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芳
摘 ? ?要:林業規模化種植中出現的病蟲害問題,極大地阻礙了我國林業的進一步發展。以林業種植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及特征作為切入點,就如何有效防治病蟲害展開了研究探討。
關鍵詞:林業種植;病蟲害;防治策略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5-008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63 ? ? ? 文獻標志碼: A
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而言,林業的規模化種植和發展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并且是我國積極推進落實綠色環保工作的核心所在。但是,由于我國在林業規模化種植發展過程中遭遇了嚴重的病蟲害現象,嚴重阻礙了林業的發展。對于樹木幼苗來說,病蟲害的發生將會導致大批量地出現疫苗死亡的情況,而人工林單一化使用的樹種同樣很容易造成病蟲害的大面積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探討林業種植中的病蟲害防治策略,就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 ? 我國林業種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
在工業經濟時代發展的過程中,出于經濟利益最大化的考慮,人們開始無節制地開發樹木,破壞環境。同時,近些年頻繁出現的自然災害及氣象問題,使得人們開始對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0.36%,始終處于世界前列水平。但是,其中頻繁發生的病蟲害卻對我國林業的發展帶來了極為明顯的負面影響。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的有關數據顯示,國內每年病蟲害致死的樹木數量達到4 000多萬株,年均林業損失超過1 100億元。通過在林業種植中采取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整體的病蟲害發生概率,并且能夠阻止病蟲害的大面積擴散和蔓延,其對于保護我國森林的健康狀態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降低了病蟲害的發生率。這意味著我國每年因這一問題而導致的林業經濟損失數量會出現大規模的降低,其對于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通過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能夠對整個林業種植工作作出全方位、立體化的偵查和管理,從而在有效預測未來林業發展趨勢的前提下,將人力、物力資源的投入最小化,并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1]。
2 ? 林業種植中病蟲害發生的特征
就我國當前林業種植的發展狀況來看,其中病蟲害發生的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常發性,而且病蟲害發生的頻率及面積都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同時,林業種植中病蟲害發生的另一個特點是偶發性,這里所指的偶發性并非是林業種植中偶然發生的病蟲害,而是病蟲害實際發生的時間和面積難以進行預測。在這種情況下,病蟲害一旦發生,相關的工作人員不但無法對病蟲害的類型作出有效的判斷,而且無法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遏制病蟲害的蔓延。林業種植中病蟲害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蔓延速度相對較快,尤其是在林業樹種單一的人工林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病蟲害在出現之后就會以最快的速度在林區中進行蔓延,并且林業種植中發生的病蟲害具有十分顯著的多元化特征,簡單來說就是林業病蟲害種類繁多,這也就意味著我國所實施的林業種植病蟲害處理方式需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則。
3 ? 導致林業種植中出現病蟲害的原因
3.1 ? 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
當今氣候的變化為林業種植病蟲害的自身生長和發育創造了有利的自然環境條件。
3.2 ? 樹木種類較為單一
在林業種植的過程中所選擇的各種樹木只對某一種或某幾種類型的病蟲害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但是,如果在種植的過程中大范圍地使用同一種類型的樹木,就很容易導致一些樹種無法抵抗病蟲害,在發生蟲害后以最快的速度蔓延到整個林區,從而帶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巨大損失[2]。
3.3 ? 外來入侵病蟲害的影響
在現如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全球范圍內各種經濟因素都呈現出一種頻繁流動的狀態,而這也為一些外來入侵物種進入我國提供了相應的條件。同時,我國本土的樹木種類對于外來的病蟲害抵抗能力相對較低,這也就導致在病蟲害發生之后會給整個生態系統帶來較為嚴重的損失,并嚴重影響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
3.4 ? 化學藥物的濫用
化學防治作為林業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最為有效的一種方式,在使用的過程中卻出現了農藥濫用的情況,這也就導致病蟲害的抗藥水平有所增強,從而導致林業種植環節中的病蟲害難以得到完全的根除。
4 ? 林業種植病蟲害有效防治的策略
4.1 ? 合理選用治理方式
4.1.1 ? 生物防治方式
