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記事的那天起,我們就沿著父輩的足跡前行。父輩留下的每一個印記,都充滿了對黨的忠誠。
周恩來絕不允許家人搞特殊化——本刊特約周秉德回憶伯父周恩來的家風往事
本刊記者 張鵬
4月2日上午,在香山革命紀念館,我們見到了周秉德老師。周老師今天有一個新的身份——首都關心下一代大講堂講師。她通過回憶伯父周恩來的點滴往事,給在場的師生上了一堂精彩的黨史教育課。
“我們參加革命幾十年,隨時準備為了革命犧牲。現在新中國成立了,這是無數革命烈士流血犧牲才取得的,而現在我們還活著,我們在革命隊伍中只是‘幸存者’。我們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們還要替犧牲的烈士們去完成他們想要為新中國建設做的事情。因此,我們沒有權力不認真去工作,更不能不加倍努力的工作!”這是伯父周恩來經常告誡我們的一段話。一切要以國家利益為重,人民利益為重。
伯父是總理,我們都是普通老百姓
周老師的父親周恩壽是周恩來的三弟。對于父親的工作安排,伯父再三強調:“給他的職位要盡量低、待遇要盡量少,因為他是我的親弟弟。我們是共產黨,不能像國民黨那樣靠著裙帶關系安排高官厚祿,那不是共產黨的作風,我們是為全國人民謀利益的,不能為家庭謀私利。我的弟弟就是普通老百姓。”
周老師講:“因父親職務低,住房條件非常差,兩間平房不到30 平方米,家里的孩子多。伯父就讓我們大一點的到他那里去住。周總理住在西花廳,去看過的人都說,周總理的住房這么簡單!他的臥室里只有一張床、一個沙發、一個桌子,什么講究的東西都沒有。我們三個孩子在他那里的住室也是三張床、一個小桌子而已。因為父親的收入少,伯父還用他的工資資助我們10 余年。”
周老師回憶說:“我平常都住校,只有節假日才回到西花廳來住。記得初中暑假的一天早上,我起來在院子里看書。伯父一般都是通宵達旦的工作。這天,伯父剛剛結束一段工作去休息,當他看到我后嚴肅地問,‘秉德你怎么還在這里看書?你沒看到那么多叔叔在打掃庭院嗎?’當時13 歲的我,立刻就意識到,我是國家總理的親侄女,但是我在這些普通戰士面前是平等的,是不可以有高人一等的思想的,我就是普通學生。”周老師感慨道:“當時的場景,離現在已經過去70多年了,我一直不曾忘記,至今還歷歷在目。”
“是不是因為我周某人的關系”
“是不是因為我周某人的關系”,這同樣一句話,周老師前后19年還清楚地記得,伯父曾經問過她兩次。1955年,周老師在北京郊區的農村小學做老師,3 個月后她被調到了朝陽區委機關。伯父知道后問:“你原來在農村小學工作,現在怎么到城里機關來了,離開了基層?是不是因為我周某人的關系?”周老師解釋,現在區委要搞個運動,需要黨員,但是中小學的黨員少,所以才調她到區委的。伯父聽后,囑咐周老師說:“運動搞完了,還是要回到基層去。”周老師明白,伯父就是希望他的孩子們要在最艱苦、最偏遠的地方工作,這樣才有更多機會為人民服務。
還有一次,周老師跟隨軍人丈夫去西安工作了5年,到遵義山區里的軍工廠工作了4年。1974年,聽從組織安排,周老師和丈夫都調回了北京。伯父見到她的第一句話便問:“你在外地工作了9年,怎么又回北京工作了,是不是因為我周某人的關系。”當得知周老師是隨軍調動的,伯父才放松下來,笑著連連擺手。周老師對現場的青少年說:“這就是周恩來,他絕不允許他的親屬們因為他的關系,有任何工作環境的改善和提升。”
家人都必須以國家的利益至上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求我們首先考慮國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不能把個人利益放在前面。”周老師說。
周老師兄弟姐妹共有6 個人,其中4 個有參軍的經歷。大弟周秉鈞1961年高中畢業,伯父找到秉鈞問他高中畢業后的打算,秉鈞說:“本來想考清華,但因為飛行員的招生考試我已入圍,目前還在等待消息。”伯父說:“如果飛行員沒有考取,也不要考大學了,就做個普通士兵吧。”當時秉鈞說:“飛行員做不了,我還是能考上清華的。”伯父對他講了當前國家形勢,現在咱們國家困難時期,農業減產,勞動力不足,中央決定今年復員兵都要回到農村去,征兵也盡量在城里征。伯父對秉鈞說:“我沒有兒子,但是我可以動員我的侄子去當兵。”當時大弟秉鈞就聽從伯父的話,準備去當兵,但結果飛行員考取了,他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
