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賡

摘 ? ?要:番茄營養價值豐富、味道酸甜可口、色澤鮮艷、價格低廉,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水果。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青睞綠色食品,因此,應當抓住有利契機,嚴格按照《綠色食品 ?番茄》標準與綠色食品生產標準生產番茄,幫助種植戶實現增收。結合具體案例,就番茄種植技術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綠色食品;番茄;種植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5-003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641.2 ? ? ? 文獻標志碼: B
番茄原產于墨西哥,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歐洲各國的航海家紛紛前往拉丁美洲探險,他們將豬、馬、牛、羊帶進拉丁美洲,也將原產于拉丁美洲的各種植物帶入歐洲,其中之一便是番茄。隨著好望角航線的開辟,番茄又從歐洲繞過南非,輾轉進入東南亞,于17世紀前后傳入我國。
20世紀初期,我國開始試種番茄,20世紀70年代,番茄種植已經遍布全國各地;番茄成為我國群眾重要的日常消費品。在2020年,番茄生產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因此,生產實際中應當認真研究綠色食品番茄的種植技術。
1 ? 番茄與綠色食品
1.1 ? 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和有機農業原則,在空氣無污染、土壤無污染、水源無污染的生態環境中應用無公害生產的操作規程,生產和加工出的安全、優質、富有營養,并且經綠色食品發展機構檢測與認證,允許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一切食用農副產品的總稱[1]。
1.2 ? 番茄種植與番茄的營養價值
1992年,我國番茄種植面積為21.7萬hm2,番茄年產量為837.6萬t。2018年我國番茄種植面積達109.9萬hm2,相較于1992年增長了4.06倍;2018年我國番茄產量達5 500萬t,相較于1992年增長了6.57倍。目前,我國是世界上番茄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國家。
2 ? 綠色食品標準及番茄種植技術
2.1 ? 主動生產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的番茄
根據我國《綠色食品 ?番茄》標準與綠色食品生產標準,經檢驗番茄,鋅含量小于20 mg/kg、鎘含量小于0.05 mg/kg、汞含量小于0.01 mg/kg、砷含量小于0.2 mg/kg、氟含量小于1 mg/kg、硒含量小于0.1 mg/kg、稀土含量小于0.7 mg/kg、六六六含量小于0.05 mg/kg、滴滴涕含量小于0.05 mg/kg、樂果含量小于0.5 mg/kg、殺螟硫磷含量小于0.2 mg/kg、倍硫磷含量小于0.05 mg/kg、敵敵畏含量小于0.1 mg/kg,即符合綠色食品的標準[2]。所以,廣大種植戶必須嚴格應用無公害生產技術,在無污染的環境中栽培番茄(表1),使其符合綠色食品標準。
2.2 ? 番茄種植技術
2.2.1 ? 育苗
番茄屬于喜溫蔬菜,通過育苗可以縮短番茄生長周期,提高番茄的存活率,提高土地利用率,并節約人工成本。
番茄育苗,可采用露地育苗、冷床育苗、溫床育苗、溫室育苗、塑料大棚育苗等方式。需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自主選擇適合的育苗方式,沒有“標準模式”。
育苗前,要將干燥的番茄種子放進溫箱里,用70 ℃的恒溫高溫處理72 h;然后用50~55 ℃的溫水浸泡種子15~20 min,并不斷、充分攪拌。溫水浸泡結束后,再將種子投入25~30 ℃的常溫水中進行最后1次浸泡[3]。
浸種后,轉入播種環節。播種可采用撒播法,每667 m2地撒播25~30 g種子。如果在低溫季節播種,應在播種前向苗床土澆透底水,水必須灌入土層8~10 cm。
播種后,必須控制好土壤濕度,保證番茄幼苗接受長時間日光照射,且土壤具有較好的透氣性。此外,要著重控制好土壤的溫度。在苗期,土壤白天溫度應控制在16~18 ℃、夜間溫度應控制在10~15 ℃。在分苗期,土壤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8~30 ℃、夜間溫度應控制在20~24 ℃。在緩苗后,土壤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0~25 ℃、夜間溫度應控制在12~15 ℃。在定植前7 d,土壤白天溫度應控制在18~20 ℃、夜間溫度應控制在7~8 ℃。
2.2.2 ? 栽培
