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禮高
“數學教學的過程,應是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師生之間復雜的心理信息相互作用和交融的過程,新課程標準下成功的數學教學過程往往是伴隨著愉悅的情境與心態產生的。”這一點在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下的教材設計和編寫中顯得較為突出,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顯現得更為明顯。新課標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我認為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就常規教學而言,就是組織好課堂教學,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較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設置課堂教學的情景,以優化的情景為空間,根據教材的特點營造、渲染一種富有情境的氛圍,使學生的內心世界變得活潑、開朗,使數學學習的過程從單純的課內學習得到延伸,從而最優化地發揮數學認知、識記、想象、思維、創新和實踐能力,讓學生有機地融入課堂的教學之中。
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我們通常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情景設置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凝聚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渴求知識的欲望。
一、通過對原有認知問題的“揭短”和“疑慮”來設置情景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自疑問的驚奇開始。”這說明合理的情境創設在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教材中許多知識點的切入都是從情境創設開始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在原有認知與新知識之間布設一個“矛盾”,制造一個“沖突”,在“矛盾”和“沖突”的點燃之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其積極地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并最終尋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思想,而教師只需起到為學生的探索活動提供一個思考平臺和風向標的作用。學生也由被動的接受轉變為主動的探求,增強了學習的自主意識。
如在五年級“負數”的引入學習中,我們可以在用表示相反意義的量引入負數的背景下,通過對之前學習中認為的“最小的數是0”不存在“短處”和在“比0小的數”應等于什么的“疑慮”中,加深理解負數引入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明白負數的意義和作用,認識到負數在數學中的作用,并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學習是與其知識的發展是相適應的。
二、結合當前熱點問題,設置情景
籃球運動是當今世界很火的一項體育運動,精彩激烈,也是許多學生的愛好,因此,我們可以做一下籃球的文章。如在“百分數”的學習中,在學生對分數已有認識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們思考一個已經熟悉的問題:學校籃球隊參加了三場比賽,第一場投籃25次,投中16次;第二場投籃20次,投中13次;第三場投籃30次,投中18次。那么,可以怎樣比較這三場比賽的投籃情況?請同學們列式計算……在諸如此類的問題計算后,學生雖不能完整地說出“百分數”,但在投籃中,引導了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煥發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熱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探索意識。同樣,在“認識長度單位”的學習中,我和學生利用身邊的工具,認識了常用的長度單位,還利用多媒體拓展了微米、納米等單位,這樣,學生不僅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也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三、精心配置趣味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強烈的好奇心可以增強學生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促使他們對新出現的情況和新發生的變化做出反應,從而發現問題,并追根尋源,激發思考,引發探索欲望。如在“分數的認識”的引入教學中,就可以用《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為題,在孫悟空把僅剩的一個蟠桃分給四個人的趣味題境中,引導學生去探尋其中的奧秘。而在一年級的“分一分”這節的學習中,可通過與多媒體圖片展示生活中商場物品分類放置的對比,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感受分類思想,并把生活經驗遷移到數學學習中,從而利用生活經驗自然得到同類項的特征,合情地推理怎樣分類,體會探究知識的方法。
數學情景教學重視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為學生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一個好的情景配置,不僅可以很好地完成知識的傳授,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和探索意識,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也使學生更直觀、形象地“觸摸”數學,體驗到數學的“人情味”,感受到數學的無處不在,從而真正地理解數學的真諦,從內心喜歡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