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自由”與“不自由”:高科技跨國公司的政治化與國家化

2021-05-11 18:18:17郝詩楠
國際展望 2021年3期
關鍵詞:國家

郝詩楠

在自由主義理論家眼中,作為自由貿易以及跨境流動的先鋒,跨國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的重要性凸顯。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跨國公司的“無國界”“去國家化”或“去政治化”的特質能夠超越國家層面,在未來多中心或多主體的全球治理機制中擔當重要角色。然而,隨著以中美競爭為主線的大國競爭格局逐步顯現,跨國公司(不論其母國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在東道國(不論其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經營行為也逐漸變得“不自由”。其中,高科技跨國公司受到的掣肘尤為明顯。本文從先進技術的發展與國家間競爭的關聯度切入,探討高科技跨國公司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重合的機制,并以此探討這類跨國公司(再)政治化與(再)國家化背后的動因、對中國的影響以及未來的應對策略。

在行文邏輯上,首先,對既有文獻進行回顧,梳理自由主義理論對跨國公司角色的兩大假定,并基于現實的進展對這些假定進行反思。其次,基于先進技術的特質,探討高科技跨國公司(再)政治化的內涵,即在國內層面的“政企互賴”及其在國際層面引發的“國家間互憂”。再次,提出技術主權觀念的出現及全球傳播對高科技跨國公司(再)國家化形象的塑造。而這種觀念的出現不僅會推動企業和政府公共關系戰略的調整,同時還會促使各國對來自外國的高科技跨國公司進行規制、限制甚至是打壓,而這類行為在自由主義理論中是不合法的。最后,對相關問題的理論意義與現實影響進行簡要闡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中國的應對思路。

一、跨國公司:理論上的“自由”與實踐中的“不自由”

冷戰結束前后是自由主義或新自由主義思潮不斷搶占智識上主導地位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特別是在冷戰結束之后,一種樂觀的情緒彌漫全球。不少學者認為,此時軍事問題已然失去了討論的意義。與之相反,經濟問題的重要性陡然上升。因此,長久以來在國際關系中對高級政治(high politics)與低級政治(low politics)的劃分也失去了意義。經濟不再是無足輕重或必須從屬于政治的因素。相反,自由主義的理論家們則認為國與國在經濟上的互相依賴反而是實現政治和平至少是國際合作的可靠動力。

自由主義在本體論上是一種社會本位的理論,它通過貶低國家和暴力的作用從而提倡社會中心論的多元主義范式。在國際層面,自由主義理論則表現出一種對國家中心論的排斥,進而更加強調國際行為體的多元化。因此,跨國公司作為多元國際行為體的一員也被自由主義者們賦予了很高的地位。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也的確推動了跨國公司的發展。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境內跨國公司的產值已經占到其出口額的80%以及進口額的一半以上;而當時世界貿易中的30%以上都發生在跨國公司內部的各生產部門之間。

(一)“自由”的跨國公司

上述跨國公司主導的國際經濟趨勢的出現讓自由主義者迅速獲得了相對于現實主義者的“勝利”。有學者指出,正是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勝利,讓多數國家對原本充滿敵意的基于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具體而言,在新自由主義理論家的視野中,跨國公司因具有兩大反映“自由”或“流動”的特質從而獲得了獨特性甚至是某種優勢,并以此建構出了一種跨國公司的“自由”形象。這種理論上的“自由”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跨國公司是“去國家化”的。作為橫跨多“國”的跨國公司,其總部與各類業務所在地可以分離,而其投資行為與資金來源也不僅限于一地,因此跨國公司對于國家的邊界并不敏感。倫敦商學院教授斯多普福德(John Stopford)指出,跨國公司并不總是其母國的附庸,很多企業沒有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它們關注業務本身而非業務所在地,? 也不依賴于某一個國家的政府政策。? 也有學者提出,跨國公司就其本身的實力而言早已超越了國家,例如其內部貿易可以取代國家間貿易,一些跨國公司還具備了以非暴力的方式侵犯某些國家的能力,比如在冷戰時期一些美國跨國公司在中情局對東道國政權顛覆計劃中充當了“幫兇”。因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跨國公司可以與國家并列成為塑造全球秩序的力量,它們反過來還會向各國爭取“去監管化”的政策措施,這也在知識界引發了很多關于國家主權是否被架空以及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何去何從的討論。? 總之,跨國公司是一種“無國籍的世界公民”。作為“流動”或“自由”的體現,跨國公司在去監管化與自由化貿易的條件下,可以將資金和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轉移,從而提高欠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最終實現全球的“趨同”(convergence)。

