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川

乘風迎未來,聚力煥新生。2021年,互聯網教育迎來了“強監管”,在國家下決心大力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的環境下,行業尚需強化自律。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如何從互聯網邏輯回歸到教育邏輯,找準行業定位,回歸教育本質,是所有互聯網教育企業亟需破解的難題。
3月30日,“育見未來”首屆中關村互聯網教育發展峰會在京舉辦。本次峰會由中關村科學城互聯網教育產業發展聯盟主辦,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承辦,特邀政府領導、權威專家參與研討,同時集聚行業價值大、發展速度快、教育理念新、創新技術強的代表性企業,共同分析國家最新政策,把握時代機遇,探討行業趨勢,研究市場規律,攜手推動教育服務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本次活動由中關村科學城互聯網教育產業發展聯盟秘書長、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董事長楊丹主持。她談到,過去一年,在資本熱捧、市場需求刺激、學習方式轉變的推動下,互聯網教育快速普及、迅猛發展,已經成為教育的一種新模式,其時空一體的信息傳播方式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如何在政策調整、輿情洶涌和疫情常態化的影響下砥礪前行,是值得所有教育培訓從業者深入思考、努力突破、亟需破解的首要難題。面對環境的新變化,全行業必須認識到問題的嚴肅性和時間的緊迫性。中關村科學城互聯網教育產業發展聯盟,作為引領教育創新的教育行業組織,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就當前的問題做出響應、提出建議、拿出舉措,引導全行業探尋一條政府認可、家長滿意、孩子受益、社會和諧的升級路徑,為行業規范、健康和持續發展不斷努力。
北京市海淀區委副書記,中關村科學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張強指出,在線教育市場火熱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亟待治理的行業亂象問題,需要深入思考改進,比如:在資本助推下,在線教育企業競爭加劇,宣傳造勢過度制造教育競爭焦慮;線上教學產品夸大師資力量,課程質量良莠不齊,教學資質有待嚴查;教育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用戶退費退課屢屢受阻,資金監管亟需完善。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在線教育成為熱議話題,盡快對在線教育立法、規范并支持在線教育有序發展、進一步緩解教育焦慮等建議引起國民廣泛關注。互聯網教育行業應該以此為鑒,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系統規范企業經營管理行為,持續加強對教育理念、產品內容、師資水平、服務質量、推廣宣傳等方面的自省、自查、自糾,明確企業的使命目標與社會責任,切實維護互聯網教育用戶、生產管理者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推動互聯網教育更好更快實現產業升級。
希望中關村科學城互聯網教育產業發展聯盟帶頭,廣大教育企業切實增強使命感,搶抓機遇、奮力前行、加速發展,海淀區委區政府將不斷優化“創新雨林”生態,做教育企業的“伴行人”“鋪路人”,成為教育創新的“組織者”“合伙人”,為教育現代化和全民終身學習事業貢獻海淀力量。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在致辭中強調,我國互聯網教育發展處于早期政策、市場雙重調整階段,不僅潛力無限,還將在四個方面重塑格局:一是制度環境。政府政策基調已從“大力發展”轉向“有序發展”,而且明確其根本屬性為教育,政策邏輯出發點首先是惠民生、促公平,與基礎教育高度關聯的校外培訓將重新定位于以公益為主,行業發展不能用市場規律取代教育規律,機構經營不能以互聯網思維覆蓋教育思維。制度環節變革將深度影響行業發展。二是發展空間。隨著“雙減”相關政策文件逐步出臺,K12培訓相關教育機構、培訓平臺的可持續發展將受到重大影響,生存成長空間會被壓縮,集中于K12的大量投資將不得不轉向互聯網教育其他賽道,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空間進一步重組。三是產業鏈條。互聯網教育產業化進程剛剛起步,教育行業從橫向的多品類教育賽道各自發展,轉移到縱向的產業上下游生態鏈發展的形態還不夠成熟,行業在共性技術攻堅、產品標準建設、生產規范建立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成長進步空間。四是市場主體。互聯網教育關系著國運民生,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整個行業的參與者是以“民間隊”為主,隨著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應用進程全面鋪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國家隊”逐步加入到互聯網教育的服務大軍中來。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
中關村科學城互聯網教育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認為,互聯網教育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推動下快速發展,已在全球形成穩定的商業化模式,中國在互聯網教育各個領域的探索已走在世界前列。互聯網教育正在改變中國乃至世界教育的格局,給更多人提供獲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同時,也為實現教育公平普惠,服務教育扶貧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但也要清醒地意識到,互聯網教育和“地面教育體驗”是教育的兩翼,彼此相互做有益補充,對于當代學習者來說缺一不可。他表示,在互聯網教育發展探索過程中,資本介入過火,對于教育生態來說是非正常的現象。企業必須回歸教育本質,先努力把教育的內容、產品、體系、教學做好,再去思考教育與互聯網的融合,這樣才是“互聯網+教育”發展正確的路徑,完全靠資本推動教育創新發展的道路行不通。
