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詩歌賞析
春天,是給我們帶來希望,也帶來無限憧憬和力量的一個季節。天空中朵朵烏云緩緩飄移,雨滴落在萬物上發出清脆聲響。在看似單調的土地下,各種生命一直在千軍萬馬地沸騰著,帶著想把所有美好都全數開放給世人的勁道,讓生命迷茫的人也感受到人間值得熱愛的事仍有許多。
作為一個思想敏銳的詩人和藝術家,蘇軾一生寫過許多關于春天的詩句,這兩首詩是他在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在汴京為好朋友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畫上所題的詩句。詩中名句“春江水暖鴨先知” 化用了孟郊的詩句“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見微知著,簡直可以和“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
全詩無一字寫早春,卻清新、舒暢,稀疏的桃花、短短的蘆芽都是早春特有的風物。“河豚欲上”寫出了河豚在春江水發時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的虛境補充了實境。蘇軾正是通過這樣的筆墨,把無聲的、靜止的畫面,轉化為有聲的、活動的詩境。于是,這幅畫不再是畫框內平面的、靜止的紙上圖景,而是以內在的深邃體會和精微的細膩觀察給人勃勃的躍動感,也拓寬了視覺之外的天地。
和第一首詩相比,第二首詩鮮為人知,但創作水平也很高。“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給北去大雁賦予了人的情感。詩人寫大雁感知到北方沙漠多風雪,希望在江南多待幾日。這種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惠崇的繪畫由“定格”轉變成了“錄像”,使大雁北飛的情景充滿著人的情感。
詩人故事
最近,有網友用AI還原了古畫上的蘇軾,讓我們和一代文豪蘇軾有了“面對面”的機會;而央視的紀錄片《蘇東坡》自開播后好評不斷,足見從古至今,蘇軾都是一個“萬人迷”,詩、書、畫全才的他,擁有從古至今數不清的粉絲。林語堂也稱贊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是一個百姓的朋友,是創新的畫家……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蘇軾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二十一歲進士及第,此后二十余年主要在地方任職,在他四十三歲那年,由于所寫詩歌譏諷朝廷新法,被誣陷入獄,之后屢遭貶謫,由從前的高朋滿座,變成了孤獨來去的“幽人”。盡管如此,生活中曠達、不拘一格的蘇軾,在工作上仍然執著:在密州救旱災,在徐州盡力治理黃河的水患,去杭州建蘇堤、疏浚西湖……不論身處何種境地,他都會盡心盡力完成自己的本職任務,從不懈怠。他也很懂得享受生活:建造學堂、開荒種地、做東坡肉……有人說,“蘇軾活得很熱鬧。”他這一生起起伏伏,滋味卻不差,他活成了許多人理想中的樣子:守得住人生的低谷,舒展著眉頭過日子,對每個人真誠,對每件事熱忱,充滿 “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
孩子的詩
天上的秘密
廣東深圳育才學校五年(2)班 劉憶瑾
一個房東叫喊著:
云房子,大售賣,誰要呀?
沒人要,
云房子被安置在天邊。
好寂寞。
一個到處行走的流浪漢,
住了進去,
他就是雨,
他在里面,放聲大哭。
同時住進去的,還有他的寵物——
彩虹。
每當雨哭完,
彩虹便出現,
陪陪主人,安慰主人。
雨,這個主人并不稱職,
每次只管自己哭痛快,
彩虹卻不抱怨。
依舊多姿又多彩。
天上的秘密,
還有很多我不知道。
但我很開心,
我所知的是最酷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