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亞華任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
3月,交通運輸部官方網站更新,徐亞華任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此前,徐亞華任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司長。

汪洋任交通運輸部總規劃師兼綜合規劃司司長
3月,交通運輸部官方網站更新,汪洋任交通運輸部總規劃師兼綜合規劃司司長。此前,汪洋任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兼公路局局長。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截至當日17時,交通運輸部全國兩會聽取代表委員意見建議工作專班收到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涉及交通運輸領域的意見建議共242項。其中,旁聽記錄84項、人大簡報109項、政協簡報13項、輿情意見31項、其他渠道5項。目前,交通運輸部各有關司局已全部完成與代表、委員的溝通答復工作,代表、委員均表示滿意。
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交通相關)》。充分發揮標準在車聯網產業生態環境構建中的頂層設計和基礎引領作用,按照不同行業屬性劃分為智能網聯汽車、信息通信、電子產品與服務、車輛智能管理、智能交通相關等若干部分,為打造創新驅動、開放協同的車聯網產業提供支撐。
根據交通運輸部黨組關于巡視工作的統一部署,3個部黨組巡視組于3月22日至23日,陸續進駐部海事局、珠江航務管理局、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福建海事局、深圳海事局、廈門海事局、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中國船級社廣州分社8家單位,并召開巡視工作動員會。部黨組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分別派員參加了巡視進駐和動員工作。至此,部黨組第七輪巡視工作全面展開。
河北、山東、河南等地違規設置妨礙貨車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寬設施和檢查卡點問題于2020年被官方通報批評后,全國范圍內已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據國辦督查室最新通報,截至2月5日,全國共排查限高限寬設施和檢查卡點61864處,其中20426處被拆除取締。
2月10日,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印發《安徽省智慧交通建設方案(2021—2023年)》聚焦基礎能力、行業治理、行業服務、科技創新、支撐保障五方面,重點打造“1個數字大腦、4類重點領域應用、1套支撐保障”總體架構,推進11個專項行動、34項具體任務,助力安徽智慧交通建設。
3月18日,四川省級專業化、規范化的公路交通應急搶險突擊隊成功組建,常備人數在500左右,是西南地區首支省級交通常備應急搶險突擊隊。突擊隊隊員已經接受步履式挖掘機、全路面汽車起重機、21米應急快速橋、51米應急快速橋、75米應急模塊化橋五類特殊專用裝備的操作訓練,并能熟練運用。
3月19日14時11分,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比如縣發生6.1級地震,自治區交通運輸部門迅速響應,展開搶險救災工作。截至3月21日,公路部門已反復排查震區1400公里公路和相關設施的受損情況,除國道345線局部路段出現裂縫外,未發現其他可視范圍內的公路路基、橋涵、擋墻等基礎設施受損。震中附近國省干線公路通行正常。
3月,湖南省交通運輸廳起草發布《涉路工程安全技術規范》,3月29日起實施。該《規范》把涉路工程分為七類,以條文形式分別對設計、施工和運營提出了安全技術要求。在全面總結我國涉路工程建設實踐經驗和科研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湖南省情特點,將涉路工程分為跨越式、穿越式、接入式、并行式、利用公路結構物、非公路標志及互通式立體交叉七類,為加強涉路施工事中事后監管、優化審批服務改革提供了技術支撐。
3月,2021年海南省重點項目大盤敲定,共安排省重點(重大)項目129個,總投資381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82億元。其中,省重點(重大)公路項目9個,總投資約505億元;省重點(重大)預備公路項目2個,總投資316億元。
2021年是保障杭州亞運會的沖刺之年,浙江省杭州市計劃完成公路水運機場建設投資525億元。其中公路項目410億元、水運項目35億元、機場項目80億元。杭州市交通運輸部門圍繞“迎精彩亞運、建重要窗口、展一流形象”活動主題,制定了《2021年交通建設目標任務書》,將按照“完工一批、續建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全力推進57個重點工程建設。
近日,2021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路建設項目第一次推進會召開。推進會透露,2021年新疆將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600億元,實現全區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6000公里,建成通車梧桐大泉至木壘高速公路等25個項目,通高速(一級)公路的縣城增加9個達到89個、占比83.2%。新改建農村公路5700公里。
3月1日,福建省莆田市公路局出臺《2021年莆田市專養公路工作要點》。2021年,莆田市公路局計劃投資7900萬元,實施小修保養355.625公里,新接養國省干線50公里,在橋梁及事故多發路段增設路面監控探頭46個;加強路面病害處置,全力做好專養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力爭全市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優良率達到80%以上。
2月,湖北省鄂州市公路局搶抓天氣回暖的有利時機,按照“先保通、后處置”原則,著手組織春季預防性養護工作。包括春運期間交通安全設施的損毀檢查及修復,國省干線公路的灌縫、邊溝清理及安保工程的完善鞏固,提高路面巡查頻次等工作。
(周啟江)