對于互聯網教育企業的行業定位,俞敏洪表示,教育企業的教育服務目標與政策導向高度一致,企業應致力于不斷創造新的產品、新的技術、新的方法,讓學生用更少的時間習得更多的知識,擁有更好的思考能力,而不是給家庭、社會制造教育恐慌或焦慮。希望教育企業保持循序漸進的心態,適當讓發展節奏“慢下來”,讓教育科技為社會和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張力現場詳細講解了“十四五”時期教育現代化若干政策導向。他認為,學習貫穿于人類進化過程,但教育制度出現較晚,而且在工業社會學校被格式化,如何回歸學習本質一直是值得重視的問題。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范圍發生五次與教育與學習相關的革命性變化,即終身學習理念——新信息通訊技術革命——教育服務貿易支付方式——教育可持續發展——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生態。在上述潮流中,中國發揮了制度優勢,立足基本國情,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公共教育服務依法負主責,同時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服務,滿足不斷細化的社會需求。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樣化、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的政策總基調,正在一以貫之地向前推展。
張力表示,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總體部署和全國人大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未來五年及更長時期,我國將繼續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信息化時代的教育變革,包括互聯網教育,并不僅是技術手段改進,更重要的是服務業態創新和治理方式變革。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已進入教育與學習領域的“戰國時代”,需要在基本公共服務、非基本公共服務和非公共服務之間準確定位,彰顯特色優勢,共同營造法治化、規范化的健康業態環境。
愛學習教育集團創始人須佶成分享了關于教育行業新時代發展的思考。他認為,作為教育從業者,首先要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其次要遵循行業發展的規律。從定位看,要把個性化、可選擇、非學歷的持續性學習,作為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內容看,教育賦能的核心是好內容、好教學、好供給。從方向看,行業走向要與黨的教育方針保持一致,為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建設助力。從目標看,要順應科技發展和產業互聯網的趨勢,梳理并構建產業鏈新模式、新分工。
新東方在線副總裁朱宇圍繞新形勢下的互聯網教育發展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提到,信息技術在教培領域扮演的角色可以是連接工具、管理工具、研究工具。從中國社會發展的大背景出發,預測未來中國的教培行業如果要獲得長足發展,需要實現四個方面的升級:即從師資上升級,滿足新一代普遍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們的期許;從服務上升級,全面適應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消費升級;從理念上升級,更好地幫助孩子全面成長;從技術上升級,通過應用更多的技術實現更高服務效率。
學而思網校副總裁趙志明分享了科技賦能教育的思考與實踐。他認為應從學習內容的個性化、教學形態的智能化、效果評價的數字化三個方面實現科技賦能教育。第一,學習內容要更關注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從傳統的“統一化”教學向“個性化”教學轉變,從“被動尋找”學習資源向“主動推送”學習資源轉變。第二,教學形態要通過技術的發展,為老師和學生賦能。第三,應用知識圖譜、題庫、評估體系、服務體系,將學生學習的過程數字化,更好地刻畫學員的精準畫像,做到有的放矢。
華為云中國區CTO彭柯分享了對教育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見解。他認為教育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具備六大要素。第一,要有清晰明確的企業數字化戰略。第二,要有跨部門、跨領域的協同數字化團隊。第三,要有持續投入的年度數字化預算。第四,要有科學的企業數字化頂層設計。第五,要進行管理、流程、業務的數字變革。第六,要有可靠的數字化合作伙伴。
會上舉辦了主題為“互聯網教育如何高質量實現規范發展”的圓桌論壇,在華夏桃李董事長、橙啦教育創始人張愛志的主持下,慧科集團合伙人陳瀅,網易有道副總裁蘇鵬,作業幫公共事務副總裁高爍,三盛教育副董事長張輝,華為云中國區教育行業總監張彬中作為論壇嘉賓,就政策強監管下互聯網教育企業規范化發展路徑,企業在教育公共服務中的定位與職能,以及處理與學校教育關系策略等話題進行廣泛交流。
去年8月,中關村科學城互聯網教育產業發展聯盟正式成立。自成立以來,聯盟緊跟中關村科學城建設步伐,在凝聚企業力量、促進行業交流、致力產業研究、培養優秀人才等方面做出積極探索,營造了較好的行業溝通互動氛圍。今天,借舉辦首屆峰會的契機,聯盟為以下27家成員單位授牌:商湯科技、三盛教育、鴻合科技、金博教育、21世紀教育集團、凱文教育、橙啦、外研在線、曉羊教育、貝殼網、樂樂課堂、百家云、科學隊長、金英杰教育、精通教育、51CTO、云朵課堂、51offer、伴魚、子曰語文、開課吧、核桃編程、繽紛鳥美術教育、愛培優、云網聯科技、斯爾教育、早道網校。
為了更好地服務行業,峰會上還重磅發布了由中關村科學城互聯網教育產業發展聯盟、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和中關村教育投資共同編制的《2021年中國在線教培行業圖譜分析報告》。《報告》分別從學習者年齡、功能和內容三個維度描述教培機構的產品,以更宏觀、準確的視角描述行業,幫助教育從業者更清晰地發現教育行業的痛點需求,感知商機,洞悉風險,讓投資策略、企業定位、發展戰略更具保障。
本次峰會不僅是中關村科學城互聯網教育產業發展聯盟就深入研討教育行業發展趨勢、解析行業共性問題、匯聚產業優質資源的首次大聚會,也是全面貫徹“十四五”規劃,統一思想,立德樹人,育人為本的實踐研討會,更是兩會之后,教育行業面臨環境影響,積極進行業務反思,共議如何規范發展的精神落實會。相信作為地處國際創新中心核心區的中關村科學城互聯網教育產業發展聯盟,一定會在各成員單位的共同支持與不懈努力下,帶領中國互聯網教育走向更好的明天,鑄就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