四弟秉華也聽從伯父的要求,成為一名戰士,復員后認真工作成為一名勞動模范。五弟秉和、六妹秉建是家里最小的,上初中時響應中央的號召上山下鄉,一個去了延安農村,另一個去了內蒙古牧區。他們在那里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但是精神面貌很好,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之后兩個人分別在民兵大隊的推薦下當了兵。秉和到新疆喀什當兵保衛邊疆,秉建在北京郊區當兵。當秉建新兵訓練后回京來看伯父時,伯父平常叫她“小六”,這次卻改為“秉建同志”。伯父嚴肅地說:“你能不能脫下軍裝,離開部隊,回到牧區。”秉建說:“我當兵完全合乎正規手續,沒有走您的后門呀。”伯父卻說:“現在有很多知識青年都想到部隊去,這個機會不能讓給別人嗎?越是艱苦的地方,越要留下呀。”于是,在伯父的要求下,秉和、秉建兩個人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部隊,回到了農村和牧區。
還有大妹妹秉宜,她高中畢業以后,伯父支持她報考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伯父說:“我們出口商品的包裝太落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是實用美術,就可以大力提升出口商品的包裝裝潢,提高出口商品的價值,就能多增加外匯收入,支持國家建設。”
周老師說:“伯父對我們六姐弟的成長影響很大。他對我們的要求就是,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最后,周老師告訴在場的青少年,“習近平總書記講過,偉大的夢想不是等來的,不是喊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努力學習本領,繼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磨煉好自己的品格,鍛煉好自己的身體,把祖國建設得更好。”
幼兒園老師告訴我,這首歌是我父親寫的——本刊記者走近曹火星的女兒曹紅雯
本刊記者 馮汝林
黨交給他這支筆,就是讓他寫歌的
寫出群眾的心聲
傳達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真理
寫出人民的心聲
記者:您是什么時候會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呢?
曹紅雯:是在幼兒園。當時負責我們班的趙老師特別喜歡唱歌。趙老師教我們唱這首歌時,發現我唱得好,就問我,你知道這首歌是誰寫的嗎?我說,不知道。趙老師說,是你父親寫的。我連忙問,是真的嗎?趙老師說,是的。我特別高興,以后再唱這首歌的時候,聲音特別大。(笑)
記者:您父親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出這首歌的呢?
曹紅雯:這首歌是父親在抗戰最艱苦的1943年寫的。當時他19 歲,4月份剛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想,父親是在殘酷的戰爭現實中,在身邊黨員的言傳身教下,堅定了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
1940年,父親在華北聯大音樂系學作曲時,盧肅先生告訴他,手中的筆同樣也是一桿槍。寫出好的歌曲讓群眾唱,鼓舞他們的斗志,同樣也能消滅敵人。父親親眼看到被敵人殺害倒在血泊中的房東一家人。這位房東在父親他們演出的時候,上臺送過雞蛋。父親的親人也在掃蕩中被敵人殺害。
1943年,蔣介石發表《中國之命運》,吹噓“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中國”。黨中央號召學習《評〈中國之命運〉》,批駁蔣介石的謬論。父親通過學習,更加堅定了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產生了用寫歌來和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的想法。正巧,當年10月文藝小分隊到房山區霞云嶺鄉堂上村。在搞宣傳時,父親創作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針對國民黨宣揚“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中國”,父親起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
記者:這首歌唱起來真有一種把心里話一吐為快的感受。
曹紅雯:是的。歌就像一個人站在那,扳著手指頭講道理,把共產黨的功績一條一條列出來,曲子一氣貫通。
記者:您父親自己評價過這首歌嗎?