2月,寧夏公路管理中心石嘴山分中心各公路養護站組織“地毯式”路況調查登記,包括路基、路面病害和沿線交通安全設施、道路沿線綠化情況等。通過調查登記全面掌握轄養路段路況信息并“對癥下藥”,把影響公路安全的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為春耕生產和返鄉返學、群眾踏青旅游營造良好的交通環境。
(許佳穎 王婧)

為加快推動智慧交通發展,大力促進5G、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與交通運輸的深度融合,全面推進交通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穩步推進全國高速公路“一張網”平穩運行,進一步提升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強同行之間經驗技術交流,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應用,中國公路學會定于4月22日至23日在江蘇蘇州舉辦第二十三屆中國高速公路信息化大會。
聯系人:趙波
(010-84990502,84990788-1015)
3月22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8個管節(E8)順利實現水下36米精準對接,至此該項目的島隧工程沉管隧道已建成1278.5米,達沉管段總長度(5035米)的四分之一。此次安裝的E8管節為標準管節,長165米,寬46米,高10.6米,重約8萬噸,沉放位置逼近全線最深點,深水深槽施工復雜,難度較高。
3月21日,四川甘孜州瀘定縣至雅安市石棉縣的瀘石高速公路已全面開工建設,計劃于2024年底前建成。瀘石高速公路沿大渡河而下,全長96.51公里,也是銜接雅西高速公路和雅康高速公路兩條川西交通大動脈的聯絡通道。全線采用雙向四車道標準建設,橋隧比約86.5%,其中隧道占比約69%。項目建成后,瀘定至石棉的車程將由2.5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兩地生活圈將邁入“1小時”時代。

3月14日,廣東汕頭中陽大道中砂大橋順利合龍。中陽大道是2021年汕頭亞洲青年運動會的交通要道之一,起于新津河橋東岸,終至蓮鳳路,全長17.85公里。中砂大橋作為中陽大道的控制性工程,西接龍湖區,東連澄海區,全長1325米,主跨180米,采用雙塔雙索面斜拉橋設計。項目建成后,將為亞青會連通市區提供快速通道,對加強汕頭東海岸新城與中心城區的交通聯系,拉動片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月23日,重慶市巫山縣小三峽、小小三峽景區內的巫山跨徑最大雙塔懸索橋——桂花大橋合龍成功,該橋有望在2021年10月底竣工。
桂花大橋位于長江支流大寧河上,是連接巫山高鐵站、巫山縣城和巫山機場的重要通道。大橋全長1540米,主橋為主跨550米的雙塔鋼箱梁懸索橋,按雙向四車道標準設計。該橋竣工后,從巫山過境的車輛將不再經巫山縣城,可以直達鄭萬高鐵巫山站和巫山機場,巫山縣城至巫山高鐵站的通行時間將由原來的40分鐘縮短至15分鐘。
近日,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召開雄安新區對外骨干路網重點建設項目“保通車”勞動競賽誓師大會,力爭重點項目5月底前建成通車。
“保通車”勞動競賽將持續至5月底結束,計劃投資128.5億元,占雄安新區對外骨干路網重點項目年度投資計劃的91.9%。其中,高速公路項目預計完成投資121.8億元,普通干線公路項目完成投資6.67億元。
3月11日至18日,青海省公路局指導各市州交通運輸局在全省范圍內首次采用自動化檢測方式對農村公路路面開展技術狀況評定工作。
自動化檢測方式主要使用自動化綜合檢測車作業,具有實時檢測、分析數據的功能,在合理行車速度下自動檢測路面平整度和路面損壞情況,并對采集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評定,有效替代人工檢測,大幅提高檢測效率,所得結果更為精準。