簡單來說,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圈中各類生物之間的相克關系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并且這類技術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較低,但效果卻十分顯著。最為常用的方式就是引進病蟲害的天敵來進行防治,例如啄木鳥、山雀等都是病蟲害防治的主要鳥類。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在林區內建筑數量適中的鳥巢,以便在引進這些益鳥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對病蟲害進行防治,例如在防治馬尾松毛蟲時可以使用白僵菌。在微生物技術深入發展的影響下,生物防治技術措施在林業種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4.1.2 ? 物理防治方式
物理防治方式就是借助人工捕殺害蟲或使用機械設施來防治病蟲害。其優點是不會產生任何污染,也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任何的破壞。但是,這種防治方式只適用于數量多、個頭較大、分布集中且行動遲緩的害蟲。此外,繁殖和傳播速度較快的蟲害,也可使用物理隔離的方式,避免病蟲害的進一步擴展。
4.1.3 ? 化學防治方式
在生物和物理防治方式都無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下,化學防治就成為了病蟲害防治中最為重要的技術手段。這類方式最為顯著的優勢是防治效率極高,并且能夠做到從根本上將害蟲的交配概率降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化學藥物的濫用對于生態環境將會帶來嚴重的破壞,同時單一地使用化學藥物也會導致病蟲害的抗藥性有所提高,這也就意味著在使用化學方法時,需要在全面分析林區病蟲害種類分布的前提下,通過配合使用多種化學藥劑來防治病蟲害。
4.2 ? 建設人工混交林
人工植樹造林的過程中,如果所選用的樹木種類過于單一化,會導致病蟲害發生概率顯著提升。因此,需要相關的林業管理部門在執行人工造林工作的過程中,對目標造林地區的各項指標數據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并以這些數據和信息為基礎,建立完善的人工造林規劃方案。同時,借助技術指導、樹苗提供等方式,積極組織林農群體建立多種形式的人工混交林。同時,在選擇植樹造林品種的過程中,需要將目標區域內的本地鄉土樹種作為主要樹種,并選擇一些具備良好經濟性和較高成活率的外來優良樹種進行合理的搭配,從而形成較為復雜的林區生態系統,降低林業種植病蟲害的發生率。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病蟲害抵抗能力較高樹種的推廣力度,從而為種植戶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進一步促進我國林業生態環境的發展。
4.3 ? 強化林木檢疫工作
防治林業病蟲害需要從源頭上做起,這也就意味著需要進一步強化林業的檢疫工作。相關管理人員需要進一步落實防疫工作,深入基層開展相應的防疫宣傳教育,從而確保林農可以真正意識到樹種的不合理搭配將會導致病蟲害的廣泛傳播,同時需要向其發放相應的防疫宣傳手冊,真正意義上引導林農群體廣泛地參與到林業種植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除此之外,在正式落實林業種植工作及引進外來樹種之前,需要組織有關人員開展嚴格的林業檢疫工作,對樹種所攜帶的各類微生物數量及蟲害的類型、數量作出嚴格的分析,只有在確保各項數據指標符合我國標準的前提下,方可將之用到林業種植工作中。同時,一旦發現患有病蟲害的樹苗,則需要立刻將之進行無害化的處理,借此最大程度地保障整個林區的生態系統安全[3]。
4.4 ? 加大相關部門資金投入力度
在我國林業種植病蟲害防治工作落實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也就意味著國家相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強化在這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建設對應數量的林業檢疫站,并引進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檢疫和防治技術及監測預警設施,從而為我國林業種植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落實提供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支撐。在有關林業種植病蟲害防治的資金投入過程中,需要堅持加大地方投入、國家補助為輔的基本原則,確保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可以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地方的相關政府部門做到有計劃地開展林業種植危險病蟲害的防治工程,從而確保在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重提高的前提下,對林業種植的病蟲害進行控制。同時,將更多的與林業種植病蟲害防治相關的專家和人才吸納到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隊伍中,從而有效地提高整體的病蟲害檢測和防治工作的效率。
綜上所述,我國林業的健康發展是我國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及生態環境恢復的必然要求,但其中所出現的病蟲害問題對于我國林業發展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在合理地采用生物、物理和化學3種防治手段的基礎上,通過相關部門資金的投入及林木檢疫工作力度的強化,配合人工混交林的建設,降低我國林業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參考文獻:
[ 1 ] 孫希軍.落葉松種植及苗木病蟲害防治技術[J].鄉村科技,2020(22):79-80.
[ 2 ] 王紅艷.淺析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措施[J].種子科技,2020(13):92.
[ 3 ] 鮮小龍.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有效路徑研究[J].種子科技,202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