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清
摘 ? ?要:在林業栽培方面,苗木是物質基礎。苗木的培育工作是關鍵的造林措施。當前,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少先進技術運用于林木育苗方面。為確保育苗的水平和質量,對不斷更新的林木育苗技術措施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林木;育苗技術;研究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5-010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23.1 ? ? ? 文獻標志碼: A
當前,我國城市綠化工作備受關注,在城市環境建設中,綠化工程極為重要,園林專業人士也開始重視林木育苗技術。在林業生產方面,育苗是很重要的環節,苗木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林業生產的水平。只有培育出成活率高的幼苗,才能確保林木的健康生長。本文將詳細論述林木育苗技術,以期為林業的發展提供參考。具體的育苗技術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 前期準備工作
1.1 ? 苗圃與繁殖方法的選擇
苗圃培育的樹種越多,其具備抵抗風險的能力會更強。因此,對于面積較大的苗圃,盡可能地培育更多種類的樹種,不僅可以造林用苗,又能綠化用苗。因此,應該在造林地附近選取苗圃地,盡量靠近居民區及交通便利的地方,這樣可以為苗木的運輸提供便利,減少運輸時間,保持苗木活力。同時,應該選擇地勢平坦及排水良好的地塊,坡度較大可以修建梯田。需要注意不能選擇山頂或地勢低的地方。在培育苗木的過程中,離不開水源,苗木必須靠近水源。如缺乏水源需打井,確保灌溉水的充足。
通常情況下有無性繁殖育苗方法和播種育苗方法,這兩種方法各有優勢。
無性繁殖育苗方法廣泛運用于林木育苗與栽培中。科學家們通過對大量樹種無性繁殖育苗的試驗,得出絕大多數樹種都能夠運用無性繁殖育苗方法進行育苗和栽培的結論,其中包括白榆、楊樹、云杉、刺槐等一些樹種,優點是讓樹種的繁殖方法擴大,從而有效提高樹苗的繁殖能力,這與樹苗繁殖效率和質量也有緊密聯系,并且無性繁殖與樹木不同階段的生長特點有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播種育苗方法深受很多地區的喜愛,因無須考慮過多因素,把握好種子的質量、種子播種的時間、土壤條件、季節特點和氣候等要素,進行播種育苗前,正確地處理好種子,將種子浸泡在植物激素或濕沙層中,達到催芽的目的。處于休眠狀態的種子,應強化種子活力及發芽率,確保苗圃中種子生理化差異小[1]。
1.2 ? 林木催芽技術
1.2.1 ? 溫床催芽
種子的催芽技術包括以下幾種類型,分別是藥物催芽方法、溫床催芽方法和水浸催芽方法。溫床催芽是常用方式。在開始播種的前40 d,種子需要使用45 ℃的溫水浸泡完成消毒,充分地攪動,使之溫度下降到10~20 ℃。1~2 d換一次水,需要持續浸泡7~10 d。撈出種子后,與2~3倍的濕沙混合,放到向陽的土溫床內。挖寬度在1~1.2 m之間、深度在3 m內的長方形窖,其長需要根據種子的數量決定,在周圍鋪木板或席子。在長方形窖的底部鋪一層磚,再鋪席子,最后蓋一層塑料膜。每天傍晚還需蓋上草簾,保持適度。在清晨揭開席子,增加溫度。每天都需上下翻動1~2次,如果有1/2的種子出現破嘴的情況,可以考慮播種。
1.2.2 ? 變溫催芽
變溫催芽的方式被應用在調種較晚的情況。具體的做法是將選好的種子浸泡在45 ℃的溫水中,連續浸泡6~7 d。在此期間,每天需要更換一次水。如果種皮含有油脂水中可添加1%的面堿,起到脫脂的作用[2]。
1.3 ? 種子播種與播期選擇
種子播種技術越來越成熟,種子播種技術在育苗栽培管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林木育苗與栽培管理技術中主要有3種類型的播種技術,分別是機械播種技術、播種床覆蓋技術和人工播種技術。播種床覆蓋技術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通過該技術有利于改善地表溫度,控制地面的雜草數量,從而營造較為優良的苗木生長環境。機械播種技術適用很廣,與人工播種技術相比,人工播種技術的靈活性較強,具備一些機械播種技術不具備的優勢。比如,中小型苗圃在播種時,工作人員充分了解苗木的最佳行距,這樣才能進行開溝與播種工作。往苗床上播撒種子可以兩個人在苗床的兩邊一同完成,增加種子播種密度,便于補種操作。
相關人員應根據樹木的特征及苗圃所在地區特點,選擇最合適的時間。在任何季節都可選擇播期,一般在春天最常見。因此,應該選擇提早種植,避免小苗在發芽的過程中受到寒氣的影響。在夏天播種后,還應保證其順利過冬。
1.4 ? 整地
在種植苗木前,需要做好整地工作,有利于提高出芽率,確保苗木優質。工作人員應該保證經過處理的土地符合種植標準,土地表層的土壤應松軟,不含雜質,可以適當進行施肥。如果種植區域較干旱,需確保澆水灌溉工作,以此保證幼苗的健康生長。
