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蘇錦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即使因政見不和被迫離京,大文豪蘇軾依然能瀟灑地寫下如此豪放不羈的千古名篇。
然而,烏臺詩案將他的人生長卷撕開了一條巨大的裂縫。他差一點就此掉進深淵。所幸的是曠達的他透過這道裂縫,也能窺見天光,成就自己璀璨的一生。
這道裂縫,讓他看清了官場的爾虞我詐。他不再是蘇軾,而是東坡居士。自此,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環境里,都能尋找詩情,尋找畫意。
這之后他不僅寫出了《赤壁賦》等千古名篇,留下了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竟然還培養出了海南第一位進士。要知道在宋朝,放逐海南是比滿門抄斬僅輕一等的處罰啊。可他在條件極苦的儋州,依然笑著說,“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在儋州流傳至今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都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他的后半生就像盡情燃燒的烈火,勁風不止,一次又一次地刮過,可他依然熠熠生輝。
他寫下的那些流傳千古的佳句,仿佛暗夜的星光,指引我們如何跳出深淵,與裂縫同在。他告訴我們“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他告訴我們“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他告訴我們“人間有味是清歡”;他告訴我們“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裂縫讓他新生,烈火讓他超脫。
在裂縫中撒上種子,若有一天能在此處生花,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傷痛會有,繁花亦在。
(指導教師:熊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