第二,跨國公司是“去政治化”的。在自由主義者看來,對國家邊界敏感度較低的跨國公司追求的首要目標是利潤,其行為遵循利潤最大化原則,因此跨國公司常常有意或無意地掩蓋自己的政治立場,避免卷入本地或國家間政治沖突,以同時在各東道國和母國之間賺取利益。換言之,只遵循利潤最大化原則的跨國公司不存在“政治忠誠”的問題,它既可以幫助母國實現一定的目標,也可以反過來規避母國的法律、法規或其他限制,還可以在東道國賺取利潤。例如,斯多普福德就以日本為例指出,跨國公司也可反過來“掏空”(hollow-out)母國的經濟;? 又如,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 Martin Space Systems Company)無視美國海外反腐敗法的相關規定在歐洲和日本對當地官員進行賄賂;? 還有一些在受到母國制裁的東道國經營的跨國公司還會幫助東道國規避母國的制裁。

在隱含自由主義觀念的治理理論中,“治理”與“統治”之間的差異即在于政府是否處于管理公共事務的核心,而所謂“治理”就是多元共治的代名詞。作為其在國際層面的變體,各種版本的全球治理理論也都能得出類似的觀點。學者們同意,在本就“無政府”的國際社會中更容易且更需要除國家之外的其他主體的“自覺”互動來建立新的全球秩序,即在“沒有政府的治理”(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狀態下的“多中心世界”。? 正是在這樣的秩序中,跨國公司無疑是治理的“蛛網”模型中除國家之外的又一個可信賴的主體。

自由主義理論家們樂觀地認為全球治理的重心最終會轉移到超國家層次,而在這個層次上跨國公司將獲得與在國家層次中的企業或公司相同的地位,最終形成超越國家的獨立跨國力量甚至成為國家的“競爭者”(見表1)。在新自由主義理論中,企業無疑比國家或政府更具有價值上的優先性;而在國際層面,跨國公司更是推動國際關系理論從國家間政治(inter-state politics)范式轉向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范式的重要動力。

(二)“不自由”的跨國公司

逆全球化浪潮沖擊了自由主義對跨國公司的理論假定,讓跨國公司與政治或國家無涉的“神話”不攻自破。換言之,跨國公司不能再忽視或假裝忽視自己與政治的聯結,而是被迫或主動地卷入國內以及國家間的政治爭論甚至沖突。于是,包括對跨國公司“特質”判斷在內的新自由主義理論所提出的一系列假設并非不言自明的“定理”,最多只是一種結果或因變量,即它會隨著一些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其中,地緣政治競爭之下的現實主義邏輯復興很容易瞬間消解自由主義。而在這種情境下,真正“去國家化”且“去政治化”的“自由”跨國公司是否可能存在是值得商榷的。

自2018年以來,大國之間尤其是中國和美國之間在經濟、金融、貿易與科技等方面的沖突愈發激烈。在不斷加劇的大國間競爭中,跨國公司一方面已經無法忽略各國對于“政治正確”定義規范的差異而輕松“騎墻”,另一方面跨國公司在尋求利潤之前必須先進行“政治站隊”。具體而言,跨國公司的(再)政治化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跨國公司的高層愈發政治家化,有意地對與經營無關的公共議題進行表態。杜克大學的查特吉(Aaron Chatterji)教授和哈佛大學的托福爾(Michael Toffel)教授自2015年就開始關注所謂“首席執行官行動主義”(CEO activism)的問題。所謂“首席執行官行動主義”指的是企業高管對與自己經營事務無關的公共事務公開表達自己的立場,做出道德或價值判斷,甚至運用經濟力量干預政治過程。? 當然,在查特吉和托福爾所分析的案例中,公共事務主要指的是國內事務。然而,一些跨國公司的領導人也日漸樂于對他國的社會政治事務品頭論足。比如,時任美國職業籃球協會(NBA)休斯頓火箭隊的總經理莫雷(Daryl Morey)曾就我國香港地區的暴力亂港事件發表不當言論引發輿論嘩然,而之后NBA總裁蕭華(Adam Silver)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表達了對莫雷言論的支持。這對于長期宣稱重視中國市場和收益的NBA來說十分罕見。又如,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后,美國就烏克蘭危機制裁俄羅斯,此后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發起了一個呼吁俄羅斯與西方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倡議。據悉,該倡議也得到了包括聯合利華等大型跨國公司高層的響應。

