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晶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由高血壓病導致腦底小動脈發生纖維樣缺血、壞死形成微小動脈瘤,過度腦力及體力勞動、情緒激動等因素引發血壓劇烈升高,進而造成已病變腦血管破裂出血導致腦循環障礙性疾病[1]。高血壓性腦出血具有病情發展迅速、發病急、致殘率及病死率高等特點,多發于50~70歲的老年人,隨著老齡化加劇,其發病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2]。目前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等是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主要治療方式,其中手術治療是患者主流性治療手段,可有效降低出血損害,改善患者疾病癥狀,提升其存活率[3]。但有研究顯示[4-5],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術后多伴有認知功能障礙、活動功能障礙、再出血、昏迷等系列并發癥,容易引發患者出現焦慮、煩躁等情緒波動,嚴重影響患者康復及生活質量。因此亟需尋找一種有效的護理措施促進患者術后康復,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提升其生活質量[6]。本研究旨在探討五常法管理結合細節護理在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醫院神經外科收治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手術患者136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符合“中國腦出血診療規范”“現代神經外科學”及MRI檢測的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診斷標準;首次高血壓性腦出血;基本資料完整;患者或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條件:非高血壓因素所致腦出血;中途轉院;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合并惡性腫瘤;不配合研究。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8例。對照組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30~85歲,平均57.51±5.67歲;高血壓病程1~15年,平均7.51±1.67年;出血量 31~80 ml,平均 51.39±9.33 ml。觀察組中男37例,女31例;年齡31~85歲,平均57.56±5.62歲;高血壓病程1~14年,平均7.58±1.65年;出血量 32~79 ml,平均 52.26±9.36 ml。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干預。①健康宣教。責任護士為患者發放健康管理手冊,面對面為患者講解手冊內容,及時解答患者的提問。②心理護理。囑家屬多給予患者精神鼓勵,陪患者聊天、看電視等。③行為干預。指導患者進行規律用藥、康復鍛煉、并發癥預防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五常法管理結合細節護理干預實施。
1.2.2.1 細節護理
(1)環境方面:為患者安置舒適、光線充足、通風、單獨衛生間的病房,將相近年齡、病情患者安排在同一房間,配備微波爐、空調、電視、床旁平板、床頭呼叫按鈴、日常生活用品等,張貼相應安全警示牌,擺放1~2盆植物或鮮花。安排清潔員早晚打掃病房,并對生活用品及空氣進行消毒,室溫約為22 ℃,濕度約為55%。
(2)認知方面:為患者發放疾病管理手冊,并定期為患者開展專題知識講座,結合圖片、思維導圖、視頻等形式為患者形象化講解,主要講解內容為醫院環境、治療意義及流程、康復指導、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生活指導等。利用微信平臺推送疾病康復相關知識及保健常識等。
(3)心理方面:主動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分析影響患者心理情緒的主要因素及內心需求,實施針對性干預:①心理疏導。對負性情緒較嚴重者,由心理咨詢師為其進行一對一心理疏導;責任護士多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其所需、所想,盡所能滿足其內心需求,教會患者使用呼吸放松、冥想放松法等調節情緒,囑咐家屬多給予其鼓勵,陪其聊天、聽音樂、看電視、適當活動等。②樹立信心。為患者分析良好心態對疾病恢復意義,講解手術、藥物治療的成功率,介紹主治醫師水平,分析治療及康復成功案例,并邀請康復者分享康復經驗,增強其治愈信心。
(4)生理方面:①并發癥預防。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確保呼吸道通暢,合理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幫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壓部位,定期清潔皮膚,評估壓瘡風險,做好皮膚護理措施,密切監測患者血流動力學、血壓、出血部位等情況,做好再出血、靜脈血栓預防措施。②對癥處理。及時跟蹤患者臨床癥狀,對疼痛劇烈者遵醫囑給予鎮痛藥,對惡心嘔吐者給予止吐藥,對口腔黏膜炎、肺部感染者,遵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③康復指導。評估患者的功能障礙情況,對不同功能障礙者給予康復指導措施,包括認知功能康復和神經功能康復。認知功能康復中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定向力訓練(以提問形式訓練時間、位置、方向等)、計算訓練(加減乘除計算訓練)、記憶力訓練(回憶既往照片、記住人名訓練)、語言訓練(聽、說、讀寫訓練)、生活自理訓練(獨立穿衣、洗漱等訓練),每次30~45 min,每日1~2次。神經功能康復主要采用穴位針刺、神經電刺激等方式刺激神經,每天由專業康復師完成此操作。
1.2.2.2 五常法管理 組建護士長-主管護師-資深護士質量管理小組,由質控組對科室護士的護理工作進行常組織、常清潔、常整頓、常自律、常規范等五常法管理,具體如下:
(1)常組織:質控組每周組織護士及時處理不必要物品,規范整理病房及護理室,塑造清爽的病房環境及工作場所,并對相應的物品進行定置,標注相關名稱及注意事項,規避誤用情況。
(2)常清潔:質控組安排科室護士每天清潔工作場所及病區環境,營造一個舒適、干凈的醫院環境,對可重復利用品及時清潔、消毒處理并擺放至固定位置,利于工作順利進行。
(3)常整頓:質控組每周對護士的護理工作、醫院環境、物品定置管理等相關工作進行檢查,對不足進行整頓改進,逐步優化臨床護理質量。