曹紅雯:我父親曾說過,這首歌雖然簡單,但因為反映了人民心聲,傳達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真理,所以人民才愛唱。
記者:您現在還能唱這首歌嗎?
曹紅雯:可以啊。舅舅,我彈琴,我們一起唱吧?(兩位老人邊彈琴邊唱歌)
你們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記者:在您眼里,您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曹紅雯:父親把寫歌作為畢生的任務,說這是黨給他的任務。他糖尿病晚期的時候,視網膜脫落了,兩只眼幾乎失明。黨組織給他治眼,保住了一只眼。當稍微可以工作的時候,他又繼續寫。去世前,他說澳門快要回歸了,自己要寫一首歌。他說,黨交給他這支筆,就是讓他寫歌的。
記者:您的父親對您有哪些影響呢?
曹紅雯:他老是說,我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你們應該做得比我還好。你們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沒有什么特殊的。父親當領導后,對我們要求更嚴格。我們覺得父親是這樣一個為黨為人民工作、有貢獻的人,我們的言行不能給他老人家抹黑。我們兄弟姐妹4 個,都是共產黨員,都勤勤懇懇工作。我們都是父親的好孩子。
記者:您能回憶幾件父親影響您的事情嗎?
曹紅雯:父親常和我說,你到哪個地方都會發光發熱,都能學到東西。我剛分配工作時,到了天津外國語學校。父親說,你到外國語學校,還可以學外語,用你的音樂知識教孩子們唱歌。這不是很好的事嗎?
1979年我調到北京工作,三年后正趕上經過群眾評議漲工資的機會。當時社長是老革命潘奇同志,他和我說這次先讓困難的同志漲吧。我同意了,但又怕父親認為是我做得不好才沒評上,有些糾結。父親知道后說,你做得不錯,現在國家很困難,不可能每個人都漲工資。你如果困難的話,我給你。
父親不管什么時候給我做工作,都是站在黨的立場上,讓我心悅誠服地投入新工作。
父親的故事要講下去
記者:您給您的孩子講過這些故事么?
曹紅雯:這個肯定要講的,因為這是最親的人做得最對的事。作為后代,不能忘記親人和親人所做的事情。給孩子講我父親,是我的歷史責任,也是我應該做的事情。我的孩子,包括我隔輩的孩子,他們都知道,而且也都會唱這首歌。
記者:房山區堂上村有一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您去過嗎?
曹紅雯:1994年的時候就去過。當時,天津要拍一個我父親的紀錄片,我和父親一行人去確認歌曲誕生地。我坐在父親寫歌的地方照了相。我還準備把父親的一部分骨灰放到紀念館,讓他安息在戰斗過的地方。
記者:您后來還去過房山嗎?
曹紅雯:去年房山區教委邀請我去教孩子們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好》呢。以前去參加一次活動,知道父親寫歌地方的學校沒有音樂老師。我說,我也退休了,可以當老師。剛好同去的中央音樂學院黨支部知道了,說學院有音教系,由他們完成這個任務。
記者:您還參加過別的關愛工作嗎?