第二,“政治正確”愈發成為跨國公司經營過程中難以回避的問題。盡管許多跨國公司在內部有相對完整的政府關系戰略,但一般而言,跨國公司在與其母國社會政治制度不同的東道國經營的時候大多會選擇順從式的低調經營策略。實證結果也顯示,與新帝國主義和新重商主義假設跨國公司與東道國政府之間是一種對抗性關系相反,跨國公司和東道國政府間的關系越來越趨于友好與合作。? 一些跨國公司也會選擇盡量淡化與母國的政治聯系,? 并避免同時公開觸碰東道國的“政治正確”類議題。然而,當母國與東道國間的沖突加劇時,雙方都會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間接地要求屬于本國以及在本國內經營的跨國公司進行關于“政治正確”的表態或“站隊”。特別是當下西方各國政府對外國企業政治審查加劇的情況下,以往跨國公司模糊自身政治立場的做法已難以為繼。例如,2021年3月,在部分西方國家無端指責中國新疆政策的背景下,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 BCI)糾集多個西方服裝業跨國公司宣布禁用產于新疆的棉花。

第三,在更為極端的狀態下,當跨國公司的某一個或多個東道國與母國發生高烈度沖突時,一些特定類型的跨國公司就很容易被深度卷入。在這種情況下,再政治化與再國家化構成了一體兩面的關系。當跨國公司卷入政治紛爭尤其是地緣政治沖突時,便無法再依靠自身來解決問題,只有向母國求援。例如,中國政府一般會及時對在外國受到打壓的中國跨國公司予以聲援。簡言之,正是跨國公司的再政治化進一步引發了跨國公司的再國家化。如果說再政治化主要表現在跨國公司在母國與東道國相互沖突的政治立場中回旋,那么再國家化則更多地與跨國公司的母國相關,表現為跨國公司再度強化與其母國的政治關聯。就過程而言,再國家化是再政治化達到極致(即遭遇極度打壓且無法抉擇之時)的自然反應。

下文主要聚焦于高科技跨國公司,討論其政治化與國家化的表現、原因與影響。之所以著重考察高科技跨國公司的(再)政治化與(再)國家化,是因為這些公司核心業務所涉及的高科技、先進技術或新技術本身所具有的特質。這使得該類跨國公司在逆全球化浪潮中對于政治、民族國家以及國家間關系更為敏感,進而可以被視為后自由主義時代跨國公司的政治化與國家化的極端案例。

二、政企互賴、國家間互憂與高科技跨國公司的政治化

我們認為,包括新技術在內的先進技術所具備的公共產品特質使得高科技跨國公司的利益與其母國國家利益深度捆綁,進而在國家層面形成了“政企互賴”的基本結構。而在國際層面,高科技跨國公司的經營行為又很容易引發國家之間的相互“擔憂”,這種憂慮甚至焦慮在自由主義國際規則不斷消解且高度不確定的時代激發了國家自我保護的傾向,產生了較為明顯的技術主權觀念,最終使各國在戰略與政策上都試圖限制技術和知識的流動性或公共性,而這曾是新自由主義理論興盛時代學界追捧的核心假定之一。

(一)國家層面:“政企互賴”

