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麗君
看著班級一天天轉變,我不禁感慨班級文化建設的教育力量。兩年前我接手這個班時,班上學生大部分是同一狀態:學習不積極主動,缺乏集體榮譽感,班級凝聚力更無從談起。如何把學生群體變成有凝聚力的學生集體,把班級打造成學生自我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自治組織呢?
首先,我設計、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旨在以此產生班級凝聚力。行為習慣類的活動有“學會垃圾分類”“做文明自律的小公民”等;情感道德教育類的活動有 “公民教育實踐活動”“我為我班添光彩”等。活動成了同學之間的感情紐帶,成了班級凝聚力的孵化器,班風學風日益向好。
其次,我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采取了許多措施:比如在制度建設上進行了改革,每個人都是班級制度建設的參與者,學生共同商定班名、班訓、班歌、班規等。班名“墨梅五班”的靈感來自于鄭曉,她說:“王冕之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詩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幼時讀書專心致志、好學不倦。我們從他的《墨梅》中可以受到啟發。我建議咱們的班名就以‘墨梅命名,讓王冕精神激勵我們學習。”
“墨梅五班”就這樣誕生了。此后,它經常出現在各種獎品上。例如,我們班最高獎項就是“墨梅五班年度風云人物”,經常性滲透,學生自然而然感知到班級文化的力量。經過近兩年的不斷努力,學生學習積極努力,關系相處融洽,自主管理能力也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