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榮 王萬森
摘 ? ?要:在日光溫室中栽植紅棗,可有效解決紅棗成熟之后遇水即爛及集中上市等問題,同時可有效提升紅棗栽植的單位面積產量,獲得良好的反季節銷售效果,促進紅棗栽植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經過多年的紅棗栽植經驗,總結并歸納了一系列日光溫室紅棗矮化密植栽培技術,包括栽植前做好準備工作、加強種子處理、科學播種、優化苗期管理、科學嫁接,在嫁接之后加強管理并在栽植過程中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等。
關鍵詞:日光溫室;紅棗;矮化密植;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5-003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628;S665.1 ? ? ? 文獻標志碼: B
西北地區非常適合紅棗栽植,但很多區域目前依舊保持露地栽培,待秋季紅棗集中成熟時,一旦遇到陰雨天氣,很容易出現大面積爛果、裂果等情況,使棗農損失慘重。而溫室種植能夠對上述問題進行有效解決,為此,需要深入研究日光溫室紅棗矮化密植栽培技術,促使紅棗栽植具有更科學的技術支撐,逐漸提升紅棗栽植產量與品質。
1 ? 做好準備工作
在栽植前,要保證施足腐熟有機肥。通常情況下,有機肥施用量為10~12 m3/667 m2,最好是1/2羊糞、1/2雞糞。定植前,要做好土壤處理工作,在基肥施入的同時每667 m2地施用多菌靈3 kg、敵百蟲2 kg或銅制劑15 kg,在翻地前將其均勻地噴灑或撒施于土壤表層[1]。土壤表面在均勻施用有機肥和噴灑藥劑后,通過機械進行深翻作業,深翻深度一般保持在60~70 cm。土壤最好為沙壤土,以保持良好的保肥保水效果。深翻還有助于優化田間土壤質量,促使棗樹根系加快發育。深翻后,能使土壤孔隙度上升,保持更好的通透性,改善土壤水分和溫度狀況,為微生物活動提供更充足的空間,加速肥料分解,并有助于肥力的有效提升。
種植棗苗前,注意在高溫季節下扣棚,使溫室溫度超過60 ℃,持續7 d的悶棚,有助于將溫室內的蟲卵、病菌殺滅,若輔以藥物,能獲得更好的殺菌效果;悶棚還有助于促進土壤熟化[2]。若使用舊棚,就需要將悶棚時間延長至15 d及以上,促使溫室內部殘留的病蟲害能夠全面消除。栽植前約10 d,要注意通風晾棚,將上下通風打開,同時要把外面覆蓋物放置于通風口部位實現遮陰,促進降溫。
在定植前,要收拾土壤殘渣、結塊等,保持土壤的干凈度,以免其對棗苗出苗質量產生影響。在定植前7 d,需要整好地,壟面要實、直、平,寬度約50 cm,同時壟溝寬度保持在70 cm,一般壟高設置為10 cm。將軟管滴灌帶設置于壟面中間,軟管都要攜帶小閥門,便于后期對出水量進行控制與調節。
2 ? 種子處理
優選飽滿的酸棗種仁,其發芽率能超過85%,并且破碎種子率要低于5%。在實際播種前,通過60 ℃水攪拌種仁12 min,用水清洗后進行10 h的浸種[3]。酸棗種仁需要在播種前通過敵克松、乙酰甲胺磷等實現藥劑拌種,獲得預防病蟲害的效果。
3 ? 播種
通常情況下,日光溫室播種時間可選擇在3月上旬,若溫室升溫效果良好,可適當提前,為后續嫁接工作奠定基礎。在播種過程中,可通過穴盤育苗實現精量播種。行株距保持在1.2 m×0.9 m,每穴的深度約為3 cm,每穴播種2~3粒。在種植結束后,以實際面積進行滴管帶的安裝,覆蓋好黑膜。在種苗部位破膜覆土1 cm,便于后續地溫提升,并獲得良好的保水保墑效果,促使出苗率顯著提升。
4 ? 苗期管理
在播種7 d后,要經常性地對出苗情況進行檢查,隨時做好破膜放苗工作。在播種過程中,適宜的覆土厚度約為1 cm。在出苗后,需要在苗高5 cm時及時見苗,每穴保留1株直立、茁壯苗。苗高超過10 cm后,要及時做好定苗工作,在缺苗的穴位通過移苗補齊。當苗高達35 cm時,要及時摘心,并且要在摘心后做好側枝疏除工作,盡量使主干長粗,便于后續嫁接。苗期要加強肥水管理,并適當蹲苗,使根系更茁壯、快速地生長,同時有助于提升棗苗抗逆性。肥水管理期間,要基于土壤墑情適當地進行滴灌。一般情況下,澆水施肥工作可同步進行,前期主要施用尿素,到7月后主要施用磷肥。苗期管理主要預防紅蜘蛛和棗癭蚊。到了6月后,可通過印楝素、阿維菌素及噠螨靈進行藥物噴灑,每7 d噴1次,不同藥物要交替使用。
5 ? 嫁接
通過日光溫室管理,在早期萌動時可于生長一年酸棗苗的上部進行早脆王或晉棗的嫁接,嫁接方法主要選擇劈接。在嫁接前,要充足地澆一次水,并進行及時除萌,以早日接穗發芽。
6 ? 嫁接后管理