高科技跨國公司的特質很大程度上與高科技或先進技術本身的特點緊密相聯。相較于普通研發過程,先進技術研發過程的風險較高,前期投入成本巨大,一些先進技術的基礎設施建設具有網絡化的傾向,因此很容易呈現出“自然壟斷”的色彩,進而將純粹的民間資本和民營機構排除在外。因此,自由主義者關于各類非國家行為體在技術發展時代能夠擁有與國家大致相等獲益機會的假定或許是錯誤的。原因在于先進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具備了公共產品的特質,因而其在研發過程中對國家介入的需求是很高的。首先,從結果上來看,先進技術或新技術還具有多用途性,至少是兩用性。除了可以用于民生、經濟領域之外,還能夠提升國家的軍事投射能力,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通過高科技產品或品牌的全球營銷提升國家的軟實力。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先進技術也具備了戰略性。從歷史上來看,大國的崛起并取得世界領導權的關鍵也在于對前沿技術的掌握。換言之,科技優勢不僅是霸權合法性的核心,而且也日益成為大國博弈與沖突的核心;與此同時,這種觀念越來越得到各國社會及普通民眾的認可。? 其次,一些技術發達的大國早已開始通過某種形式的“舉國體制”推動先進技術的研發。例如,美國的先進技術計劃(Advanced Technology Program, ATP)就是20世紀90年代克林頓政府時期由其商務部牽頭的國家主導型技術研發計劃,其資助的項目分布在先進材料及化學、信息技術、電子通信與生物技術四個領域。截至2007年該計劃完成,ATP共支持了824個項目,資助總額達24億美元,直接和間接參與機構1 581家,是實現美國技術發展戰略轉型的一項重要計劃。? 此外,美國政府還幫助組織“半導體制造技術戰略聯盟”(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EMATECH),并提供了5億美元的初始資金。? 還有學者指出ATP與中國早先推行的多項國家科技計劃以及“中國制造2025”計劃在實質上頗為相似。? 比較研究也顯示,技術發展依賴于相當的市場規模,而不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都依靠國家力量來維持,而這種政府主導市場的規模直接決定了技術創新與發展的可持續性。

市場內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去國家化”,但不論是國內統一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其本身的創造與維護卻是不折不扣的國家行為。高科技跨國公司盡管是先進技術研發的主體,但其本身的成長和業務的發展高度受益于母國對于這類企業的態度和政策取向。此外,當我們將東道國引入討論之后,這種政企之間的相互依賴又呈現一種三方互動關系。一方面,母國政府一般都有意識地對本國的高科技跨國公司進行分類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以國家的需求來指導企業的經營行為,導致國家利益與企業利益深度綁定甚至重疊一致,同時國家也逐漸發展出一整套策略和監管技術來馴服這類企業;另一方面,高科技跨國公司也需要東道國政府在工程建設、海外研發、銷售等方面的支持,因此也盡量避免觸碰涉及東道國國家利益的領域,以維持與東道國政府之間良好的關系。而在這樣的背景下,跨國公司的技術人員與企業家即使不是來自體制內的,也是與各國政府或各類公共機構過從甚密的“公共人物”,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就會涉足企業經營之外的公共領域。

(二)國際層面:“國家間互憂”

從國際層面看,以往,包括跨國公司在內的非國家行為體的母國多為發達國家,這也被認為是當前全球治理機制不平衡的主要表現之一。有學者指出,“不同國家的非國家行為體在全球治理各領域的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別,發達國家占主導地位,發展中國家的非國家行為體較少。整體而言,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NGO等在全球各議題領域中占據話語主導權。”? 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各國內部財富的積累與西方對資本需求的增加,跨國公司已經不是發達國家的專利。以高科技跨國公司為例,母國位于發展中國家的企業近十年來發展迅速,像中國、印度以及墨西哥等國家在電信、半導體、計算機、互聯網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體量不斷壯大。其中,中國的華為公司早在2011年就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制造商,而中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速度也非常迅猛。

在先前的民族國家—跨國公司的關系網絡中,一般是發展中國家作為東道國較為擔憂那些母國為發達國家的高科技企業在進入本國之后,不僅會造成壟斷破壞發展的自主性,而且會引發技術與數據安全方面的風險。比如2010年發生在中國的“谷歌事件”就反映了這種擔憂。近年來,以發展中國家為母國的高科技跨國公司在自主技術創新方面的表現也愈發亮眼。例如,印度的塔塔電信(Tata Communications)早前就成功進入了電信業極為發達的日本,并在新加坡建立了數據中心;而在新一代通信技術方面,包括中國、印度、越南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高科技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上自主研發出了5G通信設備,其中印度信實吉奧通信公司(Reliance Jio Infocomm)更是宣稱其5G技術已具有全球供應與布局的能力。但是需要承認的是,像中國這類發展中國家的科技實力在短期內還無法超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即使如此,另一種反向的擔憂還是隨之出現。有一些觀點認為,發展中國家的高科技跨國公司的發展將打破西方的技術壟斷,實現技術發展路徑與標準的多元化,最終將修正原本相對扭曲的全球供應鏈。

