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花
摘 ? ?要:張家口壩上地區作為京津翼地區建設防護林的重點區域,已有所成效。為了促進防護林的建設,分析了該地區楊樹防護林退化的原因、現狀,以求能更好地推動張家口壩上地區退化楊樹防護林改造工作的全面開展,實現管理質量的提升,為今后的防護林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壩上地區;楊樹退化防護林;改造;配套措施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5-0098-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27.2 ? ? ? 文獻標志碼: B
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張家口壩上地區不僅是京津翼地區的生態綠色屏障,同時也是京津翼地區出現風沙的主要源頭之一,包含了沽源、張北、尚義、康保4個縣以及塞北、察北兩個管理區。張家口壩上地區作為京津翼地區重點建設防護林的地區,于20世紀90年代起就已取得不小的成效,在當時存在經營不善、建設林老化、管理滯后的問題。以張家口壩上地區建設防護林的情況為依據,提出相應的改造方案和配套的政策實施建議,為建設張家口壩上地區防護林的工作提供參考。
1 ? 退化楊樹防護林現狀
沽源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壩上地區,位處東經114°50′38″~116°04′09″、北緯41°14′33″~41°56′55″。東與承德市豐寧縣接壤,南與赤城、崇禮兩縣連接,西與張北縣、康??h毗鄰,北與內蒙古自治區太仆寺旗、正藍旗、多倫縣為界??h城駐地平定堡鎮距北京市270 km,距張家口市167 km,距省會石家莊600 km。國土土地總面積3 601 km2。
根據相關部門調查測算后,到2016年底為止,防護林的全部面積為23.40萬hm2,約占壩上地區現有林地面積的88.9%。按照防護林所種植樹種劃分,可分為落葉松、楊樹、樟子松、榆樹;依據部分其他樹種,所種植樹林分別為過熟林、成熟林、中齡林以及幼齡林??傮w防護林中所種植楊樹防護林的總面積為10.18萬hm2,占總防護林的43.50%;如今退化的楊樹防護林面積為8.20萬hm2,占現有楊樹防護林面積的80.55%。在所退化的楊樹防護林中,70%以上為瀕死木和枯死木為重度退化,30%以上為瀕死木和枯死木為中度退化。其中重度退化占楊樹林的13.40%,中度退化占20.00%,輕度退化占45.70%[1]。
2 ? 防護林退化原因分析
2.1 ? 社會因素
2.1.1 ? 早期建設防護林質量不高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到實行全面普遍建設防護林,將三北地區建設防護林工程納入我國的建設計劃中,隨后又將珠江、長江等工程相繼加入實行全面普遍的防護林建設,工作期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改善了張家口地區等重點區域的生態狀況,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風沙侵襲、水土流失等災害。但我國早期建設的防護林普遍存在注重營造而輕視經營及注重數量而忽視質量的問題,且當時的經濟條件受到一定的限制并缺乏相應的工程管理機制等因素,導致我國早前所建設的防護林普遍存在質量不高的情況[2]。
2.1.2 ? 防護林改造起步較晚
對防護林合理進行采伐,是經營防護林重要的措施之一。根據我國頒布的《林木法實施條例》的第三十一條規定,防護林只有在允許更新或撫育時可以進行采伐,且在執行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定[3]。若防護林較長時間未采伐,則會使防護林樹木密度較高,導致出現土壤退化的現象。從以往數據來看,因采伐數量較低導致樹木枯損的數量上升。張家口壩上地區防護林未及時進行撫育并更新采伐的工作,使防護林大面積出現樹木質量和防護功能下降的問題[4]。
2.2 ? 自然因素
2.2.1 ? ?林種選擇單一
根據林業部門調查得知,該地區種植的小葉楊在生長20年后胸徑達到最高,小葉楊的成熟年齡約在28年左右,而楊樹作為該地區的優勢樹種,其年齡均達36年以上,導致大部分楊樹林成為過熟林,樹木生命力、林分逐漸下降,更容易受到病蟲的侵害,進一步導致防護功能下降。
2.2.2 ? 地下水位下降較快
隨著2001年總體氣候偏旱、年均降水量不斷下降,我國北方地區的水資源明顯減少,同時地下水埋深也在不斷地下降,導致張家口壩上地區持續處于干旱狀態,十分不利于樹木的生長,使得樹木林分老化進程加快[5]。
3 ? 退化防護林改造方式
按照我國林業局印發的《關于防護林退化的改造工作指導意見》的要求進行改造工作,同時還需要根據張家口壩上地區所建設防護林的實際情況和所退化部分防護林的特點來制定相應的措施并改造。