(4)常自律:為護士發放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規范護理指導手冊、定置標準及護理質量標準手冊,囑咐護士嚴格遵從指導手冊規范護理操作。
(5)常規范:質控組建立優化護理流程,完善護理質量標準,每月對護士進行細節護理專題理論知識講座、操作技能演練培訓,制訂培訓考核標準,培訓結束后對護士進行標準化考核,對未合格護士進行再培訓、考核。
(1)功能康復情況:調查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及神經功能恢復情況,認知功能采用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MMSE)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恢復情況[7],包括視空間、語言、時間向力、地點向力、記憶能力、會議能力、即刻或延遲記憶、注意力及計算能力等7個方面,共30個條目,滿分為0~30分,27~30分為正常,21~26分為輕度認知障礙,得分越低認知障礙越嚴重。神經功能采用改良Rankin評分量表(MRS)評估患者神經功能[8],從0~5分分別表示“完全無癥狀”到“嚴重殘障”進行評分,分數越低代表神經功能障礙越低。
(2)并發癥:采用本院發放的并發癥情況調查問卷,該問卷包含感染、再出血、腦水腫、壓瘡4個方面,發生率=(感染例數+再出血例數+壓瘡例數+腦水腫例數)/總例數×100%,并發癥發生率越低越好。
(3)滿意度:采用本院發放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由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進行評價,包含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3個等級,滿意率=(總例數-不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選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五常法管理結合細節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神經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實施五常法管理結合細節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實施五常法管理結合細節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功能康復情況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高血壓性腦出血臨床一般表現為惡心嘔吐、劇烈頭疼、躁動及嗜睡昏迷等,隨血腫擴大會出現瞳孔散大、呼吸障礙、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癥狀,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9]。目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多采用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醫護人員可根據患者病情特點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幫助患者控制病情,解除血腫對神經的壓迫[10]。由于該疾病患者多為中老年群體,治療過程中易對腦組織造成不同程度損傷,導致炎性因子表達升高,且腦出血所形成血腫壓迫會損害神經,治療后若忽略任何細微環節可能出現再出血、并發癥、感染、功能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及護理滿意度[11-12]。因此,為有效提高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康復效果,對患者實施有效護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細節護理是一項以注重細節為理念的系統、整體護理模式,該模式通過給予患者細節化護理服務滿足患者護理需求,減少患者護理風險,避免護患矛盾,提升護理質量[13]。有關研究表明[14],將細節護理應用于神經外科患者護理中,能顯著降低患者護理風險,提升患者護理效果。“五常法”管理最先源于日本企業管理,隨后逐步應用于醫學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15]。五常法管理是指常組織、常清潔、常整頓、常自律、常規范,強調以護理現場為中心,以護理人員為主體,要求護理人員從小事做到自律、規范,認真做好每件事,以改善職業素養及護理質量為目標[16]。五常法管理結合細節護理屬于一種管理與護理相結合的新型模式,通過在細節護理措施過程中進行五常法質量管理,旨在滿足患者護理需求,以提升患者護理效果及臨床護理質量[17]。
本研究將五常法管理結合細節護理應用于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中,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神經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此研究結果表明,五常法管理結合細節護理能明顯降低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促進其認知功能及神經功能恢復,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究其原因: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中,僅對患者進行形式化宣教、心理護理、基礎護理等措施,但患者的心理狀態、疾病水平及病情程度均存在差異,不能滿足多數患者護理需求,導致整體護理效果不佳。觀察組患者實施五常法管理結合細節護理中,以患者護理需求為中心,注重環境方面、認知方面、心理方面、生理方面護理細節,彌補常規護理不足之處,可有效幫助患者提升認知水平及病房環境舒適度,改善患者負性情緒,促進患者神經及認知功能恢復;同時通過常組織、常清潔、常整頓、常自律、常規范五常法管理對科室護士進行醫院環境管理、設施定置、護理環節質控及規范,可全面提升患者的功能康復效果,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率。
綜上所述,通過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實施五常法管理結合細節護理,能明顯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的恢復,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