1.5 ? 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的目的是消滅土壤中的病原菌,除滅害蟲。可以通過高溫進行土壤的處理,有利于增強土壤肥力。另外,還可以借助藥劑,選擇低毒、有效的藥劑。
1.6 ? 選種
在育苗過程中,林木種子是重要的物質基礎。種子的品質會直接影響到育苗質量。因此,必須品質好,還應嚴格檢驗種子,確定符合標準后再進行種植。
2 ? 播種
2.1 ? 播期
在林木育苗的過程中,可以選擇春季進行播種,也可在冬季播種。首先,在冬季播種時,種子出土的時間較早,扎根較深,生長速度快。壯苗的木質化水平較高,可以很好地抵抗外界環境。相關人員最好選擇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1月進行播種。其次,如在春季應該提前播種。可以確保種子盡快發芽,提高苗木的生長速度,確保木質化程度。播種的時間應選擇在每年的2—3月份。再次,在播種春夏成熟的種子時,應該隨采隨播。如果大顆粒與種殼偏厚的種子,可以選擇在秋季播種。在進行播種時,種子的大小與苗木的生長也會被播種密度與播種方式所影響。對于中小粒種子,可以采取條播與撒播的方式,大顆粒的種子可以采取點播的方式。最后,在完成播種后,立刻覆蓋濕潤土壤,同時用腳緩緩踏實,在覆蓋土壤時,還應該注意覆蓋的均勻性,厚度要在2~3 cm之間。
2.2 ? 播種密度
播種密度需適中,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幼苗的生長。如果播種密度過大,很容易導致苗木吸收的營養成分減少。長成后的苗木經常發生營養不良的現象,并且密度過大也不利于苗圃通風。苗圃的通風效果不好,會影響到整個苗圃中植物的生長。同時,光合作用也會有所降低,從而導致苗木生長緩慢。苗木葉子變少,頂芽也變得不夠飽滿。根系不發達,樹體內的營養物質不夠,會削弱苗木自身的抵抗力。如果播種密度過小,會影響整個苗圃的產出量,進而導致土地資源的浪費。如不能做好空地的管理工作,很容易滋生雜草,導致土壤中水分與養分的損耗,進而影響經濟效益[3]。
3 ? 合理管控播種區
3.1 ? 覆蓋
對于苗圃內的幼苗,應該用稻草或塑料膜進行覆蓋,有利于保持苗圃內的水分,還可將苗圃內的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加速幼苗的發育。其中,需要注意,在選取覆蓋材料時,不能選擇可釋放氣體的塑料膜,避免在陽光照射下塑料膜產生化學氣體,不利于幼苗的生長。另外,幼苗出土后,應及時撤下覆蓋物,使幼苗充分接觸陽光。
3.2 ? 灌溉
在播種前,幼苗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在播種后盡量不澆水。如土壤中的水分不夠,可以適當澆水,保持土壤的濕潤。種子發芽或幼苗出土階段,需要確保松土工作[4]。
4 ? 田間管控方面
4.1 ? 施肥
在樹苗生長的過程中離不開水的灌溉。因此,應該保證澆水工作。在澆水前,充分考慮樹苗的特征,以及不同時期的習性。還需要在降水后施肥,通常情況下需要用到氮肥。在日后的育苗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肥料。
4.2 ? 溫度控制
幼苗一般都較弱,可以通過降溫的方式,避免被酷熱天氣所影響。通常情況下,相關人員會采用噴灌的方式進行。
5 ? 結語
科學、合理的育苗技術,有利于提高林業的育苗效率。在育苗過程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苗木的生長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林木育苗技術需要通過精細管理,提高苗木的產出量,培育出成活率高的幼苗,確保林木的健康生長,減少病蟲害的出現與傳播。同時,若發現林木育苗方面存在問題,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且針對具體情況,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促進林木育苗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林木生產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 1 ] 楊素斌.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育苗技術要點的分析[J].花卉,2020(2):245.
[ 2 ] 林道雪.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育苗技術要點[J].鄉村科技,2019(18):60-61.
[ 3 ] 田相宜.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育苗技術要點的分析[J].科學技術創新,2017(23):194-195.
[ 4 ] 孟吉強,呂廷良.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育苗技術要點的研究[J].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