嫁接主要選擇細小主干型或細長紡錘型樹形,栽植量通常控制為653株/667 m2。在嫁接后需要及時除萌,同時在嫁接成活后要做好中耕作業,以實現通氣透氧,同步實現滴灌帶的鋪設,合理覆蓋黑膜,獲得良好的保溫、防雜草、節水等效果。到了休眠期,要注意及時降溫調節。剛進入秋季,落葉后的30 d內要在白天蓋上棉被,而到了夜晚可以揭開,待霜凍期則無須再揭蓋棉被。室溫保持在7 ℃以下,正式步入休眠期,此階段通常要維持60 d。進入發芽期,要做好升溫調節工作,一般要在傍晚蓋上棉被,等到白天揭開棉被,使溫度逐漸回升。以此揭、蓋30 d以后,把棉被卷至頂部,之后要啟動自動化通風設施,設置溫度超過25 ℃情況下及時通風,在溫度下降至24 ℃以內要將通風關閉。日光溫室中若溫度在18 ℃時,需要將棉被蓋上,以確保次日凌晨溫室超過8 ℃。一般到4月下旬,可全部把棉被卷放到棚頂,后續無須再進行棉被管理工作。要實現棗樹的豐產早產,就要在嫁接之后加強土肥水管理,在保持肥沃、氧氣充足、水分適宜的土壤條件下,促進根系完善發展。在萌芽后進行一次灌水,灌水結束后及時覆蓋黑膜。
管理期間要對土壤情況實現動態檢查,確保土壤既不板結也不缺水。嫁接第1年要施足基肥,之后適當追施葉面肥。等到萌芽后,輪換噴施0.5%~1%過磷酸鈣和0.3%~0.5%尿素,噴施時間一般選擇在3:00 PM左右,每7 d噴1次。在嫁接發芽后,優選其中最結實的芽作為主芽,將其他多余芽抹掉,并將多余嫩枝疏除。在植株生長至約1 m時,將頂芽抹除,同時要對二次枝實現摘心。
7 ? 溫度調節管理
通常情況下,不同的日光溫室保持著不同的保溫性能,所以也會涉及不同的升溫時期。對于西北地區來說,最好要在1月中旬進行溫度調節管理,使花期調整至3月下旬,此時溫度相對適宜。
8 ? 花期坐果管理
首先,要在花期加強溫度與濕度管理,因為棗樹在開花時具有很高的環境敏感性,最佳溫度要保持在22~26 ℃,同時要確保極端溫度不超過35 ℃。棗樹開花期間,保持70%~80%的濕度,可使坐果率提升。其次,要做好及時摘心工作,除了要對再生棗頭實現摘心外,還需要對二次枝頭、延伸頭相應再生棗頭實現及時摘心。一般情況下,保持棗樹吊留9葉,這樣能使花芽發育更加飽滿。再次,要選擇適當時機噴施坐果肥。為了有效提升棗樹坐果率,可于棗樹盛花時期噴施赤霉素12 mg/kg,或者在花期噴施硼酸鈉300倍液、防落素30 mg/kg。最后,在花期適當放風,也有助于提升坐果率。
9 ? 整形修剪
在嫁接后首年進行修剪期間,要注意不留側枝,在此基礎上促進主干高度與直徑生長,并且可使未來樹形生長為主干型,因此首年修剪的主要目的是促進主干生長。
10 ?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的防治首選物理防治,主要方法是掛殺蟲燈、黃板,這些方法可將大多數飛行類成蟲誘殺。在物理防治基礎上,適當使用化學防治方法。首先,要通過化學方法預防桃小食心蟲,其主要為害果實。在升溫管理過程中,需要在棗樹萌芽前就進行及時預防。實際預防期間,要在棗樹、地面上進行辛硫磷的噴施,對越冬幼蟲進行毒殺。西北地區溫室內,通常5月中旬至7月上旬屬于產卵蛀果盛期,此階段要注意噴施甲胺磷乳油1 500倍液、20%速滅殺丁乳油3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4 000倍液,噴灑頻率為每14 d 1次。其次,西北地區溫室栽培紅棗過程中,很容易暴發棗癭蚊,并且防治難度很大,會對嫩葉產生嚴重危害。受害后,嫩葉會呈現紫紅色、淺紅色卷縮狀,直至干枯脫落。通常要在棗樹萌動前將辛硫磷噴灑于地下,對越冬蟲卵進行全面毒殺。若在棗樹萌芽期或展葉期出現棗癭蚊,可通過25%噻蟲嗪7 000倍液、50%辛硫磷1 000倍液或48%毒死蜱1 500倍液進行噴灑,用藥頻次為7 d噴1次,通常用藥兩次可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綜上所述,西北地區擁有豐富的土地和光照資源,非常適宜紅棗種植,而露天種植紅棗面臨的很多問題可通過日光溫室紅棗矮化密植栽培技術加以解決。為此,需要對日光溫室紅棗栽培技術實現深層次研究,全面分析西北地區氣候及地質環境,解決傳統種植技術存在的不足,不斷提升紅棗種植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 1 ] 張國慶,牛錦風,李國,等.靈武長棗主干形矮化密植早豐栽培關鍵技術[J].寧夏農林科技,2019(6):28.
[ 2 ] 喬亞玲.紅棗矮化密植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7(22):36.
[ 3 ] 李彥瑾.山西省柳林縣日光溫室紅棗優質豐產栽培技術[J].寧夏農林科技,201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