如上所述,高科技本身日益與國家的實力和權力緊密相聯,先進技術僅通過改變國家戰爭、軍事實力的主要構成,進而就能夠改變戰爭的形態,甚至最終可以改變全球秩序。因此,技術發展多元化的意義并不只在于技術壟斷者的轉移,其更意味著全球性的權力分散化程度的上升。例如,全球統一的技術標準和規則原本是西方發達國家控制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手段,而如今發展中國家及其企業在重塑技術規則方面也提出了諸多訴求,引發了傳統規則制定者的焦慮。除此之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試圖對全球產業鏈實施“去中國化”戰略。這些焦慮、擔憂甚至是敵視,最終指向全球經濟主導權問題,? 而這種經濟主導權對于世界格局的影響也不容小覷。正如一些學者所指出,“中國本土技術的發展,加上現代制造業產品周期的加快,意味著在未來幾年中國的跨國公司將在高附加值行業與西方跨國公司展開越來越多的競爭,并進而取代它們。隨著這些逐漸成為現實,中國對西方金融業和服務業的依賴將同時下降。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將挑戰美國和歐洲對世界經濟的領導地位。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一個能夠保證開放貿易的單一大國將由此消失。”

經濟主導權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政治主導權。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剛剛起步,各國是否能夠搶占先機決定了未來世界經濟的發展方向與全球權力格局的形態。盡管在此過程中,高科技企業是重要的主體之一,但這并不意味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純粹的市場行為。目前,中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與5G領域已經積累了與美國競爭的技術能力。像華為這樣的高科技跨國公司在應用技術以及部分基礎技術層面的領先地位事實上也代表著中國的技術實力,這的確引發了美國對其科技優勢與話語權乃至領導權旁落的擔憂。因此,美國不斷通過取消中國跨國公司在各類技術類協會中的會員資格、強制資本轉移以及直接制裁等手段,最終形成了對中國高科技跨國公司全面打壓的態勢。? 美國甚至還通過其主導的聯盟體系、多邊合作機制與對話平臺,構建了美、歐之間對華技術打壓的“統一戰線”。

總而言之,高科技跨國公司的發展、經營與競爭在這個時代具有了政治意義,其在本質上又具有結構性根源,即跨國公司與國家間的地緣政治競爭存在聯動,似乎也不會因為各國的政府更替而發生改變。

三、技術主權觀念與高科技跨國公司國家化

高科技跨國公司(再)政治化的另一個側面是(再)國家化。在逆全球化與大國間競爭前景模糊的高度不確定時代,各國都在以某種方式從全球化進程中“撤回”,轉而重新強調民族國家本位與主權的重要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自由主義理論的實質性否定,因為自由主義理論在本體論上是輕視主權國家或國家主權的。在這個背景下,特別是當母國與東道國之間的鴻溝愈發拉大甚至陷入沖突時,高科技跨國公司就會受到來自兩個方向的“雙重擠壓”(sandwiched),從而不得不重新尋求通過與母國的政治關聯得到保護。然而,這種不得已的“選邊站隊”行為也意味著高科技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經營風險會逐漸升高,甚至會成為后者內部民族主義者們的攻擊對象。總體而言,高科技跨國公司的跨國性正逐漸弱化,國家化成為一種戰略選擇。而在這一過程中,不論是對母國還是東道國來說,民族國家技術主權或科技主權觀念的形成是塑造這一現象的重要基礎。技術主權是指民族國家在技術的選擇、運用與開發等方面追求不依賴他國的自主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技術主權觀念脫胎于“技術民族主義”(Techno-Nationalism),是與傳統主權理論、經濟民族主義、政治現實主義與技術決定論等理論或觀念相互作用的結果,并與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理論指導下的“技術全球主義”相對立,? 同時技術主權觀念也反映出在全球保護主義的實踐中既有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不斷被挑戰的現狀。

第一,技術主權觀念形成于高科技的“安全化”(securitization)。技術主權觀念的背后無疑反映出國與國尤其是大國之間政治競爭背景下的“國家安全焦慮”。盡管西方國家大都將強調技術主權的原因定位為“意識形態之爭”,即“自由民主陣營”對“非自由民主國家”所謂“數字威權主義”(digital authoritarianism)的反制。但事實上,技術主權背后的技術多元化以及建立于其上的國家權力安全焦慮才是更深層次的因素。正如前文所述,在大國競爭的背景下,以往被認為中性的先進技術知識變得愈發非中性,各國都開始重新公開強調技術發展的地緣政治意義,并將先進技術的發展賦予更重要的意義進而與國家安全緊密掛鉤。換言之,技術主權的張力與沖突絕非源于政體(regime),而是源于民族國家(nation-state)。

