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
摘 ? ?要:隨著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越來越重視林業產業的長遠發展,然而生態林業屬于一種滿足現代社會和生態環境發展的工程,如何確保其科學合理建設,同時確保生態林業發展方向的精準性,是當前林業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內容。分析了我國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現狀,同時提出相應的改善策略。
關鍵詞: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生態文明;森林資源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5-0113-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F326.2 ? ? ? 文獻標志碼: A
目前,我國環境工程改善過程中將林業生態作為主要工程,因為林業生態工程可以有效抑制環境惡化,同時控制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自然環境,所以有必要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轉型與升級,把現代科學技術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進行有機整合,可發揮林業生態工程的巨大作用。
1 ? 我國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基本內容
建設生態林業主要是從生態學的角度觀察林業的穩定發展,促使建設內容和具體生態要求進行有機結合。與此同時,提高對林業資源在經濟活動中的運用,并且充分意識到林業資源在生態平衡中起到的作用。生態林業工程建設期間,既需要把合理化使用與保護森林資源當作建設的核心目標,同時需要在生態保護中融入森林中其他的生物物種,讓生態林業的實際建設范圍逐步構成均衡、完整的生態圈。另外,讓生態環境在快速發展期間逐步增強自我修復的能力,還能夠實現森林資源的最大化使用,從而加快經濟建設。
2 ? 我國生態林業工程管理的現狀
2.1 ? 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國家與地方政府是為生態林業項目提供建設資金的主要部門,若因為缺少更加嚴格的組織致使資金短缺,就會嚴重阻礙很多活動的順利進行。軟硬件設備建設落后,降低了生態林業建設與建設人才的吸引力。很多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管理機構缺少足夠的資金改造設備,導致各種工作不能滿足當前林業發展的要求。
2.2 ? 管理體制落后
當前,隨著生態林業工程建設內容的不斷完善,若缺少健全的管理機制,依然采用固有的落后管理機制,勢必會阻礙生態林業的長遠發展。因為制度的不完善,凸顯出區域經濟建設和林業發展的矛盾。若不能合理地處理這些矛盾,會對林業發展與經濟建設造成影響。
2.3 ? 林業生態工程的質量不高
通常情況下,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會采用散亂作業的方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施工質量造成直接影響。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因為存在樹種結構不合理等缺陷,降低了樹木的存活率,同時不能使林區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另外,從抵抗病蟲害方面來看,還存在一定的質量缺陷,不能實現生態林業效益的最大化。
2.4 ? 生態環境意識不強
以往人們注重林業發展客觀效益的同時,忽視了生態林業發展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加大了對林業資源的開采和使用,缺少對林業資源保護的重視,因為這種不良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我國生態林業的資源,同時自然生態環境更加惡劣。
3 ? 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基本原則
3.1 ? 生態工程技術配套原則
雖然森林沒有涵蓋生態系統中的所有資源,但是在生態系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生態林業工程建設期間,需要全面考慮對周圍環境均衡造成不良影響的因素,同時對其進行相應的完善。唯有構成生態體系,讓周圍環境和林區進行統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才可以增強森林抵抗病蟲害的能力[1]。
3.2 ? 效益協調一致原則
我國建設生態林業旨在保持生態均衡發展,充分考量生態林業產生的經濟效益,唯有采用“以林養林”的方法,才能夠促進生態林業的健康長遠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使生態林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保持均衡,還需要預先進行規劃,全面考量林區發展各環節潛在的問題,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防范風險。
3.3 ? 可持續發展原則
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只有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從戰略高度充分發揮林業的永續作用,才可以推動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長足發展。通過林業資源、林業經濟能力、林業信息及林業發展資金的全面使用,在林業工程建設中融入林業對人類各方面產生的影響,例如公共文化、生活方式、社會人口素質等,這樣才能將生態林業的社會效益得到充分發揮。生態林業工程建設需要按照生態林業的長久支持力,就是在生態還原、環境美化、生態自我調節及資源承載等方面長久發揮林業的支持力。總而言之,按照可持續的原則建設生態林業工程,才可以提高林業生態效益,確保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增長,最終達到科學管理與保護森林的目的。
4 ? 我國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改善對策
4.1 ? 保障資金投入,加強技術研發,提高人才素質
