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南京供電公司高淳分公司 孔丹軍 孔春桂 陳朝紅 袁岳軍
近年來,隨著鄉鎮供電設施改造的不斷深入,農網配電箱升級換代的頻率逐漸加快,箱內新式的農網智能開關具有漏電、過電流、短路瞬時、斷零線缺相保護等功能,加強臺區智能開關的運行與維護,提高其投運率和穩定性,不僅是低壓電網運維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而且對于確保鄉鎮安全、可靠、連續用電至關重要。
現階段在實際運維過程中,由于供電所轄區存在多種型號的智能開關且其操作方式各不相同,臺區經理在不熟悉其性能和技術參數的情況下,對故障現象的判斷、整定調試環節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給現場維護和后期檢修造成了不小的障礙,加上高淳地區臺區經理年齡結構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與新形勢下的“業務協同運行、人員一專多能、服務一次到位”的“全能型”鄉鎮供電所建設要求不相適應,嚴重影響了供電所的屬地服務能力和臺區管理效率。
2017年以來,國網南京供電公司高淳分公司椏溪供電所以全能型供電所建設為契機,積極探索創新管理舉措,通過“還原工作現場”的方式,打造了農網智能開關運維調試專項技能區。技能區選取了轄區內當前實際使用的多種型號智能開關,采取多媒體授課演示與現場操作相結合的方式,使臺區經理直觀地了解智能開關基本原理、保護功能、漏保整定、接線安裝施工要求等內容,快速、精準地了解新型智能開關技術重點、要點,從根本上提升了臺區經理現場故障原因分析能力和調試技能,從而縮短了故障停電時間,實現人員向一專多能轉型,進一步提升供電所“服務一次到位”的管理水平。
通過明確以提升網格化臺區經理現場運維能力為目標導向,搭建“全能型”員工培養平臺,構建目標明確、機制健全、運作規范、保障有力的人員一專多能培養體系,通過組建供電所優秀臺區經理技術論壇,定期開展臺區經理智能開關運維調試交流、技術討論與攻關等活動,打造一支“學習型、知識型、創新型、技能型”兼顧的高素質臺區經理工作團隊。
完善組織機構和人員配置,實施差異化管控提升供電服務保障能力,深化低壓“配電運維、設備管理、客戶服務于一體”的臺區經理制。
以提升屬地服務能力和臺區管理效率服務能力為目標,重點提高臺區經理關于智能開關運維的現場操作能力,著力孵化屬地智能開關運維技能專家。
實現低壓報修服務最優化、人員最精化、響應最快化,提升各項關鍵性指標,實現故障報修服務從“最后一公里”到“最優一公里”的轉變。
提升臺區經理現場運維能力,培訓機制是關鍵。“軟”就是要健全培訓的制度體系,“硬”就是要完備相應的培訓設施。
2017年以來,椏溪所全面實行網格化臺區經理管理模式,開展臺區經理競聘優選和臺區經理屬地認領制度,將轄區內339個低壓臺區劃分為19個網格,由19名臺區經理負責,并對供電所臺區經理智能開關現場運維能力進行摸底,開展運維能力現場評估,形成運維能力差異化初步報告,為接下來的提升工作奠定了基礎。
深化“互聯網+”培訓運用,由供電所技師擔任兼職培訓員,采取碎片式線上學習、研討式線下培訓、響應式課題學習、補強式定制培訓等多套組合拳,提升臺區經理現場運維的理論素養。

表1 考核指標說明
配備“實景化”操作平臺,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搭建智能開關運維調試專項技能區,實現實景平臺操作可視化,使參培人員直觀地了解智能開關的基本原理、保護功能、漏保整定、接線安裝施工要求等內容,了解新型智能開關技術重點、要點。
臺區經理作為供電所基層的一個服務“微平臺”,只有立足于堅實的基礎能力體系之上,抓好“問題解決”能力和“以學促能”這兩大核心能力,才能適應新形勢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內涵。
構建“現場解決型”知識體系,通過全面梳理智能開關現場運維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合理優化整合各型號開關的操作要點,為每一個操作要點進行收集、制作和轉化,制作配套的課件、案例及經驗總結,形成一套專業的運維知識體系,為培訓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
完善“以點帶面”師帶徒模式,打破傳統“師帶徒”模式存在的“一帶一”培養周期長、效果波動大的格局,采取“面授式”和“引導式”新模式,集中基礎好、經驗富、悟性高人員進行傳授,通過“開交流會、講交流課”,自尋亮點,真正實現以學促能,共同成長。
擁有良好的軟硬條件及完善運作模式,沒有相應的保障體系,“比學趕超”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強化目標管理、過程跟蹤、檢查考核、專業垂管,更需要充分發揮保障體系的作用。
引入“項目學分制”, 以提升臺區經理運維能力和解決現場運維問題為目標導向,設置“學分制”培訓課程,統一實訓內容、統一操作要點,突出在“學中干、干中學”的培訓目的,對智能開關的基本原理、保護功能、誤動作分析、故障排除、日常運維、異常處理等多個項目展開項目學分測評,設置測評排行榜,讓臺區經理在“比學趕超”中強技能提素質。
加入“打包式”培訓,對照“全能型”供電所臺區經理職責要求,設置與其相匹配的“打包式”培訓方案,按照“無盲點、全覆蓋”,以現場需求為導向,強化現場培訓,結合案例分析、故障問診、實際操作三步工作法,側重對基本安全用具、電工工具、儀器儀表的使用,完善現場作業規范和作業流程,進一步鞏固臺區經理現場操作技能。
納入“團隊績效”考核,在績效管理體系中,將月度智能開關操作測評納入供電所績效考核,依據高淳三新月度培訓考核目標形成供電所考核目標,然后基于臺區經理培訓測評,確定個人的關鍵績效指標,從而將個人績效與參與智能開關培訓有效地捆綁在一起,進而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引導供電所員工從“ 要我學” 到“ 我要學” 的觀念轉變。
自智能開關培訓平臺建設以來,已成為椏溪供電所著力孵化“一專多能”復合型員工的特定功能區,供電所通過緊緊圍繞以提升網格化臺區經理現場運維能力為目標導向,通過培訓手段多樣化直面能力差異化,突出屬地特色化,實現現場運維實用化,臺區經理現場智能開關的故障原因分析能力和調試能力顯著提升。
2018年1至11月,對供電所轄區全部23種智能開關的運維關鍵性指標實現:故障判斷準確率達100%、故障性質讀取正確率達100%、保護功能投切準確率達100%、參數設置準確率達100%、故障處理時限較2017年同比下降45%,自智能開關發生故障至故障處理完畢平均恢復供電的時間縮短25 min。