3.1 ? 采伐更新
對退化防護林進行針對性的采伐、更新,對重度退化的部分樹林采用小范圍內全部伐光或間隔采伐的方式,加強林木資源保護管理,合理開展退化林分改造,將瀕死木、枯死木等全部伐光再進行更新造林。首先,需要對防護林進行實地調查,對質量不好、面積小于4 hm2的林分,可以全部伐光,在采伐工作完成后需要做好清理工作,將其遺留的樹枝全部清理干凈,避免樹林發生火災;而對于面積大于4 hm2的林分,可以采用間隔式采伐的方式進行改造,但所采伐的樹木不能超過面積范圍內的75%。在改造的同時,還需根據周邊土地的實際情況營造出混交防護林,避免出現防護林種植樹種過于單一的情況,可以選擇采用塊狀式混交、帶狀式混交多種方式營造出混交的防護林。按照不同區域適應不同樹種的原則,可營造出樟子松、楊樹、落葉松一類的喬木樹種及擰條、沙棘一類的灌木樹種,形成灌木、針闊混交防護林[6]。
3.2 ? 擇伐補造
中度退化的防護林可以采用擇伐的方式定期進行采伐,可以使用帶狀或塊狀的方式對已經枯死或快要死亡的樹木展開采伐作業,但采伐樹木的總量不能超過采伐面積內總數量的65%。以因地改造、適地適樹等原則為基礎,在擇伐后進行補植補造,同時以樟子松、楊樹、落葉松一類的喬木樹與灌木樹種為主,營造出混交林。
3.3 ? 撫育經營
輕度退化的防護林可以選擇改善與維護林分衛生狀態的方式及透光伐的撫育措施,將其林分中枯死的樹木和生病腐爛未完全死亡的樹木進行清除,調整郁閉度、密度林分,制定相關措施改善林分的組成結構,以此來提高林分的整體質量。在純楊樹林中可以適當補植落葉松、樟子松等樹種營造出混交防護林,以此提高防護林對病蟲的抵抗能力。
4 ? 退化防護林配套措施
4.1 ? 調整種植業結構
堅持定期灌水的原則,大力發展旱作節水類農業并優化該地區農作物的品種結構,適當降低耗水量較高的農作物,同時增加耗水量較低農作物在總農作物中所占的比重。
同時,還需要積極發展高效率的節水灌溉技術,提升灌溉用水的效率,本著“因地制宜、科學布局、重點突出、標本兼治”的原則,以多類型、多模式的植被配置方式,盡快恢復和提升林分的生態功能,構建結構合理、生長良好、功能完備的生態防護林體系,推動壩上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建設協調可持續發展,維護京津冀地區生態安全。
4.2 ? 梳理改造管理制度
為了進一步實現林木可持續經營能力的穩步增長,有效實現對防護林的全面管理,應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進行林木管理的過程中,作為管理人員,應當明確自身管理主體責任,通過有效的措施手段,嚴格進行林木管理,通過明確的管理制度和審核制度,對多種經營行為進行管控。同時針對林木的實際情況,對整個林區的實際環境進行觀測,對將要進行改革施工的地區實施規范統籌管理。
二是針對林木內部植被覆蓋率相對較低的現象,開展植樹造林活動,通過有效的扶持手段和措施,有效帶動周邊人群開展植樹造林,減少植被覆蓋率較低的現象。
三是通過退耕還林、推進小開荒還林等有效措施,不斷提升林木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減少可能出現的土地荒漠化問題,有效提升林木管理質量。
4.3 ? 采用分區管理
林木地區環境較為復雜,不同地區生長的動植物有著一定的差異,為了有效實現規范化管理,減少多種林木環境管理問題的產生,管理人員應當制定明確的管理方式和措施,開展林木內部的分區管理,在避免生物受到損失的前提下,在不同的環境中應用不同的管理方式,通過技術創新和改革方式創新等多種手段,提升林木管理能力。
5 ? 結語
通過對張家口壩上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全方面、系統的改造,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提高當地水資源的綜合使用能力,以此推動張家口壩上地區防護林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 1 ] 王川.張家口壩上地區退化楊樹防護林改造與政策探討[J].現代園藝,2018(10):212.
[ 2 ] 安志霞.張家口壩上楊樹防護林退化原因分析[J].現代農業,2017(5):85.
[ 3 ] 杜海峰.河北壩上楊樹退化的原因及改造技術求索[J].環境與發展,2019,31(7):195,197.
[ 4 ] 榮艷菊,陳立根,曲鴻燕.河北張家口壩上地區楊樹更新改造模式探究[J].河北林業科技,2020(1):35-37.
[ 5 ] 高俊峰,鄭焰鋒,王博宇.張家口壩上地區退化楊樹防護林改造與配套政策建議[J].林業資源管理,2016(4):30-33.
[ 6 ] 周丹,趙曉玲,張軍蓮,等.夷陵區人工防護林退化林分現狀與改造措施[J].湖北林業科技,2015,44(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