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繼亮周靜媛
(1.云南省花卉技術培訓推廣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1;2.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1)
作為4大年宵盆花之首的大花蕙蘭,自20世紀90年代發展至今的20a余時間內,其品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單盆花箭數增加了2~3倍,單箭花朵數超15個,最高達到30個,整體品質顯著提升。
無論是品質,還是規模,我國都超過韓國、日本等國家,躍升為全球大花蕙蘭產銷中心。近年來,南方市場不斷擴展,北方市場需求猛增,眾多投資商加入此行業,甚至一些農戶也開始投身大花蕙蘭種植。雖然我國大花蕙蘭盆花種植技術整體水平逐漸提升,但生產管理中很多關鍵環節依然還未有重大突破。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從瓶苗到開花株的種植管理過程,二代苗分蘗少,影響開花株抽箭率和整體品質。調查得知,二代苗側芽有效分蘗數少于1株的比例如控制在10%以內,優質成品率高可超過70%。因此,提高二代苗自然分蘗率,對于提高大花蕙蘭整體品質,提升生產基地市場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重點抽取核心區云南普遍種植的“金光”、“黃金歲月”、“繡球”、“福娘”、“福星”、“紅霞”等10余個品種的植株,從瓶苗到開花苗進行跟蹤觀察記錄和系統研究,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對指導全國大花蕙蘭生產具有推廣價值。
二代苗分蘗數量與種苗質量呈正相關。商業化大花蕙蘭種植使用的組培苗,如根系5根以上,植株健壯,無拔節,葉片厚實,則二代苗發芽率高;反之,分蘗能力弱。與種苗繁殖系數呈反相關,繁殖系數越大,二代苗分蘗越差。目前,國內種植的組培苗母本來源復雜,繁殖系數不一,種苗質量也參差不齊,價格差異大。總體來看,國產苗因缺乏優質種源,瓶苗質量整體偏弱,容易導致二代苗分蘗少,整體品質難于提升。品種特性不同,二代苗分蘗有差異。研究表明,在目前種植的常規品種中,紅色品種“紅霞”、“赤辰”和綠色品種“玉觀音”分蘗能力弱;黃色代表“黃金歲月”、“金光”,以及粉紅色“繡球”、“紅袍”分蘗能力較強。
定植(出瓶)移栽時間在春季和夏初,苗齡超過7個月,生長時間充裕,營養積累豐富,分蘗力較強。定植較晚,到冬季換盆或第2年春換盆時,二代苗分蘗能力變弱。
以“金光(188-3)”為例,種苗來源一致,相同管理方法的條件下,試驗得知,3月份出瓶定植的“金光”種苗,當苗齡都是10個月時,均無有效二代芽(可留作二代苗的芽)。當苗齡超過11個月后,差距出現。即7月出瓶定植的種苗,有效二代芽為0.8個,3月出瓶定植為1.4個,到14個月時,3月定植苗完成二代苗定芽(選留二代芽的過程),而7月定植的苗,平均僅1.4個芽,尚不能定芽,如圖1所示。

圖1 “金光”有效二代苗分蘗情況
小氣候環境是影響種苗分蘗的外部因子,主要有光照、溫度、濕度和通風,提高分蘗力需要創造適合小苗生長的小氣候環境。要根據不同地區和不同時段光照多寡和強弱,做好小苗光照管理,出瓶定植前40d緩苗期,避免強光暴曬。大花蕙蘭腋芽萌發主要受溫度支配,高溫下出芽整齊,低溫下則延緩發芽[2]。苗期溫度較開花苗和大苗高,夜間12~15℃,白天溫度20~28℃。苗期澆水以“間干間濕”為總原則,最佳澆水時段在上午9∶00—10∶00,每隔1d澆1次水,每次澆水10~15min。苗期確保大棚通風透氣,緩苗期過后,待心葉長出,根系穩固,適當延長光照時間,進入苗期正常管理。
種苗品質優劣是先天要素,先天不足,需靠改善后天影響因子,加強營養管理,彌補不足。肥料使用方面,需按苗期長勢選擇不同功效的控釋肥和水溶性肥,控釋肥時效根據種植地氣候選擇,熱區時效180d,冷涼區140d;水溶性肥料種類多樣,以促根肥、促長肥為主,兼顧微量元素肥。營養生長需施用足夠的N肥和K肥,以保證假鱗莖球良好發育,滿足營養生長需要[2]。營養管理過程,根據苗生長情況,提前進行殺菌和防蟲,避免根腐病、莖腐病、葉斑病,以及紅蜘蛛、蝸牛危害。
大花蕙蘭從組培苗出瓶定植到開花,苗齡一般需42~44個月。留葉芽的方式決定了開花苗株型的不同,也影響了后期花箭的排列方式,從而影響開花質量[3]。針對二代芽分蘗數只有1個的植株,需于2月份以前,對其進行抽心處理,45d后,抽心株兩側或母球芽點位置,重新萌發新芽(新二代芽),最終選留2~3個有效側芽即可,完成定芽。
挑選只有單芽的植株,結合水肥、光照集中精心管理。待二代芽長至20~30cm高,展葉數6個左右,抽去心葉和2個展開葉,留4個展開葉(展開葉指的是葉子大部分或全張開)。用筷子頭或其它工具輕輕刮除未抽干凈的心葉芽點組織,確保心葉不再萌發,促進側芽生長。抽心后噴施代森錳鋅、百菌清、腐霉利等殺菌劑。
對二代側芽進行抽心處理后,會快速促進抽心株(老二代)側芽和母球側芽的萌發。從重新分蘗的新二代側芽和母球分蘗的二代芽中,選留3個側芽。具體為在抽心株兩側對稱各留1個健壯芽,母球上留1個健壯芽,母球上二代側芽留芽位置盡量在抽心株的對面,確保開花后,二代芽均勻分布。待開花株(第3代芽)長大,抽心株假鱗莖球縮小,葉子停止生長,在開花當年初,可剪除抽心株,同時修剪部分母株和新二代苗的腳葉,為二代苗和開花苗讓出空間,如圖2所示。