生態林業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當前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基本國策當中,為加快林業經濟發展與恢復生態發展構建了長期規劃,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增加資金、人員及技術方面的投入,以及各個省、市、區和基層單位在基本國策的引導下,擬定了符合當地的林業生態建設方案,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從而為生態林業建設的各個環節提供資金支持,例如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的順利進行、產業基地的建設扶持、機械設備的購買等。政府與有關單位需要全面落實科技興林的方針政策,加強林業科技的開發,通報表揚與獎勵在生態林業工程建設與林業經濟發展中作出較大貢獻的單位與個人,大力宣傳林業科技,充分發揮林業科技具有的作用。同時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作為基本保障,這就需要和高校或有關林業專業院校構建合作關系,培育出大量具備造林育林技術、林業規劃設計、開發能力的人才,同時這些人員還可以和工程學、生態學、計算機及生物學等多種學科有機整合,融入生態林業建設的全能型人才,為生態林業工程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2]。
4.2 ? 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生態林業建設工作在國計民生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在工程實踐過程中,全面意識到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重要作用,根據不同地區的生態建設狀況與生態保護狀況,構建完善的管理規定,在實行制度化管理過程中,加大植被與植樹造林的保護。結合各個地區生態林業工程建設需求和基本生態環境情況,使用工程招標的方法,全面考量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企業或單位的信譽、資金實力及資質等情況,讓其可以在參加規定程序招投標管理工作時,融入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中。除此之外,保證生態建設與林業保護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根據責任管理機制與績效考核機制,實現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高效管理,提升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水平。
4.3 ? 提升造林質量,調整樹種結構
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中,既需要拓展生態林業的覆蓋范圍,保證林業生態工程的質量,提升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水平和造林質量。生態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按照林業發展的規律,深入考察預期建造林地的地理環境,遵照工程建設的原則,建造生態林業。例如,在平原區域,需要按照強化林網的防護功能作為造林的標準;在丘陵山區,需要注重樹種、林種對土壤的改變能力和其對滑坡、水土流失及泥石流的防固能力;如果造林地區屬于水土流失非常嚴重的區域,需要拓展植被的覆蓋范圍,加強對原有林地的保護;在荒漠地區,以防風固沙的生態工程建設為主。根據以上標準,需要結合土壤條件、氣候、現有物種、水文、地形、微生物條件等挑選適合的樹種,完善灌、喬木的比例,從而使造林的質量得到保障。育苗質量會嚴重影響造林質量,這就需要使用高品質苗木,加強對中幼苗的撫育管理,加大災害的防范力度,為林木的順利生長提供基本保障。
4.4 ? 提高人們對生態工程建設的認識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同時受經濟效益的需求提升等因素的影響,人們對自然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損壞。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因為損壞了自然環境,導致自然環境越來越惡劣,從而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所以,生態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還需要及時解決自然中存在的問題,完善被損壞的環境。這樣可以在自然天氣環境改變中發揮積極的作用。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通常需要幾年乃至幾十年才可以讓林木生長為可使用的資源。因此,人們還需要全面意識到生態林業工程具有的這個特征,加強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保證生態林業工程正常開展[3]。生態林業工程保護過程中,禁止出現亂砍濫伐等情況。另外,生態林業建設缺少林木資源,同時致使土地出現沙漠化的情況,從而導致出現沙塵天氣。因此,在生態林業環境保護過程中,還需要保護自然當中存活的弱小植被,同時不可以損壞弱小植被。
綜上所述,目前生態林業工程建設在推動國家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還加快了經濟效益的有序增長。我國生態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提高了對自然、社會和諧相處與統一發展的重視程度。因此,我國在進行生態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合理規劃為林業的生產提供引導,以便于構建多功能的林業生態系統,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最大化,從而為我國創建和諧、健康的生態環境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 1 ] 李玉珍,張承惠,崔吉業,等.現代生態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6):50-51.
[ 2 ] 王繼革.探析生態林業工程建設規劃的有效措施[J].花卉,2020(4):178-179.
[ 3 ] 于子娟.生態林業工程建設規劃的有效措施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9(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