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
阿里巴巴因“二選一”的壟斷行為被罰款182.28億元,引發廣泛關注。雖然罰金對阿里巴巴這個巨無霸來說還不致命,相當于一周的凈利潤,卻創已下了中國反壟斷罰款的歷史紀錄。這也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號,平臺經濟公司遭遇反壟斷調查和處罰,是個趨勢,未來監管會越來越嚴格。
反壟斷早已是全球共識,特別是數字經濟時代,壟斷的危害性越來越明顯。
在反壟斷法中,壟斷行為主要包括: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壟斷行為對經濟發展和市場秩序的損害極大。因為阻礙新企業進入,壟斷行為會抑制創新、阻礙技術進步,滯緩整體經濟發展腳步;因為操控產品價格和產量,壟斷行為會損害消費者和其他生產者利益,危害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反壟斷早已成為全球共識和國際慣例,更是成熟市場經濟的普遍做法。
尤其是隨著數字經濟興起,通過反壟斷規范數字市場、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十分迫切,這也是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基礎。
全球范圍的反壟斷達到一個新高潮,互聯網強監管時代正式開啟。
2020年,美國對科技巨頭發起反壟斷調查,歐盟出臺兩項數字法案強化反壟斷監管,平臺經濟反壟斷監管成為重中之重,旨在防范資本無序擴張。這是因為初始期固定成本投入較高而存在進入壁壘,平臺經濟發展初期就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在發展過程中,平臺通過新增投資、并購重組等方式,構建跨地區多領域的商業生態圈,加劇數據聚集。在各領域數據融合打通后,平臺經濟的邊界也會隨之擴張和突破,由于掌控著大量的數據和市場份額,很容易形成寡頭壟斷。因而加強對平臺經濟等數字經濟監管、完善有利于規范數字經濟發展的反壟斷監管體系、建立健全數字稅收制度等,成為這一輪全球反壟斷的重點。
對我國而言,反壟斷、反不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從去年以來,高層會議就多次強調“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也是2021年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之一,其重要性和緊迫性可見一斑。
基于此,年初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就正式印發了《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特別強調保護競爭,激發創新活力。未來反壟斷監管會越來越嚴格,科技巨頭最好有所準備,極有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首先要加快數字經濟立法,健全數字規則,做到有法可依。在這方面可以借鑒國際經驗。
歐盟已公布《數字服務法》和《數字市場法》草案,這是歐盟近20年來在數字領域的首次重大立法,旨在明確數字服務提供者的責任,加強對社交媒體、電商平臺和其他在線平臺的監管,重塑數據反壟斷的法制格局。
我國在對數字經濟的反壟斷監管上也實現了突破性進展,但監管仍待細化。需加快完善市場競爭規則,特別是推動《反壟斷法》加快修訂,加快出臺《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指南》《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范。
其次是加強行為救濟,降低壟斷危害。通過開放基礎設施、許可關鍵技術、終止排他性協議、修改平臺規則或算法等方式,實現互操作性和信息共享,恢復正常競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