曹紅雯:我在音樂出版社待的時間很長,退休以后在原崗位又工作11年,直到后來生了病才不做了。現在,社里還會找我做圖書質檢的工作。通過反饋書籍存在的問題,實際上也是對年輕編輯進行傳幫帶。
長春客運段白城車隊關工組陳玉霞:老爸的紅色基因在我身上沒有變
長春客運段關工委 李文有
父親說:“不愧是我的好閨女,老爸的基因在你的身上沒有變。”
我的父親叫陳瑞江,是開了一輩子火車的“老司機”。1947年,他冒著槍林彈雨駕駛火車支援遼沈戰役。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父親又駕駛著蒸汽機車跨過鴨綠江。
1974年父親退休了,我接了父親的班。當時父親再三囑咐我:“姑娘,你可要接好老爸這個班,千萬不能給老爸丟臉,更要對得起和父親一起參加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而犧牲的那些老戰友啊!”當時我含淚向老爸發誓:“爸爸,您放心吧,我一定接好這個班,干出個樣來給您看。”接班后我被分配到原白城列車段任列車員。崗前培訓后正值春運,父親對我說:“冬春運是鐵路旅客運輸最繁忙的關鍵時期,天氣冷、客流大、任務重、困難多,你可要經得起這個嚴峻的考驗啊。”第一班乘務正趕上臘月廿九,除夕夜肯定在車上度過了。父親怕我想家又安慰我說:“這是你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個春節,也是你人生里程的第一個起點,乘務中不要想家,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過年的餃子給你留著,你愛吃的都等你回來一起吃。”就這樣,我帶著父親的溫暖和厚愛踏上永生難忘的第一個列車上的春節之路。
有一次乘務開車門時,我的左手被車門擠掉了指甲,鮮血不停地流淌。回家后父親看著我的手說,這就是你沒有嚴格執行作業標準的后果,并嚴肅的告誡我:“鐵路的規章制度都是從血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一時一刻都不能馬虎,千萬要小心,一定要把安全當作大事。”從此,我每次乘務都嚴格按照作業標準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1975年3月5日,父親對我說:“閨女,雷鋒不比你大幾歲,人家成了全國的學習榜樣,老爸希望你也能成為一個像雷鋒那樣的好青年。”聽了父親的話,我決心努力把雷鋒的精神滲透在為每一位旅客的熱心服務之中。1979年和1980年,我先后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吉林省人民政府評為勞動模范。當我把榮獲的吉、黑兩省勞模獎章捧在父母胸前時,二老的臉上綻放出難以用語言形容的滿意笑容。至今,老父親說的這句話我還記得,“不愧是我的好閨女,老爸的基因在你的身上沒有變”。
我深深地知道,老爸的基因在我的身上確實沒有變,但這并不等于我完成了老父親的囑托。我要讓老父親的紅色基因能在更多新一代的年輕人身上得到傳承,這才是我更大的責任,更艱巨的重任。
云南省玉溪市關工委原專職副主任李江明:我的信念來自父親飽含深情的信
云南省玉溪市關工委 李江明
父親說:“不要翹尾巴,不要利用職務便利貪公家便宜,不要做不該做的事情。”
我的父親是云南路南人(今石林),原名李慧,194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因為黨的地下工作需要,先后改名李祥云、李丁、李志敏。1991年9月,父親在玉溪地區人大工委副主任崗位離休。對我而言,從小到大父親的愛是特殊而嚴厲的。
“不要虛度一生,要趁年輕多讀書學習。”這是父親時常對我說的話。由于受“文革”影響,我在小學五年級就停學了,后來被招到化工廠當工人。離開父母走上自食其力的路,我想以后的日子就這樣過下去了。哪料,父親一封封飽含深情的來信滿是叮嚀和期待,他希望我下班后要抓緊時間學習,還要積極爭取入黨。全國高考恢復后,父親親自幫我找來初、高中學習資料,動員我報考。首次高考我失利了,父親鼓勵我繼續努力不要灰心,1978年第二次高考我終于被玉溪師專錄取。
1993年7月,我被組織部門選調到玉溪市關工委任辦公室主任。當時有人對我說:“關協是一個無權沒錢的清水衙門,最好想辦法找關系早點離開。”確實,那時關心下一代組織剛建立,工作難度大。已經離休的父親得知我的情況后,叮囑我別在乎那些閑言碎語,少計較個人得失,雖然關工委是以老同志為主體,但只要你尊重老同志,就可以大膽地創造性地去開展工作。關工委雖然不是權力部門,但是共產黨員是為人民謀利益的。在父親的鼓勵下,我更加堅定了做好關工委工作的信心。我和關工委的老專員、老司令員、老書記、老縣長、老主任、老局長、老教師等老同志朝夕相處,通過扎扎實實辦好一件又一件暖人心聚人心的實事,擴大了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漸漸打開工作局面。讓我感到榮幸的是,我先后被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和“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
2003年,我被組織選拔擔任玉溪市關工委專職副主任后,我去看望父親。父親沒有祝賀我升職,而是語重心長地叮囑我不要翹尾巴,不要利用職務便利貪公家便宜,不要做不該做的事。父親的叮囑我都謹記于心。
我從父親身上看到了老一輩共產黨員舍生忘死,為黨為國為民不懈奮斗的身影,我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要沿著父親走過的路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