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1年4月29日收盤,A股市場中有3936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20年年報,剩余349家暫未發布?!豆墒袆討B分析》對此專門進行了統計和分析,希望能幫助讀者梳理2020年各個板塊的業績特點,從增長的角度挖掘景氣主線。
從整體數據來看,由于疫情的影響,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營收增速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均有所下滑,上證A股的營收和凈利增幅不及整體表現。但是,深證A股、創業板和科創板盈利能力表現較為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后疫情時期,中小型上市公司的恢復速度更快,業績反彈更強。分板塊來看,2020年業績同比大幅增長的板塊主要集中于中上游順周期板塊,如有色金屬、電氣設備、機械設備等。受益于經濟復蘇、新一輪需求驅動和海外供給替代出口訂單高增,2020年制造業業績持續兌現。而在下游消費品中,行業整體的利潤增速較為低迷,只有醫藥生物呈出較強的盈利復蘇狀態。細分到行業來看,我們進一步發現,軍工和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依然是今年A股的景氣主線。
通過表一的數據可以發現,2020年A股營收整體有所增加,但營收增速繼續下滑。2019年A股盈利能力提升之后,2020年A股盈利能力有所放緩,歸母凈利潤增速不及2019年,主要原因是上證A股表現不佳。

2020年上證A股的營收增速較2019年大幅降低,歸母凈利潤出現了負增長。深證A股、創業板、科創板的營收增速雖略有降低,但是相對穩定,深證A股在歸母凈利潤方面有較大改善。此外,2020年創業板、科創板的歸母凈利潤增速也非??捎^,諸多高增長公司實現了業績對估值的消化。在經濟復蘇環境中,此前關注度較低的中小市值公司盈利改善明顯更強,這也符合目前A股市場風格切換的表現。
從申萬一級行業來看,不同板塊的業績增速呈現出明顯的分化趨勢。營收增速靠前的分別是上游的有色金屬,中游的電氣設備,下游的農林牧漁、房地產等,其營收增速分別為 15.84%、15.58%、17.17%、13.66%。
隨著PPI的回升,2020年上游原材料領域出現明顯修復,有色板塊獲得了眾多投資者的青睞,2020年其歸母凈利潤增速達到143.79%。目前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加快,有色金屬行業有望進入需求和流動性共振的上升期。
2020年中游原材料及工業品的復蘇力度,給制造業帶來了營收凈利潤雙增長,制造業領域體現出高景氣的趨勢,這在電氣設備、機械設備、國防軍工等行業均有所體現。電氣設備行業整體營收持續增長,2020年電氣行業的歸母凈利潤增速達到51.30%。從電氣設備的細分領域來看,光伏海內外市場需求恢復,彈性增大;風電產業鏈逐步完善,業績有所改善;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全球電動化加速,也持續向上。
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以及基建刺激政策的落地,機械設備行業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0年機械設備行業的歸母凈利潤增速達到了57.86%。國防軍工板塊的高端核心裝備需求較為旺盛,2020年國防軍工板塊歸母凈利潤增速實現了40.18%的高速增長。
由于供給小于需求,中游的化工行業在營收降低的背景下,2020年歸母凈利潤增速仍然達到了30.10%,鋰電化學品、膜材料、有機硅、化肥等細分的化工領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相對上中游的景氣度而言,2020年下游行業的業績增長和盈利能力較弱,但是下游行業的醫藥生物板塊呈現出可觀的盈利狀態。2020年醫藥生物板塊的歸母凈利潤增速一改2018年和2019年負增長的局面,大幅提高至42.32%。由于海外疫情反復爆發,防護手套、口罩、核酸檢測儀器等防疫用品的需求較為旺盛,制藥企業和疫苗企業有望在2021年持續受益。
在TMT行業中,電子和傳媒行業營收增速改善度靠前。值得關注的是,一直呈現政策嚴格調控的房地產業,在2020年其營收增速依然可觀,達到13.66%,但歸母凈利潤有所下滑。而綜合、商業貿易、紡織服裝的利潤改善情況較差,其中2020年綜合、商業貿易板塊的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81.72%、-67.67%,這些行業受疫情沖擊比較嚴重,修復也相對緩慢。
其他行業的情況讀者可參考表二,在此不一一贅述。