番茄莖葉繁茂,需要大量肥料與水,因此,應盡量為番茄選擇土質疏松、較肥沃、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的沙壤土。種植地選好后,在土地上作畦。若選擇畦作,則畦寬應控制在1~1.1 m;若選擇壟作,則壟距應控制在55~60 cm。然后進行整地,必須深耕土層13~16 cm。根據每667 m2地施氮20.4 kg、磷8.1 kg、鉀8.05 kg的標準向種植地施足基肥,保證番茄獲得足夠的氮、磷、鉀養分。
之后,便可以進行幼苗定植。要根據番茄品種,合理控制種植密度,一般應控制在3 000~5 000株/667 m2。定植后,需要加強田間管理。在定植后5~7 d,灌1次緩苗水(水量不宜過大),并按10 kg/667 m2的標準追施復合肥;番茄植株開花1/2,若天氣干旱,要澆1次催花水;番茄坐果,果實直徑達2~3 cm時,要澆1次催果水,并按20~25 kg/667 m2的標準追施復合肥;番茄進入盛果期后,每隔6~7 d澆灌1次水,并按10~20 kg/667 m2的標準追施復合肥,生產中需連續追施2~3次[4-6]。
3 ? 案例分析
以下結合真實案例,介紹無公害綠色番茄的種植技術。
2018年,專家選擇南方某農業園進行綠色無公害番茄種植試驗。他們選擇的番茄品種有2種,分別為桃太郎8號、青太郎。在試驗開始前,專家首先對農業園的環境進行了全面檢測,確認農業園的環境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標準。然后,又分析了農業園土壤成分,發現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為285.2 mg/kg、速效鉀含量為325 mg/kg、有機質含量為22.5 g/kg、堿解氮含量為210.8 mg/kg,屬于較為肥沃的土地。
專家組織技術人員,采用畦作種植。每667 m2施有機肥1 500 kg、三元復合肥50 kg。畦面高20 cm、寬70 cm,畦與畦之間保持70 cm間距,株與株之間保持35 cm間距。
定植后,專家每天觀察番茄生長情況,并發現如下狀況。
桃太郎8號的株高可達到96.04 cm,莖粗達到10.5 mm,葉片數達到16個,黃化曲葉病毒病發病率為7.39%,褪綠病毒病發病率為4.41%。
青太郎株高達到87.34 cm,莖粗達到10.22 mm,葉片數達到15個,黃化曲葉病毒病發病率為9.61%,褪綠病毒病發病率為2.94%。
3個月后試驗結束,專家又檢測了2個番茄品種的結果性狀與各項品質指標,具體數據如下。
桃太郎8號坐果穗數為5.3個,單穗坐果數為2.9個,單果平均重量為133.42 g,可溶性固形物占比達5.5%,維生素C含量為118.81 μg/g,番茄紅素含量為97.96 μg/g,β-胡蘿卜素含量為2.77 μg/g,有機酸總量為5.42 mg/g,可溶性糖含量為31.63 mg/g,糖酸比為5.84。
青太郎坐果穗數為6.9個,單穗坐果數為2.7個,單果平均重量為81.65 g,可溶性固形物占比達8.0%,維生素C含量為141.02 μg/g,番茄紅素含量為74.34 μg/g,β-胡蘿卜素含量為4.7 μg/g,有機酸總量為6.98 mg/g,可溶性糖含量為66.20 mg/g,糖酸比為9.48。
以上2個品種的番茄,全部符合《綠色食品 ?番茄》的標準。
4 ? 結束語
綠色食品是農業發展的主流,廣大番茄種植戶應當認真學習《綠色食品 ?番茄》標準與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嚴格實行無公害技術,主動生產出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的番茄,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也可以促使種植戶的經濟收入大幅增長。
參考文獻:
[ 1 ] 廉曉娟,王艷,梁新書,等.不同養分投入對設施番茄產量與質量和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20(13):55-57,64.
[ 2 ] 趙曉祥,馮璐,王宇暉.鋅、鎘單一及復合脅迫下番茄幼苗生理響應及聯合毒性的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20,
20(3):1176-1184.
[ 3 ] 趙偉,蔣麗媛,唐磊,等.壟向和壟距對早春茬番茄生長、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20,36(13):65-68.
[ 4 ] 姜言嬌,袁園園,薛麗,等.基于Meta分析的灌溉模式對溫室番茄產量和水分生產力的影響[J].節水灌溉,2020(3):40-45.
[ 5 ] 張云龍.淺談綠色番茄的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10):16.
[ 6 ] 嚴萍.論綠色食品番茄種植技術[J].農技服務,2017,34(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