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重視、保時間、防干擾、提質量。”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規定,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通知》提出,要指導家長和學生制訂作息時間表,合理確定學生就寢時間,小學生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為什么國家如此重視學生的睡眠時間?因為睡眠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對促進中小學生大腦發育、骨骼生長、視力保護、身心健康和提高學習能力與效率至關重要。
靠減少學生睡眠來試圖提高學習成績是非常不明智的。在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2019年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白皮書》中,調查了6萬多名6~17歲的青少年兒童的睡眠情況,發現睡眠好的孩子有一半成績處于班級前5名,睡眠不好的有一半在班級成績排名靠后。睡眠不好會更容易出現情緒低落、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過度焦慮,甚至出現更多的肥胖癥和抑郁癥。
科學研究早已發現熬夜會損害健康、影響智力。大腦有個結構叫海馬回,就像大腦收取資訊的一個記憶夾,很擅長接受新的記憶然后存儲下來。充足睡眠的大腦顯示有很多與學習相關的活動力,而被剝奪了睡眠的人記憶夾也被關閉了,任何新的學習和經驗都無法有效地記錄下來。而睡眠充足的人在深層睡眠的時候,腦電波扮演著檔案存儲的作用,會把記憶從暫時的記憶庫里轉成至另一個長期記憶的存儲處,被安全地保存。
(摘自《科普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