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杰

國家市場監管部門對于阿里巴巴集團這一巨額行政處罰是我國網絡市場發展中的標志性事件,將在反壟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反壟斷的一個基本目的就是通過法律法規,矯正、規范那些旨在獲得市場勢力,或利用市場勢力的各種市場行為。根據市場監管部門發布的信息,阿里巴巴集團對在自己平臺內入駐的商家提出“二選一”要求,禁止這些商家在與阿里有競爭關系的其他平臺開店或參加促銷活動。阿里巴巴集團借助其市場力量、平臺規則和數據、算法等技術手段,采取多種獎懲措施保障“二選一”要求執行,其目的在于維持、增強自身的市場力量,獲取不正當競爭優勢。
監管部門的信息顯示,阿里巴巴濫用其市場支配地位已有多年。2017年,阿里的主要競爭對手京東集團狀告阿里,控訴后者濫用市場支配權。這一訴訟被阿里巴巴以管轄權異議拖了兩年后才立案。2019年,國內知名家用電器制造商格蘭仕電器也曾狀告阿里巴巴的“二選一”要求。該訴訟最后雖然以格蘭仕撤訴和解,但其影響不可低估。
“二選一”的實質是通過限制商家的選擇權,來進一步鞏固阿里的市場支配地位,讓商家被迫“綁定”阿里的電商平臺。盡管表面上看商家是自愿與阿里簽訂服務協議的,但由于商家是按照阿里列出的條件,在市場老大與其他平臺做出的選擇,導致其在利益權衡的最后喪失了未來與其他平臺合作的機會。
凈化市場環境是市場經濟得以順暢運行的前提。無論是市場主體聚焦的營商環境,還是消費者擔心的消費環境,抑或是商家和消費者都關注的競爭政策,這些都是市場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反壟斷就是要保護正當、合法的競爭,規范市場秩序。再強大的企業,都應受到市場競爭的約束,哪怕這種競爭只是來自潛在進入者的壓力。
阿里巴巴的兩大平臺——淘寶和天貓是互聯網經濟爆發式發展中的成功樣板,為我國的電子商務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隨著兩大平臺市場規模的擴大,遙遙領先的市場地位也給整個市場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平臺經濟領域出現的追隨者也成為挑戰者,阿里利用其絕對的市場優勢,通過強迫入駐商家簽署“二選一”來擠壓競爭對手,破壞市場生態。這種做法明顯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基本游戲規則。
另外,阿里的兩大平臺也利用其獨有的算法,對消費者搞殺熟,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此外,規范市場秩序的形成不僅需要有科學嚴謹的法律法規,需要高效、公正的執法,也需要市場主體的自律。
企業利用自己的資源和技術,通過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滿足客戶需求,最終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這是市場繁榮發展的最基本邏輯。然而,這一邏輯的實現需要有一整套“游戲規則”來保障。例如,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應滿足最基本的質量標準,價格是雙方共同認可的,契約的簽訂處置自愿,符合相關的法規;同行之間可以在價格、交易條件等方面展開競爭,但不能采取以擠垮對手為目的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等等。
這些“游戲規則”,既有強制性的法律法規,也有約定俗成的商業慣例。規則的遵守不僅在于企業誠信、合規,也在于高昂違約成本的震懾。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角度看,最有效率的制度一定是參與者能內化于心,自發于行的制度。因此,法律的懲罰只是確保游戲規則得到執行的最后手段,是市場主體出現重大問題后才會采取的治理方式。
自律的市場主體在初創時期合規經營,守法生產;在獲得一定的市場地位后,主動約束自我,確保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平等對待各類用戶。“企業的血管里應流淌著道德的血液”,用比法律法規更嚴格的企業標準約束自己,這才是自律的市場參與者的行為規范。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開的信息,2020年,我國實物商品的網上零售額達到97590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9%;快遞業務量833.6億件,快遞業務收入8795億元。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3.90%的情況下,網上商品零售額仍然同比增長14.80%,比上年提高4.0個百分點。

在疫情期間,電子商務對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帶動創業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相關平臺在消費維權、凈化營商環境、加強企業自律等方面也做出巨大的努力。然而,除了平臺反壟斷,線上消費中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根據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的統計,在中消協和北京、上海等地消協進行的比較試驗中,發現線上采樣商品不達標率高達38.70%,比線下的不達標率高出26.31%,商品質量堪憂。在抽測的電商平臺中,不達標率最高的是拼多多,不達標率高達68.52%;其次是抖音帶貨平臺,不達標率達到六成;淘寶天貓、小米有品和京東商城均有三成以上樣品不達標。在采樣的商品中,家用電器類商品不達標率高達73.86%,部分兒童服飾中檢測出重金屬超標以及其他有害物質嚴重超標,部分兒童玩具、文具也存在不達標問題,威脅著兒童的身體健康。
正像前文所言,正式的制度安排是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必備條件。2019年1月1日,《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2021年3月1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此二者是規范電子商務的法制基石,將對我國網絡經濟的良性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阿里巴巴被監管部門重罰這一事件表明,包括阿里巴巴、騰訊、京東、拼多多等在內的網絡經濟“巨無霸”們,需要適應新的制度環境,敬畏規則,自覺守法,強化自律,善待消費者,維護電商的合法權益,尊重競爭對手的發展權利。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市場監管部門要創新網絡監管方式,規范監管手段,提升監管水平;浙江、上海、廣東、北京等網絡經濟高度發達地區的監管部門要與主要的平臺建立溝通、互動機制,構建協同治理機制,共同凈化市場發展環境。
隨著反壟斷之劍在網絡市場不斷彰顯其震懾力,擁有市場勢力的大平臺會更加敬畏規則,積極整治網絡交易中的不當做法,規范交易環境,為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站好臺”“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