第二,技術主權觀念現已擴散至全球范圍。從歷史發展來看,技術主權觀念原本是發展中國家抵制發達國家技術霸權與技術殖民的工具,它曾對很多后發國家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科技產品有著積極意義。而在當時,西方國家作為自由主義理論的倡導者,篤信技術知識的自由流動能帶來大量好處,因此強迫后發國家開放技術市場。然而,隨著大國間地緣競爭程度加劇,技術主權觀念也已在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全球范圍內被普遍接受。例如,2020年以來在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領導下的歐盟委員會在多份文件中明確提出“經濟與技術主權”的概念,強調歐洲要在與美國、中國的競爭中保持技術自主,并擁有自主的“戰略性技術”,自主掌控數據信息,并且能夠主導國際技術標準和管制規則體系的構建;? 與之類似,特朗普政府時期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所提出的由清潔運營商(clean carrier)、清潔應用商店(clean store)、清潔應用程序(clean apps)、清潔云端(clean cloud)和清潔電纜(clean cable)五大部分組成的所謂“清潔網絡”(Clean Network)計劃也是這種技術主權觀念的反映。當然,“清潔網絡”計劃并不排斥美國的其他西方盟友,其針對的目標事實上是中國,但是其主要目的依舊是維護美國的全球網絡霸權。

第三,在技術主權觀念擴散之下,各國在政策上試圖限制技術知識的流動性或公共性的做法具有了一定的合法性。過去,在新自由主義理論興盛的時代,技術知識與信息的自由流動曾是全球化的核心假定之一,即技術不僅可以資本化(capitalization),而且可以自由貿易。先進技術的發展會對國家對內、對外主權形成制約;? 而在諸如人工智能、云計算與機器學習等新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又有學者警告那些擁有新技術的高科技企業可以基于其所掌握的“超級權力”挑戰國家的監管,進而影響傳統意義上的主權。

但是,在技術主權觀念擴散的當下,這種預測或警告在國家監管沖動膨脹面前似乎被邊緣化了。由于先進技術或新技術不再是普通的商品,高科技跨國公司也就不再是普通的跨國公司。正如上文所述,在“政企互賴”的背景下,母國已經發展出了一套政治、法律與行政框架,強化了對這類跨國公司的監管與限制,并且提出了各類版本的技術自主方案與計劃。而在高科技跨國公司與母國利益的這種捆綁愈發明顯的情況下,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經營行為也相應地具備了國家行為的意味。因此其與東道國有意或是無意的沖突風險也在不斷上升。例如,在香港發生的暴力亂港事件中,蘋果公司在中國內地以外的應用商店中堅持上線一款可以顯示警察實時位置的地圖APP,以幫助暴亂分子躲避警察逮捕,成了暴亂分子的幫兇。蘋果公司這種暗中支持行為與其“一貫立場”相吻合;? 與之類似,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這樣的新技術公司在香港“修例風波”中的所作所為也反映出其與美國政府之間的互動關系,甚至展現出相當的地緣政治能力;? 而中國的字節跳動、騰訊等新技術跨國公司在遭到美國政府的無理制裁時,也轉而通過東道國內的多種方式形成輿論壓力以反擊美國政府的霸道行徑。

四、余? 論

對于高科技跨國公司來說,由于先進技術本身具有一定的公共產品特性,并且能夠同時決定國家的硬實力與軟實力,因此高科技的發展、國內政治與國家間競爭的關聯度也逐漸加大。大國間的競爭也由此與高科技跨國公司的命運深度聯動。在逆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一般的跨國公司尚且面臨政治化與國家化的選擇,高科技跨國公司更是難以擺脫這種雙重轉向的命運。

從理論上看,高科技跨國公司的政治化與國家化促使研究者們在撥開自由主義理論的迷霧后,再度看到了復雜的國際互動中民族國家的角色。可以說,現實的變化在理論層面上投射出一種鐘擺現象:在全球化高歌猛進的時代,世界范圍內都曾經篤信新自由主義理論的正確性,鼓吹資本、人力與技術在自由貿易條件下的流動對于人類福祉的重要意義;然而,在全球化受挫的當下,人們可能又會轉向現實主義理論,強調跨國公司與國家權力之間的財富—權力聯結。? 事實上,國際關系的理論無法獨立于國際現實而存在,因此應避免對某種理論的教條化應用。

