動員水平方向的下肢爆發不具有統計學意義。這種結果的不一致可能與訓練方案制定有關。納入文獻中神經肌肉訓練方案采用最多的手段是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和穩定性訓練。但是,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的動作形式是跳深、跳欄架,缺少水平方向的動作。
納入文獻只要一篇文獻的實驗對象是只男性運動員,且實驗組和對照組的CMJ是無顯著性差異,無法進一步分析性別對縱跳成績影響的效果量;本研究只研究神經肌肉訓練對運動員下肢爆發力的影響,并未分訓練內容、運動項目等進行更微觀的研究,也希望后續研究能夠針對具體項目進行研究,為各個項目的訓練提供參考依據。
本研究通過對7篇文獻進行元分析得出結論是神經肌肉訓練能夠對運動員縱向下肢爆發力產生積極影響,但這一結果也受訓練內容的選擇和運動項目特征的影響。而對于水平方向的下肢爆發力沒有明顯促進作用。根據現有的研究結果,神經肌肉訓練作為提高運動員下肢爆發力的訓練方式,對其訓練效果的影響應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