圖2 二代苗“三芽法”留芽方式
抽心45d后,有些植株分蘗依然少,母球上的側芽未按時萌發,僅抽心株上萌發側芽,此種情況就放棄母球(一代苗)上的側芽,把抽心株作為新的母球培養,保留2個對稱新二代側芽即可,如圖3所示。

圖3 二代苗“雙芽法”留芽方式
無論是“雙芽法”還是“三芽法”,抽心時間在1月份最佳,針對的是二代芽未能達到2個雙側芽的情況。“紅霞”等部分發芽率低,死苗率大,且屬晚花品種。達不到抽心標準的二代芽,可延后抽心,如植株無法按時上市,生長期可增加1a,推遲到次年上市,產品質量可明顯得到提高,但單株生產成本增加,要結合基地情況靈活操作。
對于開花株,如第2代苗分蘗的開花苗僅有1個,也可在開花上市當年的2—3月,對開花株(二代植株上分蘗的植株,也叫第3代側芽)進行抽心處理。第3代側芽抽心(抽心株)45~60d后,開花株兩側重新長出新芽,選留2~3個作為開花苗。優點是花箭增多,盆花整體美觀;不足是上市時間延遲2~3個月,可作為晚花進行銷售。
苗齡按年計,用Y表示,連續觀察記錄正常株二代苗(用CK表示,以下稱正常株)和抽心株新二代苗(以下稱處理株)的株高。相同條件下,10個月的記錄期內,正常株株高長勢平穩,記錄期漲幅為22.23%,處理株長勢迅猛,株高從28cm增至64.6cm,增長幅度達128.93%。這說明,苗齡在2.1~3.0的記錄期,處理株可達正常植株水平,如圖4所示。

圖4 抽心株與正常株(CK)株高對比
假鱗莖球的大小與產品質量好壞呈正相關,假鱗莖球大,花箭數多,花箭長,花蕾多;反之亦然。根據“金光”品種的栽培對比試驗得知,苗齡小于3a,正常株假鱗莖球寬大于處理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差距縮小,最終處于相同水平;苗齡達2.1a時,正常株假鱗莖球寬為4.2cm,處理株假鱗莖球寬僅2.9cm,差距達1.3cm;但當苗齡滿3a時,處理株假鱗莖球達7.1cm,差距僅0.4cm,考慮測量誤差,差距基本可以忽略。可以判斷,采用“抽心增芽”技術的處理株,已達到優質花標準。

圖5 抽心株與正常株(CK)假鱗莖球寬對比
在觀察記錄了目前市場上流行的主要品種開花株株高、假鱗莖球寬、花箭長和花朵數等數據的基礎上,結合大量生產實踐,對株高與花箭長、假鱗莖球與花箭長,花朵數與花箭長相關性進行研究。
5.3.1 假鱗莖球與花箭長
假鱗莖球寬和花箭長的數學模型公式:
y=0.0092e1.2202x
式中,y為花箭長,cm;x為假鱗莖球寬,取值范圍為4~8;e為自然常數,取值為2.718。
按上述非線性回歸方程計算得到R2=0.9956,R2取值為0~1,越接近1,擬合效果越好;越接近0,擬合效果越差。假鱗莖球與花箭長相關性較大,花箭長度與假鱗莖球大小呈正相關,如圖6所示。

圖6 主要品種開花苗假鱗莖球寬與花箭的關系
5.3.2 株高與花箭長
株高與花箭長的數學模型:
F=7E-05e0.1535x
式中,F為花箭長;x為開花苗株高,cm。通過以上非線性回歸方程得知R2=0.6462,離1較遠,說明擬合效果較差,表示株高與花箭長相關性不大。株高越高,花箭長不一定越長,如圖7所示。鄭疏影等人研究表明,不同濃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混合處理后的大花蕙蘭植株普遍矮化,葉寬和葉厚的變化不顯著[1]。結合本試驗研究,抽心株管理重點是增加假鱗莖球大小,在抽心增芽種植管理中,通過矮壯素等方法控制株高(株高不超過80cm為宜),增加側芽和花芽分蘗,才能提高產品質量。
5.3.3 花箭長與花朵數
對“金光(188-3)”、“黃金歲月”、“福娘”、“福星”、“灰姑娘(滿堂紅)”、“紅霞”、“香蕉船”、“繡球”等8個品種的花箭長和花朵數樣本數據進行分析,得到不同品種花箭長與花朵數的線性數學模型:
M=0.2604f+0.6898
式中,M為花朵數;f為不同品種花箭長,cm;0.6898為花朵數偏差值;0.2604為花朵數系數。

圖7 主要品種開花苗株高與花箭關系
通過以上線性回歸方程式計算得到R2=0.4319,說明花箭長與花朵數相關性不明顯,花箭長75~85cm,花朵數>20個,如圖8所示,產品可達A級以上。這主要由品種特性所致,有些品種花箭長,花朵大,但花朵間距和花序較短,單支花箭花朵數少;而有些品種花箭長,花序分布合理,花朵間距大,花朵分布均勻,花朵數多。

圖8 主要品種花箭長與花朵數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