從實際影響看,高科技跨國公司政治化與國家化的雙重轉向阻礙了全球技術合作和進步,提高了技術進步的門檻,消解了原本由技術發展、擴散所帶來的跨國、跨境便利性,最終會影響人類社會的整體福利。當然,高科技跨國公司在掌握新技術的前提下的確會帶來諸如政府監管、國家治理甚至是國家安全等方面的挑戰,特別是對于治理能力較弱的國家來說這些挑戰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風險。但是,最優的應對路徑應當是各國相互合作并共同建構新的監管框架,實現對高科技跨國公司行為的協同監管,促進共同的技術進步,而不是讓各國與本國的高科技跨國公司一道形成一個個相互獨立且對峙的“國家—企業”堡壘。

對中國而言,應當在戰略上堅持技術多邊主義,重點是盡可能積極探索與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合作制定技術競爭的約束性規則,但在美歐反應不甚積極的當下更應及時轉向與其他地區相關國家合作,例如在與韓國保持良好關系的基礎上拓展中國企業與韓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科技企業在半導體、芯片研發方面的合作。此外,應當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在擴大開放的基礎上繼續通過“以市場換技術”的方式實現國家間技術合作以及高科技跨國企業之間的技術合作,消除政治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當然,就中短期趨勢而言,世界各主要大國對技術主權觀念的強調在短期內無法逆轉。由于美國等國家的推波助瀾,各國內部對于技術供應鏈自主化、本土化的呼聲不斷高漲,在國際上也出現了如上文討論的一些排他性技術同盟的雛形。盡管供應鏈的收縮可能會造成相關高科技產品生產、研發成本大幅上漲,但是在可預見的將來,各國對于本國高科技跨國企業的控制以及對相關外國企業的打壓只會有增無減。其中,美國不會任由其在全球高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旁落,會繼續保持對中國的技術發展和高科技跨國公司的投資限制甚至是“斷供”。當然,拜登政府可能不會延續特朗普時代對華“全面脫鉤”的主張,但會通過諸如構筑小院高墻等手段在核心技術領域對中國及其相關跨國企業實施更嚴厲的打壓。

因此,中國在強調技術多邊主義與擴大開放的同時,也可以將推進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作為另一個必要的戰略選擇,其關鍵在于突出國家角色,即建構與完善國家引導下的以高科技跨國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一是在政策層面幫助高科技跨國企業加速從境內外吸收相關人才,一方面可以出臺新的政策吸引海外華人技術專家以多樣化和更具靈活性的方式回國服務;另一方面可以繼續通過“惠臺”政策加大對我國臺灣地區高科技人才尤其是芯片工程師的吸引力度。二是為高科技跨國企業實施技術進步精準突破提供條件,比如可通過政策與資金引導相關企業對可能獲得顛覆性技術突破的相關領域(如新一代通信技術、芯片等)實施有針對性的重點研發攻關,同時避免對尚不成熟、缺乏基礎且前景不明的所謂“先進技術”盲目投入,力爭獲得積極成效。

[責任編輯:樊文光]

猜你喜歡
國家
國家公祭日
環球時報(2022-12-14)2022-12-14 16:46:27
“求一可愛國家而愛之”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12·13 國家公祭日》
正是吃魚好時節!國家呼吁多吃魚,這五種魚你一定都吃過,但你知道好處都有什么嗎?
當代水產(2019年4期)2019-05-16 03:04:56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看中了他吃國家糧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國家為什么會失敗
上海國資(2015年8期)2015-12-23 01:47: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91欧美在线|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尤物视频一区| 91九色国产porny|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欧洲亚洲一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亚洲天堂自拍|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 国产玖玖视频|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91精品人妻互换|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97久久免费视频|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色综合久久88| 国产成人一级|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欧美成人国产|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911亚洲精品| 亚洲三级网站|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成人日韩视频| 亚洲αv毛片|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91视频首页|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毛片视频网|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色图| 国产网站免费看| 青青国产视频| 高清免费毛片| 草逼视频国产|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