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這表明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是加強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新發展,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指引下,中華民族不斷走向偉大復興。
一、建黨百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發展的偉大歷程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境界,產生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形成的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毛澤東思想立足于中華民族站起來,回答了中國為什么要革命、為誰革命、靠誰革命等重大問題,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我們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革命道路,并探索了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道路,解決了民族獨立、國家落后挨打的問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標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創之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大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實現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提出科學發展觀,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黨和國家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此,黨的十九大報告用“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分別從理論和實踐上全面系統回答了新時代我們要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創立并不斷豐富發展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二、建黨百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鮮明品格
鮮明的國情特征。認清國情,最重要的是弄清楚現實社會的性質和發展階段、科學判斷社會主要矛盾及其變化。鄧小平理論的基石之一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就社會性質而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就發展程度而言,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這一特定內涵的新概念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是第一次,是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新鮮經驗的總結和概括。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發展階段,在發展進程中必然還要經歷若干具體的發展階段,不同時期會顯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征。對基本國情的判斷是我們黨制定和堅持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變化,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這是對中國國情的深刻把握。100年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在于我們黨對國情的清醒認識、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鮮明的時代主題。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實踐,推動中華民族實現了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起來。此后,黨的幾代領導集體就建設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進行了艱難探索。毛澤東第一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這個科學概念,這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發展。鄧小平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概念,此后歷次黨代會的主題都含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不斷有新目標新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非凡的理論勇氣、高超的政治智慧、強烈的歷史擔當聆聽時代聲音、回應時代主題,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創新性、時代性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要論斷,以全新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許多原創性貢獻。正是在解答時代課題的過程中,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高舉起了思想之旗。
鮮明的人民立場。鮮明的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顯著標志,最能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質和價值追求。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毛澤東提出“為人民服務”,鄧小平提出“三個有利于”判斷改革得失成敗的標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腳點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求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縱觀百年黨史可見,黨的理論創新始終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努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
鮮明的國際視野。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歷史大勢,正確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毛澤東提出要把中國建成一個大強國而又使人可親的國家,改革開放把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由于對世界大勢作出了正確判斷,我們黨確立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認識,才有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才有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開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僅僅著眼于中國自身的發展,更將中國發展放到全球視野中,就世界和平發展的諸多議題提出了一系列的中國方案,并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完善全球治理、維護地區與全球安全、運籌大國關系、建設美好世界等方面,充分體現出大國大黨的責任與擔當。中國制度和國家治理越來越被國際社會認可,這在于我們黨對所處時代和世界大勢的深入考量,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審視世界發展趨勢和面臨的重大問題,堅持為世界為人類作貢獻。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解決世界經濟、國際安全、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選擇,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的影響力、吸引力顯著增強,中國正在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責任編輯/雷?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