從個股來看,共有2404家公司2020年年報的營收為增長狀態,占已公布公司的61.08%,歸母凈利潤為正增長的個股共2492只,占已公布公司的63.31%。有80只個股營收增速超過100%,643只個股歸母凈利潤增速超過100%,其中有5只超過10倍。同時,有15只個股營收降幅超過80%,另外還有420只個股的歸母凈利潤的降幅超過100%。
亞太實業(000691)的營收增幅達到18.10倍,為幅度最高的個股(見表三),同時,它的歸母凈利潤增速也達到276.72%。圣湘生物(688289)、之江生物(688317)、英科醫療(300029)的營收增速也超過了500%,歸母凈利潤增長幅度在10倍以上。

營收降幅前十名中(見表四),有五只ST個股。2020年神州細胞-U的歸母凈利潤為-7.13億元,截至4月29日收盤,神州細胞的股價報40.60元/股,與去年7月最高點103.99元/股相比,跌去約61%,市值也蒸發約280億元。神州細胞-U的產品均處于研發階段,未開展商業化生產銷售,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公司股價也一路走低。此外,神州細胞-U有大量的在研項目需要公司對研發持續加碼。根據公司的招股書,神州細胞-U預計在未來幾年仍維持每年18億元左右的研發投入。

受益于新冠核酸檢測試劑及配套儀器、醫療防護用品在疫情防控中的需求,圣湘生物(688289)和英科醫療(300677)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呈現爆發式增長,前者年前股價漲幅近50%,后者近200%。另外兩只百億級營收的個股出現在前十中,分別是天邦股份(002124)和ST永泰(600157)。(見表五)

由于疫情影響,圣湘生物的業績與上文提到的醫藥生物板塊的盈利能力相呼應。圣湘生物是以基因技術為核心,集診斷試劑、儀器、第三方醫學檢驗服務為一體的體外診斷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抗疫期間產品服務區域從2019年的40多個國家快速發展到近160個國家和地區,境外營業收入占比由2019年的4.98%提升到53.49%,海外渠道建設也得到極大加強。
對于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圣湘生物表示,公司2020年產品及服務在疫情防控中需求旺盛實現高增。公司是國內最早獲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公司之一,并憑借其強大的研發體系和供應鏈體系,實現裝機量的快速提升,未來將帶動相關試劑的增長,同時血篩、呼吸道檢測、宮頸癌核酸檢測等產品的推出將持續推動公司的發展。不過,隨著國際疫情防控及疫苗研發取得進展,疫情的相關收入及利潤可能會有所回落。
文投控股(600715)在歸母凈利潤降幅榜中位于榜首(見表六),數據顯示,該公司營收下降76.26%,歸母凈利潤虧損34.63億元,降幅達65.81倍。賢豐控股(002141)、三盛教育(300282)、幸福藍海(300528)也陷入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均為負增長的經營狀態。前文提到2020年國防軍工景氣度較高,主要是國防軍工核心細分板塊如軍工電子、軍工新材料、J20產業鏈等上市公司業績實現了高增長(見表七)。


從事多層瓷介電容器等電子元器件技術研發的鴻遠電子(603267),2020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74.43%,十四五期間武器裝備放量,新型號戰機和導彈等武器裝備需求量均有數倍的提升,同時裝備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也將拉動軍用MLCC的需求量,行業紅利明顯。
J20產業鏈的愛樂達(300696)主要從事航空零部件的數控精密加工、特種工藝處理和部組件裝配,2020年公司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有較高增速,一方面表明航空制造行業需求持續增長,公司新增產能持續釋放;另一方面,也表明在產業鏈端,公司正逐步實現由單一工序/機型向軍民全覆蓋多工序的轉型。
從持股機構情況看,五糧液(000858)、隆基股份(601012)、寧德時代(300750)是2020年機構持倉的熱門選擇。2020年,五糧液持股機構增加822家,年末持股機構共計1974家;隆基股份持股機構增加802家,年末持股機構共計1543家,寧德時代持股機構增加739家,年末持股機構共計1570家。2020年,順豐控股(002352)、中國中免(601888)分別有687、657家機構新進持股名單。(見表八)

表一至表八的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