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勇 張芙瑋
腦血管病是影響人類健康以及生活質量的常見病,分為出血性與缺血性,其中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占腦血管病的75%以上[1]。隨著神經介入治療技術的發展,腦血管成形術以及支架植入術被廣泛應用在腦血管病治療中,由于腦血管迂曲且復雜,在介入治療過程中可引發多種并發癥,而在術前充分認識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做好針對性護理,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手術成功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2]。質量敏感指標構建的護理干預是通過對敏感指標建立的量化評價體系對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持續改善護理干預措施,從而改善護理效率[3]。為此本研究針對質量敏感指標構建的護理干預在腦血管介入治療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深入分析。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醫院行介入治療的200例腦血管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經臨床CT或MRI檢查確診為腦血管疾病;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簽署了倫理知情同意書;生命體征以及病情相對平穩。排除條件:存在精神、意識障礙者;合并全身惡性腫瘤者;患者臨床資料不全者;依從性較差者。按照性別、年齡、病程組間匹配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對照組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37~72歲,平均57.35±7.54歲; 病程 2~14 d,平均 6.54±2.14 d。觀察組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35~73歲,平均58.41±8.24歲; 病程 1~10 d,平均 6.72±2.37 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做好術前準備;術中實時檢測,術后追蹤病情;給予心理護理、基礎護理等干預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質量敏感指標構建的護理干預,步驟如下:
1.2.1 建立護理結局為導向的敏感指標體系 成立護理干預小組,由本科室1名主管護師以上職稱、具備10年或以上專科經驗護士擔任組長,并能夠對腦血管疾病護理領域提出較為合理全面的建議[4]。由3名護師或以上級別的護士擔任組員,可參照臨床資料、理論依據為護理結局設計關于腦介入治療護理敏感指標設計問卷,并利用奧馬哈系統中的問題分析系統篩選護理中常見問題,結合問卷確立護理敏感指標。最終確立應以并發癥預防管理為主要敏感指標,主要包括腦栓塞、腦積水、過度灌注綜合征、皮下血腫等。同時組織科室內人員參加知識培訓,并制定敏感指標監測實施的目的[5-6]。
1.2.2 建立腦血管介入室護理敏感指標相應的預防護理計劃 針對年齡、腦血管疾病類型等確定腦介入治療護理措施。為針對腦介入治療中可能存在腦栓塞、腦積水、過度灌注綜合征、皮下血腫等并發癥發生制定一系列的預防護理措施,并針對不同時期指標開展檢查測定,分析其原因后并改進,不斷規范護理措施,提高護理質量,保證患者安全,提高術后生活質量[7-8]。
1.2.3 質量敏感指標預防護理措施 遵醫囑術前以及術中全身規范化肝素給藥,持續導管沖水以及排除空氣;利用遠端球囊、腦保護裝置,在手術過程中密切監測感覺神經、意識狀態;抗凝藥物應用期間,監測凝血時間、結膜以及皮膚是否存在出血,發現問題及時向醫師匯報;術前注意評估發生過度灌注綜合征的危險性,術中密切監測血壓[9-10]。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術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①并發癥包括組腦栓塞、腦積水、過度灌注綜合征、皮下血腫。②采用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評價,評價內容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態、精神狀態、社會功能、情感職能、活力8個維度,各維度采用0~100分評價,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干預后,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腦血管疾病分為出血性腦血管疾病與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其臨床癥狀為偏癱、失語、意識障礙、四肢無力以及小便障礙等,導致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影響生活質量[11-12]。腦血管介入治療是通過醫療影像設備,不需要開刀、不需要暴露病灶位置,通過血管或皮膚細微處做小通道處理,達到對病灶部位治療的新型手術方式的目的[13]。介入治療通過30年的發展,已經逐步成為內外科三大治療性支柱治療方式。介入治療創傷小且安全性較高,利于患者術后恢復,但在介入治療的過程中,仍存在治療風險,尤其是術中,若得不到正確的護理,可能會增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影響治療效果[14]。
質量敏感指標構建的護理干預是通過衡量護理敏感指性結局的參考指標而構建的護理干預,用于評價、改進優化護理流程較為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保證高質量護理管理水平的測量方式,并客觀反應護理質量的高低。針對介入治療實施質量質量敏感指標構建的護理干預過程中,將介入治療過程中可能存在影響患者術后康復進程的并發癥作為敏感指標,分析腦介入治療患者常見并發癥,并實施一系列的、全方位的護理措施,降低敏感指標的發生風險,提高患者預后以及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腦栓塞、腦積水、過度灌注綜合征、皮下血腫的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態、精神狀態、社會功能、情感職能、活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質量敏感指標構建的護理干預對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具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