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
在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就教育話題提建議,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在“委員通道”上的發言頗受關注。近日,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唐江澎委員道出了不少犀利的觀點,他認為,現在的考試只能夠評價人的一部分素質,而不是全面的素質;教育不能排斥分數,也不應止于分數。
(3月10日 《南方都市報》)
在此前的“委員通道”上,唐江澎委員曾表示,“孩子如果只有分數,恐怕贏不了未來的大考;教育如果只關注升學率,國家恐怕也就沒有核心競爭力。分數是重要的,但分數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標。”這段話可視為他對目前教育問題癥結的概述,在他接受專訪的過程中,仍然不乏對目前存在的單純追求分數現象的批評,但其發言并非局限于此,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從他對部分問題的作答不難發現,其針對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已經有了深入的思考。
比如說,對于教育均衡發展問題,他認為,優質高中資源越集中,優質資源的供給就越稀缺,升學的競爭就越劇烈,社會的教育焦慮就越濃烈,一個地區的教育資源均衡化程度越高,它整體的教育質量就越高,所以他主張聚焦縣域中學;而對于學生的均衡發展,他認為達到這個目標先要解決課程設計的基本問題;而對于高中的使命,他認為,高中階段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認識自我和定義自我,因此他建議在高中階段開出面向高等教育專業大類的體驗式課程。
如此種種,顯然非局內人很難有如此深刻的體會。唐江澎委員的一家之言可能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但他的諸多論述既有宏觀角度的犀利觀點,又有微觀視角的建設性意見,可以說,對于教育問題的探討,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
教育牽扯的東西太多,其影響滲透到每一個家庭,因此對于“什么是好的教育”這樣一個門檻并不高的話題,可能很多人都可以給出自己的答案,甚至不少人能給出讓人信服的回答。從這個角度上說,對教育問題進行批評并不會有太大的障礙,但是寶貴的是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尤其是提供有長遠思考、理想情懷以及能轉化為實際操作的建議。像高考、高中階段的課程設計等,這些方面的改革可能需要各個層面做好準備,短期內難以實現,但對于那些影響甚深且迫在眉睫的問題,社會上可能意見很大,而且并不乏解決的辦法,顯然可以優先解決。
關注教育需要有大視野,唐江澎委員的那些觀點,從建議高中課程設計改革到主張聚焦縣域中學,如今可能還不是主流,但從他的那些發言所引發的輿論反響不難看出,大眾對此已經不乏共鳴。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關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的答案,在讓教育變好的過程中,離不開宏觀層面的改革,也有賴社會教育理念的革新與進步。經濟的發展必然帶動社會的教育投入需求,而經歷了盲目的教育投入風潮后,必然有不少人因為過度競爭而陷入迷茫,之后想必就會真正追求“好的教育”,這個時候,不妨多傾聽一下唐江澎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