近日,美國交通部聯邦公路管理局(The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發布了“地面運輸系統融資替代方案”(STSFA)的最新贈款計劃,積極幫助各州探索公路和橋梁投融資的新方法,旨在為美國公路信托基金提供長期支持。美國官員表示,“STSFA”計劃下的試點項目能夠使各州政府部門更多了解潛在用戶的收費結構,為補充傳統公路基礎設施資金來源提供有力支撐。此次贈款計劃合計金額為737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8080萬元),共資助了全美6個州運輸部門和2個運輸聯盟,主要包括道路收費試點計劃、道路里程使用費應用測試、地圖數據與運輸稅收、道路使用費示范項目、稅收替代倡議、道路使用費峰會、基于智能手機的燃油稅框架研究和優化道路使用收費服務8個交通項目。
3月10日,哥倫比亞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發布了二氧化碳減排最新計劃,擬實現“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減少51%”的目標。該計劃共提出了196項減排措施,其中多處涉及交通運輸領域,具體包括加強物流管理,優化貨物運輸路線,提高貨運樞紐的運作效率;制定運輸價格方案,優化金融監管環境,建立電動汽車商業化運營的監管體系和技術標準;提高航空運輸效率,優化調度方法,提高導航系統性能;推行現代化貨運計劃,停運或更換“總重超過10.5噸且使用期限超過20年”的貨車,降低超標、老舊貨運車的污染物排放量;加速運輸結構調整,加快推動“公轉水、公轉鐵”;調整公共運力結構,推廣使用公交車和自行車。

3月12日,加拿大基礎設施部(Infrastructure Canada)部長凱瑟琳·麥肯納(Catherine McKenna)與國會秘書安迪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內撥款4 億加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建設更多自行車、步行、混合電動自行車、踏板車和輪椅使用的道路或通道。這是首個致力增加加拿大非機動車道的基金,將在全國各地建設強大的社區,為加拿大人提供更多的通勤選擇,并通過減少有害氣體排放保護環境。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于2020年10月提出1800億加元(約合人民幣9329億元)、創造100萬個崗位的經濟刺激計劃,公共交通方面將獲得149億加元(約合人民幣772億元)。此次4億加元基金是149億交通投資的一部分,將幫助加拿大人通過更清潔、更實惠的方式出行,并提供就業機會,進而實現“2050年道路凈零排放”目標。
日本路面施工協會最新統計數據表明,路面施工行業對年輕一代缺乏吸引力。由于人員短缺,通常需要在星期六施工;若工程在市區,施工甚至需在夜間進行。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工程師和操作型人才,成為當下路面行業人力資源保障的最大問題。在日本,少有大學開設路面相關課程,多數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并不了解路面技術,老齡化的加劇也使該問題愈發嚴重。在未來10年內,隨著大量老年工人退休,該行業將出現明顯人力短缺的情況。
據《環境科學與技術》雜志報告指出,全球每月使用的口罩和手套數量高達約1940億個,成為塑料污染新源頭。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廢棄的口罩可以用來修建道路。將口罩的不織布材質切碎,與RCA混凝土廢物(即是拆卸建筑物后的混凝土殘骸)混合,在經過壓力、酸性、防水性等測試后符合土木工程標準的新型建筑物料標準。此外,該團隊還發現口罩不織布材質及RCA混凝土廢物的混合最佳比例為1:99,也證實了其延伸性和柔韌度都優于傳統建筑物料。該研究結果顯示,使用300萬個口罩可以建造1公里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